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称手机上市前测试30万小时被带恶意带节奏!公关王化最新回应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8 10:14 1

摘要:实践发生在2021年,当时雷军带着小米代言人苏炳添到小米实验室参观稳定性测试,展示了1800台手机自动运行的场景,他们会刷手机、微信、打电话,就像消费者正常使用一样。

小米公司又来回应了。

看来小米公关部、法务部是真的忙,天天得盯着网上各种舆论、说法、风向,要么回应一下,要么出个律师函震慑一下。

这次是之前雷军说的话又火了。

实践发生在2021年,当时雷军带着小米代言人苏炳添到小米实验室参观稳定性测试,展示了1800台手机自动运行的场景,他们会刷手机、微信、打电话,就像消费者正常使用一样。

当时,雷军说,每一款型号的手机,在上市之前,都需要先测试30万个小时以上。

当时没有人注意,最近雷军的营销太出名之后,大家都开始重点关注,于是关注到了30万个小时。

有人算了算,30万个小时÷24(一天)÷365(一年),结果算下来差不多要34年,这不可能吧!

于是,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发文回应,他说30个小时,本来就是行业标准说法,是一款手机同时测试的累计总时长。有人却断章取义,这些专业知识是九年义务教育覆盖不了的。言外之意就是,这些人就是九年义务教育以外的知识,不懂也可以理解。

事实上1800台手机通过自动化测试系统,7天左右即可实现单机型30万小时的总测试时长(1800台×24小时×7天≈30.24万小时)。

而王化这是转发的原博主的说法,他认为,30万个小时难道只有一小时一小时流逝,就不能同时进行吗?这些人恶意带节奏,影响了不具备分辨思考能力的人。

网友对此评论也是不一而足:

人家拆穿了谎言就是恶意带节奏。

那测试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不用十万台测试那不是时长更牛。

雨田君说的:“每一台”,你们现在说“每一款”。

雷军的名声好不好,各大小城市随机找十万个路人问问就知道结果了,作为一个领导者,天天吹牛逼,好在建在北京,不然可能活不下去。

1部手机可以工作30万小时和1万部手机各自只可以工作30小时,可以等同吗?

这个杯子还开15次会呢,手机30万个小时不是很正常吗?提前20年研发。

我们小米的每辆车都标配的端到端辅助驾驶技术,谁能想到,端到端只是个商标啊?多半桶面,原来多半桶只是商标而已!

雨田君一直都把他的粉丝当傻子一样忽悠,当然,他的粉丝并不在意~

先把汽车起诉无法选定责任人的问题解决吧,不然哪个头铁的真的不爽到物理掉雷总就好玩了。

那为什么不说每款手机都经过30000/1800小时的严格测试?

九年义务确实没教会我们比1毛钱硬币还薄是什么样的,原来全是行业标准。

你在高速堵车5小时,堵车5公里,3个车道,每台车平均占5米长距离,5✖️5000✖️3➗5=15000,可以理解为在高速堵车15000小时吗?

6.8亿驾驶模式,比一元硬币还薄等等,把你说过的文字都解释解释?总有解释不通的吧?

先前说每一台,后面只说每一款,而且雷军金典话说,喜欢把常规的标准用另一种形式扩大说出来,比如,1800台每款手机30w小时其实就是7天,但是他非得讲300000小时,跟一群我开了15次会议,几千名员工一起。。。,300专家一起啥的一模一样

早期赛力斯和华为合作,华为的工程师跟车在新疆进行了一两个月的高温气候条件下的测试。方便面都啃了多久。也许有的会说只是人家的宣传,但我相信人家工程师是认真的,否则,从外行跨到汽车行业来,不可能设计开发出最新的M9M8,而且还带领把赛力斯的全过程质量管理水平搞上去。人家还天天直播车辆生产。粗粮的车上市前有这些完整测试么?只看见了新闻上市后还在人家学校附近测试。粗粮的生产线直播过车辆生产情况么?

我只晓得汽车开发过程中样车要经过长时间路试,人家用的单位是里程,从来指的都是单车测试里程,当然也要说用了多少台车进行各种测试,其中还包括了要到海南,新疆,以及黑龙江漠北等几个极端的气候条件下进行整车测试。检验各种配件的故障率可靠性。汽车的零部件开发过程中有的还需要进行高低温冲击实验。已经合格完成9年义务教育的我可以清楚理解汽车行业的这些介绍和宣传用语。但是转到粗粮这个另类这里,大家都蒙了。都理解不了了。不知道粗粮的工程师和开发团队或者单纯其中的宣传部门是不是从外星球来的。

一款手机出来,经过多种应用场景,1800台手机也就是说模拟了1800中应用场景7天,累积30万个小时,一款不是一台,做过研发的人都知道,每一个产品出来都要做群组测试,他这个就是群组,看看前面前提条件,别看到30万就黑。

对于已经过去好几年的事情,个人觉得没必要再追究,当时雷军到底说的每一款还是每一天,或者说是行业通用说法,还是以点带面的营销,其实没有意义了。

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当下,小米公司怎么营销怎么回应怎么对用户怎么做售后,对用户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小米曾说,要和用户交朋友,真诚才是最大的必杀技,现在看来,口碑似乎正在崩塌。

营销小米是最强的,30万的小米YU7订单,急速提升的产能,死忠的米粉,这些都是小米的优势,别的车企羡慕不来。可能小米公司轻视了汽车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和手机不同,手机几千块钱,坏了就换一个,纯纯的消费品,死机了就重启,小问题也不影响大事情。但是汽车不同,它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关系到自身、家人和马路上其他人的生命安全。它需要有足够多的敬畏和认真,也需要足够好的服务和品质,才能走得长远。

对此你怎么看?#我的汽车生活日记#

来源:番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