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背书生物医药企业助力开拓全球市场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8 11:30 1

摘要:在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加剧与中国创新药研发实力崛起的背景下,生物医药企业国际化已成为中国创新药产业突破发展的核心方向。从百亿级跨境交易的频繁落地,到多元合作模式的持续创新,再到诺奖背书赋能的国际竞争力提升,中国生物医药企业正加速 “出海”,在全球市场抢占先机,

在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加剧与中国创新药研发实力崛起的背景下,生物医药企业国际化已成为中国创新药产业突破发展的核心方向。从百亿级跨境交易的频繁落地,到多元合作模式的持续创新,再到诺奖背书赋能的国际竞争力提升,中国生物医药企业正加速 “出海”,在全球市场抢占先机,为行业企业、投资者及国际合作伙伴带来前所未有的合作机遇,共同推动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市场规模爆发,跨境交易引领国际化浪潮

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国际化市场呈现 “交易活跃、规模攀升” 的强劲态势,成为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的重要增长亮点。2025 年开年,行业便迎来重磅交易:信达生物与罗氏达成合作,将一款新药全球开发、生产及商业化独家权益授权给罗氏,打响跨境交易 “第一枪”;药明生物与美国公司合作,授权一款新药全球权益,最高可获 9.25 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彰显中国生物医药技术的国际认可度。

2025 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 BD(Business Development)交易更是异常火爆,交易数量超 50 项,总金额突破 480 亿美元。其中,恒瑞医药海外授权交易达 120 亿美元,创新药加速变现;三生制药与辉瑞就 PD-1/VEGF 双特异性抗体达成 12.5 亿美元首付款交易,刷新国产创新药出海首付款纪录。这些高频次、高金额的跨境交易,不仅体现了中国创新药的国际竞争力,更预示着生物医药企业国际化赛道已进入黄金发展期。

竞争格局多元,多路径推动国际化布局

生物医药企业国际化领域的竞争格局呈现 “企业类型多元、合作模式丰富” 的特点,不同类型企业依托自身优势,探索差异化国际化路径。创新药研发企业以 License-out 模式为核心,将产品开发与商业化权益授权给国际药企,快速实现技术变现与全球市场渗透,如亚盛医药将耐立克全球权益(除中国港澳台等地区外)授权给武田,加速产品全球落地。

CRO(合同研究组织)与 CDMO(合同开发生产组织)企业则凭借专业服务能力,通过提供研发、生产服务深度参与国际合作,药明生物等企业便是通过此类模式,与全球药企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拓展国际市场份额。

在合作模式上,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国际化路径不断丰富:除 License-out 模式外,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成为加速产品全球上市的关键手段,企业通过在中外多地同步开展试验,缩短上市周期;海外上市也成为重要选择,亚盛医药作为首例通过中国证监会备案、实现港股 18A 公司赴美双重主要上市的企业,2025 年登陆纳斯达克,成为 “全球生物医药第一股”,既提升了国际知名度,也增强了融资能力,为国际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诺奖背书赋能,提升国际合作竞争力

随着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国际化进程加速,诺奖背书的价值愈发凸显,成为企业突破国际市场壁垒、提升合作议价能力的重要抓手。诺奖得主的权威性背书,不仅能增强企业技术可信度与国际知名度,更能加速产品国际合作与商业化进程,为跨境交易保驾护航。

康诺亚 2025 年 1 月与 Timberlyne Therapeutics 达成 3.67 亿美元授权协议,将抗体药物 CM313 全球(除中国港澳台等地区外)权益授权出去,成为成都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出海首单。虽未直接提及诺奖背书,但此类国际合作若叠加诺奖级技术支撑,将进一步提升合作成功率与交易价值,让中国创新药在全球谈判中更具话语权。

在恒瑞医药、信达生物等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中,诺奖背书同样拥有广阔应用空间。信达生物计划 2030 年推动 5 个管线进入全球三期临床,恒瑞医药持续加码海外授权,若能依托诺奖级技术背书,其技术平台与产品管线的国际吸引力将大幅提升,助力企业在全球合作中占据更有利地位,实现从 “产品出海” 到 “技术出海” 的跨越。

把握国际化机遇,共拓全球生物医药新蓝海

生物医药企业国际化赛道已进入爆发式增长期,百亿级跨境交易、多元合作路径、诺奖背书赋能,多重优势叠加,为行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无论您是深耕创新药研发的企业、提供 CRO/CDMO 服务的机构、布局全球市场的投资者,还是寻求国际合作的海外药企,都可紧抓这一机遇,与中国生物医药领域的优质力量携手,共同推动技术创新、产品落地与全球合作,在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的竞争与发展中实现共赢,共创生物医药国际化的美好未来!


来源:纪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