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15日至9月5日的工作日,闵行区融媒体中心与闵行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共同推出《民情直通车·帮忙一夏》节目,每日邀请一位街镇(莘庄工业区)负责人走进直播间,聚焦如何“高效办成一件事”,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8月15日至9月5日的工作日,闵行区融媒体中心与闵行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共同推出《民情直通车·帮忙一夏》节目,每日邀请一位街镇(莘庄工业区)负责人走进直播间,聚焦如何“高效办成一件事”,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9月5日,莘庄工业区党工委副书记钱彦做客直播间,围绕小区停车难、施工扰民等一系列群众高频关注问题,现场连线莘庄工业区相关职能部门,推动诉求高效回应、问题实质解决。
党建引领
以治理共识化解车位供需难题
老旧小区内的停车乱象,正成为部分居民日常生活的“烦心事”。绿久苑小区居民反映,外卖、快递电瓶车经常随意停放,堵住楼道大门和无障碍通道,且部分配送车辆行驶速度快,埋下安全隐患。春辉新村党总支书记刘俪解释,小区现有非机动车停车位360个,但居民自有非机动车已达约450辆,缺口约90个,而外来配送车辆进一步加剧了停车乱象。
当外卖和快递已成为刚性需求,小区该如何平衡便利与秩序?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共同商议,推出一套“组合拳”:一方面增加保安昼夜巡逻频次,及时疏导乱停车辆;另一方面通过楼组长和志愿者加强宣传,倡导居民规范停放,尽可能腾出临时空间,方便快递、外卖小哥短暂停放。此外,物业将于下周起开展为期一周的专项宣传整治,在小区主入口对配送车辆进行文明停车提示并组织签署文明倡议书,规范行车与停车秩序。
机动车停放难题同样突出,该小区另一居民反映,晚间下班时常有新能源车在道路中央充电,“十分考验通行车辆的驾驶技术”。记者到现场发现,一排带有充电桩的停车位紧挨着小区的主干道路,一些非新能源车正停放在新能源车充电车位上,导致晚间归家的新能源车只能并排停在道路中间,拉线充电。
对此,天为物业负责人张秋平表示,小区物业将在充电区域张贴提示,并加强晚间巡逻,及时联系违停车主挪车,并鼓励居民在停车困难时求助夜班保安协调车位。更长远的解决方案也在推进中——钱彦透露,绿久苑西侧一块近5700平方米的空置土地,“预计10月底前可开放为临时停车场,新增约100个车位,缓解车位缺口”。
另一边的申莘新村小区,居民用路障、电动车私占公共车位的情况屡见不鲜。申莘一居委党总支书记石平指出,小区仅106个划线车位,却要服务约160辆登记车辆,即便物业增设22个临时车位,高峰期仍需“见缝插针”。
针对这一问题,居委会计划牵头组织业委会、物业、党员及楼组长成立 “停车管理议事会”,修订小区停车管理公约——明确禁止私装地锁、堆放杂物等私占行为,同时引导居民相互监督。此外,“共享车位”方案也已提上议程,推动固定车位业主在夜间10点半至次日凌晨8点半的空闲时段开放车位,提升资源循环利用率。
“停车问题不只是资源紧缺,更是社区治理能力的体现。”钱彦指出,这些小区多为熟人社区,“需通过党建引领凝聚共识,在尊重居民原有习惯的基础上,用公约建立新秩序,才能真正破解停车难题”。
多方协同
为施工扰民建立长效应对机制
“有时清晨不到六点就开始施工,让人没办法休息。”近日,紫云华庭小区居民刘先生反映,与其小区西南侧相邻的鑫都广场改造施工噪音严重干扰日常生活。据悉,该广场现更名为“满天星生活广场”,正进行整体焕新升级,但由于工期较长、分包环节多,噪音问题屡屡引发周边居民投诉。
鑫都广场作为周边四个居委会、六个小区共计约2.19万常住人口的重要商业配套,自2011年开业以来近年空置率攀升。为提升区域商业品质,颛元置业公司牵头推动该项目整体改造。公司副总经理李敏介绍,项目总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分两期推进。“改造包括外立面提升、广场景观改造和室内业态重组等,一期已于今年7月完工,二期12月竣工,商户装修计划明年3月结束。”
施工期间,机械设备运转、钢材搬运、管道开洞等作业带来不少噪声。为减少影响,施工方将采取多项措施。李敏表示:“我们会在卸货区加垫柔性材料、选用低噪声设备,并将高噪声作业移至室内或地下室进行,同时严格将施工时间控制在早8点至晚10点之间。”他同时坦言,因施工专业分包较多,管理仍有待加强,“目前已召开专题会议明确要求总包单位加强现场管控与交底,杜绝违规施工”。
钱彦指出:“必须严格执行施工时间管理,优化作业方式,同时要深入评估工期安排是否合理、总包与分包间协作是否到位,从源头上减少赶工带来的扰民行为。”
针对类似社区更新工程中的投诉焦点,莘庄工业区正逐步建立应对举措:加强前期沟通,通过张贴公示明确施工计划、时间节点及潜在影响以减少居民误解,并在公示公告上附带二维码,搭建居民与项目部之间诉求“点对点”直接传递的通道;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同时针对高频投诉问题设立专人专责,进一步提升问题处理效率——力求在推进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兼顾社区生活品质与民众满意度。
来源:今日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