摘要:她本是贵为公主,却甘愿将心爱的男子献给母亲——武则天,只为博得母后欢心。然而,她万万没想到,这场“孝心”的献礼,竟成了自己情感悲剧的开端。
编辑:流浪歌手
她本是贵为公主,却甘愿将心爱的男子献给母亲——武则天,只为博得母后欢心。然而,她万万没想到,这场“孝心”的献礼,竟成了自己情感悲剧的开端。
母女争夫、权色交织,一段鲜为人知的宫廷秘史就此揭开……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开放与包容气质的朝代之一,女性地位在这一时期达到空前的高度,尤其在武则天统治时期,更是将“女主天下”的局面推向极致。
武则天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更以其政治手腕与铁血手段稳坐皇位长达十五年。
武则天晚年宠信多名男宠,其中以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最为著名。二人不仅容貌俊美,且善辞令、通文墨,深得武则天宠爱。
然而,这段“母女争夫”的故事,却并非完全出于野史,而是与太平公主的情感纠葛密切相关。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最宠爱的女儿之一,她从小聪慧过人,长大后更成为一位权谋不输男子的女性政治家。
但在权力之外,她也有着普通人的情感与欲望。在她的情感世界中,张昌宗曾一度成为她的“意中人”。
根据《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二》记载,张昌宗原为太平公主所钟情之男子,但为了讨好母亲武则天,太平公主竟主动将张昌宗推荐入宫。
太平公主此举,看似出于“孝心”,实则也隐含着政治意图——她希望通过张昌宗在母亲身边的影响,为自己在朝堂上谋取更多支持。
然而,正如《旧唐书》所载:“昌宗美姿容,善谈笑,帝甚宠之。”武则天对张昌宗极为宠爱,几乎朝夕相伴,甚至让其参与朝政大事。
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因此权倾一时,朝中大臣多趋炎附势,甚至称其为“五郎”、“六郎”,极尽阿谀。
太平公主原本寄望张昌宗能在母亲身边为己所用,未曾想他竟彻底倒向武则天,不仅对她日渐疏远,还在宫中与武则天形影不离。公主由爱生恨,心中郁结难解,而这场“献夫”的举动,也成了她人生中最大的失误之一。
武则天年事已高,却依旧对美男子情有独钟。她不仅宠爱张昌宗,更对张氏兄弟给予极高的政治地位。
据《资治通鉴》记载,张易之曾被任命为控鹤监,后又升任为司卫少卿,张昌宗则为左散骑常侍,兄弟二人权势滔天。
而太平公主此时已嫁入权贵之家,丈夫为武攸暨(武则天堂兄之子),但她并未因此放弃对权力的追逐。
她开始在朝中广结党羽,暗中与张氏兄弟对立。她原本希望通过张昌宗拉拢母亲,却不曾想张昌宗早已成为武则天的心腹。
太平公主由此陷入情感与政治的双重困境。她一方面无法夺回张昌宗,另一方面又因张氏兄弟的崛起而受到排挤。最终,她选择与张氏兄弟彻底决裂,并在背后策划了一系列反对其兄弟的行动。
张氏兄弟的权势日益膨胀,引起了朝中老臣的强烈不满。张柬之、敬晖、崔玄暐等人密谋发动政变,意图逼迫武则天退位,恢复李唐王朝。他们深知,若想成功,必须得到太平公主的支持。
太平公主此时虽在情感上备受打击,但政治头脑依旧清醒。她意识到,张氏兄弟已成为她通往权力巅峰的障碍,而武则天年事已高,若不早做打算,自己将失去一切。
于是,她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张柬之等人的计划。公元705年,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拥立唐中宗李显复位。
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被当场处死,太平公主也借此机会夺回了部分政治主动权。
然而,政变成功后,太平公主并未如愿以偿地掌握大权。相反,唐中宗即位后重用韦皇后及其家族,太平公主的影响力一度被削弱。她不得不继续在宫廷与朝堂之间周旋,等待下一次机会的到来。
尽管张昌宗已死,那段“母女争夫”的往事也逐渐被历史掩埋,但太平公主的传奇并未就此终结。她后来在唐隆政变中再次出手,支持李隆基(即后来的唐玄宗)诛杀韦皇后与安乐公主,助其登上皇位。
然而,当李隆基稳固皇权后,太平公主的野心也最终被清除。公元723年,李隆基发动“先天政变”,赐死太平公主,结束了这位传奇女性的政治生涯。
关于太平公主与张昌宗之间的感情纠葛,《旧唐书》虽未明确记载细节,但《资治通鉴》中有相关描述,指出张昌宗曾在太平公主推荐下入宫,后成为武则天宠臣。而《太平公主传》中亦有暗示太平公主对张氏兄弟的复杂情绪。
这段“公主献美男反被绿”的故事,虽带有几分香艳色彩,却也折射出唐代宫廷中权力与情感交织的复杂面貌。太平公主的悲剧,既是个人情感的失败,也是那个时代女性在权力场中挣扎的缩影。
而武则天与太平公主之间的母女情深与政治博弈,则更令人唏嘘不已。历史不会记录每一段情感的细节,但那些隐秘的角落,往往藏着最动人的真实。
来源:流浪歌手黄老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