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俗语有云:“慈不掌兵”,这句话自古以来便道出了军事领袖的冷酷与决绝。在历史的长河中,能够在军事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人,往往都具有果断坚决的性格,甚至给人一种无情的印象。唐朝时期,著名的李世民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俗语有云:“慈不掌兵”,这句话自古以来便道出了军事领袖的冷酷与决绝。在历史的长河中,能够在军事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人,往往都具有果断坚决的性格,甚至给人一种无情的印象。唐朝时期,著名的李世民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李世民,在公元626年发动了震惊朝野的“玄武门之变”,为了夺取皇位,他不惜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兄长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甚至连他们的孩子也不放过。这一举动,足以看出李世民在权力面前的冷酷与无情。
可以说,李世民之所以能够开创一番辉煌事业,绝不是因为他对待对手仁慈。他一向信奉“斩草除根”的原则,但在公元621年,他却破例了一次。当时,李世民杀死了王世充手下一员大将单雄信,本想将其满门抄斩,但在秦叔宝的劝说下,他最终放过了单雄信的家人,留下了仁义之名。
单雄信,生年不详,本是曹州济阴的一个富家子弟,家中财力雄厚,本人也武艺高强,膂力过人。他喜欢结交豪侠,与徐世勣、王伯当等人交情深厚。秦叔宝在隋朝为官时,因公事曾赴济阴,途中遭遇困境,又身患疾病,备受冷遇。无奈之下,他只得卖掉自己心爱的千里宝马。
而买下这匹宝马的人,正是单雄信。他在买马时曾问秦叔宝:“我听说你们那里有个叫秦叔宝的好汉,不知客人可曾见过?”当时秦叔宝因身处困境,不敢承认自己的身份。最终,在王伯当的引荐下,两人相识。单雄信不仅归还了秦叔宝的宝马,还将他接到家中,好吃好喝地照料了数月,直至秦叔宝身体复原,临别时还赠送了百两银钱。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单雄信与王伯当等好友一同投奔瓦岗翟让,被封为“武侯大将军”。后来,秦叔宝、程咬金等人也加入了瓦岗,兄弟团聚,欢乐不已。然而,随着翟让被李密杀害,瓦岗军分裂,秦叔宝等人投奔了李世民,而单雄信却选择了王世充。
在分别前,徐世勣、秦叔宝等人曾力劝单雄信投奔李世民,但他因与李家有深仇大恨,毅然投靠了王世充。原来,当年李渊还是唐国公时,误将单雄信的兄长单雄忠当作山贼射杀,单雄信为此怀恨在心,誓要灭李家为兄长报仇。
后来,单雄信在战场上曾有机会杀死李世民,但被尉迟恭和秦叔宝救下。单雄信因此与秦叔宝割袍断义。最终,王世充战败投降,李世民下令杀死其手下所有大将。在这关键时刻,徐世勣、秦叔宝等人纷纷为单雄信求情,希望李世民能饶他一命。
据《旧唐书》记载,单雄信最终因李渊出面而被杀。也有说法称是李世民执意要杀他,但在徐世勣、秦叔宝等人的劝诫下,单雄信的家人得以幸存。百年之后,单雄信的后人加入了黄巢起义军,成为起义军的坚实力量,给唐朝带来了沉重打击,推动着唐朝走向灭亡。单氏子孙也算是为单雄信、单雄忠二人报仇雪恨了。
来源:小胡说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