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云南曲靖9岁女孩崔思萌,面对家中突发的火情临危不乱,用在学校学到的消防安全知识,不仅成功自救,还保护了5岁的弟弟。辽宁抚顺小男孩和父母走丢后,巧用银行ATM机安全防护舱进行求助,硬是把安全教育变成了“生存技能大赛”……众人为两个孩子的冷静与机智赞叹不已的同时,
靳岚
云南曲靖9岁女孩崔思萌,面对家中突发的火情临危不乱,用在学校学到的消防安全知识,不仅成功自救,还保护了5岁的弟弟。辽宁抚顺小男孩和父母走丢后,巧用银行ATM机安全防护舱进行求助,硬是把安全教育变成了“生存技能大赛”……众人为两个孩子的冷静与机智赞叹不已的同时,也引发了对中小学生安全的思考:当危险来临,其他孩子也能像他俩那样化险为夷吗?
3月31日是第30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让我们一起聊聊孩子与安全的那些事儿。
(一)
“孩子静悄悄,必定在‘作妖’。”这句话在家长圈一直颇为流行。有网友说,最怕空气忽然安静,也许你一个转身,熊孩子要么送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要么就会把家变成“犯罪现场”。网上冲浪,有关“好奇宝宝”被卡在防盗网、洗衣机的视频让人既心疼又好笑,大家纷纷感慨:“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好像都一样……校里校外一不留神就会把祸闯……”
当孩子的“安全雷达”遇上“危险盲区”,那些让人捏把汗的“日常即景”就会映入眼帘:步梯旁,总能看到几个孩子把扶手当滑梯;直播平台,“挑战蜘蛛侠”的视频点赞过万;路边摊前,有的学生一边嗦着“三无”辣条一边扫码抽奖……怪不得有家长常常抱怨:“现在的娃,刚下载反诈APP,转过头就把支付密码告诉游戏网友;背得出化学元素周期表,却分不清84消毒液和洁厕灵能不能混用?”……这事儿,你说气人不?
与此类似的迷惑行为比比皆是:有的孩子把马路当T台,戴着耳机沉浸式“闯红灯”;有的在网上晒自拍,连家庭住址都敢“一键三连”;更别提那些用打火机点鞭炮、用圆规捅插座的“人类幼崽”。网友吐槽:“现在的孩子胆子忒大,安全意识却忒‘小’。”更有网友呼吁:“家长和学校是不是该多教教他们怎么保护自己?”
(二)
为何有些青少年安全意识薄弱得令人揪心?是安全教育缺位,还是成长环境埋下的“隐形炸弹”?
家庭教育的“温室效应”。诸多家长对孩子的“全方位”呵护,让他们失去了“飞翔能力”。比如,家长不许孩子动火、不许碰电、不许和陌生人说话……只说“不许”,不讲“怎么做”,带来的结果,孩子要么变成“温室花朵”,遇到突发状况就懵圈;要么直接化身“反侦察专家”,专挑家长看不见的时候“解锁”新技能。他们还暗自庆幸:“我妈连微波炉都不让我用,结果我用养生壶煮方便面比食堂大妈还专业。”
社会环境的“信息误导”。如今,青少年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多样,成长的社会环境也变得多元。在互联网的虚拟空间里,有的博主为了流量,常常推送一些危险动作或极限挑战,把“作死瞬间”剪成“高光集锦”。而中小学生由于好奇心强、辨识能力弱,很难对真实存在的风险产生敬畏感——在他们眼里,这哪里是警示片,简直就是“涨粉攻略”嘛!
安全教育的“重教轻练”。为了让孩子提高安全意识,学校安全教育早已被提到了相当的高度。但不可否认,还有一些学校虽然开设常规安全教育课程,但老师往往只注重“教”而忽略传授“做”,安全演练“练”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孩子不能通过“练”提高安全“本领”。比如,老师讲火灾逃生要“弯腰低姿捂口鼻”,但真遇上烟雾报警,又有多少孩子能够第一时间从容应对?就像一个人背熟了菜谱却不会开火,安全知识在试卷上拿满分,到了现实场景却“宕机”。
渭南高新区教育文体局联合交警部门开展应急演练活动,提高师生应急避险能力。 记者 毕云丹 摄
(三)
“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最温暖的牵挂。而扎实的安全教育,正是实现这一美好愿景不可或缺的基石。
如何才能打破“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的魔咒,让中小学生在安全这门课上“拿高分”呢?
向“新”而行。传统的安全教育往往以说教为主,与实践结合的安全演练却不多,与其让孩子昏昏欲睡地听两个小时的安全讲座,不如给安全科普穿上新装,设计一场“密室逃脱”“安全大富翁”等游戏,让孩子在虚拟场景中应对各种危险情况,既能激发兴趣,又能提高应对能力。试问,有哪个孩子会拒绝当一名“生存挑战高手”呢?
以“早”为先。古人云:“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守护中小学生安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坚持预防为主。比如,逃生自救知识、应急技巧是一门学问,并不是与生俱来,应尽早开展学习、训练、演练并加以积累。事实表明,多一些安全防范,就能少很多事故发生。
从“融”出发。安全教育不单是学校和家庭的事,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比如,媒体可以制作更多有趣的安全教育短视频,网络平台加强内容审核,杜绝“危险品”的传播,社会各界共同构建起一张强大的“防护网”,让孩子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毕竟,安全这门课,不仅关乎成绩,更关乎生命!
安全教育不是“过家家”,而是一场永不停歇的马拉松,家庭是“启蒙站”,学校是“强化营”,社会是“补给点”。愿所有孩子都能如云南曲靖崔思萌、辽宁抚顺小男孩一样,真正掌握安全技能,让成长之路洒满阳光。
来源:渭南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