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回大地,万物复苏。2025年3月20日10点31分,伴随一声悠长的汽笛,5610次绿皮火车缓缓驶出秀山站台,相较于隔壁站台飞驰而过的城际列车,这列票价最低仅2元的公益“慢火车”,将武陵山区(重庆)的一座座乡镇串联起来,成为沿线百姓心中的“求学车”“致富车”“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2025年3月20日10点31分,伴随一声悠长的汽笛,5610次绿皮火车缓缓驶出秀山站台,相较于隔壁站台飞驰而过的城际列车,这列票价最低仅2元的公益“慢火车”,将武陵山区(重庆)的一座座乡镇串联起来,成为沿线百姓心中的“求学车”“致富车”“赶集车”。
一条穿行山野的“求学路”
自2006年渝怀线路通车后,5609/5610次公益性“慢火车”正式开进武陵山区,在高铁飞驰的时代,这列因其独特“学习车厢”与优美自然风光而闻名的“小慢车”,不仅将渝东南沿线少数民族地区紧紧连在了一起,更用知识与温情为山区留守儿童铺就了一条走出大山的希望之路。
“大家统一排好队,依次上车,上车后可以选择看书,也可以选择休息。”在秀山县火车站站台内,80余名学生正整队集合,他们中大的读初三,小的仅有一年级。
“平常我们半个月放一次假,家里不远的学生直接就回家了,而这部分坐火车的学生,父母基本都在外地打工,家里只有老人陪伴。”秀山育才中学带队老师冉扬介绍,这列火车主要往返于重庆与秀山之间,由于沿途停靠站点多,对于家在偏远乡镇的同学而言十分便利。“以前小站点不停靠的时候,学生下了火车还要坐1小时汽车,有的甚至下车后还要走半小时山路。”
一节满载书香的“流动课堂”
2023年,成都铁路局联合沿线教育部门,将列车部分车厢改造为“学习车厢”,加装书桌、图书角和照明设施,车厢书架上摆满了捐赠的书籍,涵盖人文、历史、旅游、科技等多个门类,从课本到科普读物,孩子们都可以免费借阅,享受慢车时光。车虽慢,但“上新”不断,越来越多的“升级改造”让小慢车的“功能”愈发多样化,而“列车书屋”的创新,也每日服务着南来北往数千名旅客。
“我喜欢在这里写作业,不会的题有老师教,还能交到朋友。” 秀山育才中学四年级一班的冉俊峰说,得益于“学习车厢”的设立,他也从“怕坐车”转变为“期待坐车”。
相较于坐快车而言,家住酉阳县麻旺镇的初三学生张艳荔更倾向于这列“小慢车”,除了出站后几分钟就能到家外,慢节奏、慢生活也能让她紧张的初三课程得到一丝惬意与放松。“由于自己性格内向,所以更喜欢坐慢火车来放空自己,在车厢里跟同学聊聊天,放松地看看书,既能复习,也不感觉压力。”张艳荔说。
如今,这趟已开行20年的公益列车,已成为山区教育的“暖·心符号”。“虽然它跑得慢,但它能让孩子们跑得更快。”成都铁路局重庆客运段5609次二组列车长王友告诉记者,之前设立学习车厢的初衷,就是为了让通勤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慢时光中享受阅读乐趣。
一列跨越山河的“幸福慢车”
这些年来,5609/5610次列车见证了无数山区孩子的成长。从车厢到教室,从教室到更广阔的世界,他们在书页中翻开梦想,在慢车里积蓄远行的力量,而这样的公益“慢火车”并不只是一趟。
全国范围内,铁路部门开行了81对公益性“慢火车”,它们开行在大山深处,覆盖21个省区市,经停530座车站,成为便利群众出行的“公交列车”。它们的时速不快,却连接着千百个村镇;它们的票价不高,却承载着最珍贵的温情。它们送孩子上学,帮乡亲们运送土特产,也承载着游子回家的期盼。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高铁不断刷新速度,但总有一些列车,选择放慢脚步,只为让更多人搭乘上改变命运的希望之旅。这一列列慢火车,不仅是山区百姓的“出行车”,更是乡村振兴的“摆渡车”,是托举梦想的“幸福列车”。
它们跑得虽慢,却让更多的人走得更远。
摄影:钱波 李莉 付佳 张皓然
编导:周瑄
文案:李莉 吴思倩
设计:刘玲
编辑:彭玺
审核:阮鹏程
监制:陈旭
特别鸣谢: 中共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委宣传部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客运段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工务段
上游新闻周瑄工作室 出品
编辑:彭玺 责编:周瑄 审核:阮鹏程
本文来自【上游新闻-重庆晨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