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劲点找不对,打十年太极也只是广播操——今天被掌门刘绥滨一句话点醒了。
劲点找不对,打十年太极也只是广播操——今天被掌门刘绥滨一句话点醒了。
“发力像倒水,劲点一歪,全洒地上。
”这句太直观了。
青城山下来的36代当家人,直接把“劲点”拆成6条硬杠杠:可控、螺旋、整合、方圆、衔接、多维。
说白了,不是死穴,是活的“开关”,拧到哪,打哪收哪。
很多人以为劲点就是拳头尖,结果一出手肩膀先硬,力就断。
刘掌门教了个笨办法:手指头往外“长一寸”。
指尖一领,肘肩立刻松,力顺着后背滑到脚底,再弹回来时像橡皮筋,这就叫“梢节领劲”,听着玄,三分钟就能试出肩膀的酸和手腕的麻。
把胳膊当弓,腰当弦,脊柱是箭——五弓齐备这概念被他用矿泉水瓶演示:瓶盖拧开一点,瓶身弓起来,水花喷得最远。
人也一样,关节一开,韧带一绷,螺旋劲儿就有了。
办公室坐着都能练,把电脑椅转45度,腰慢慢旋,手往天花板上够,肩膀立马有热气往上窜。
再上一档,他干脆把“公转自转”玩成小游戏。
腰是地球,手是月亮,脚是托盘的陀螺仪。
先大圈带小圈,再让小圈反着转,脑子会晕,身体却会偷笑——筋骨像被重新刷了润滑油。
一次做十圈,手机计步器都跟不上。
有人问:实战到底怎么用?
掌门一句“揽月归山”就解释完。
对方直冲面门,肘往里一转,劲点藏在小臂内侧,螺旋一缠,对方拳头就像插进了漩涡,顺着力道被“吸”到身侧,下一秒掌根已贴他胸口——不用使劲,他自己撞上来。
这招练熟,公园推手大爷再推,你只动半寸就够他退三步。
科学机构跑去测,测完吓一跳:青城弟子发力时的肌肉激活曲线,居然比短跑运动员更整齐,螺旋轨迹最接近“最省力路径”。
刘掌门笑说,祖宗不会算力矩,但身体早就算好了。
至于养生,他讲得更直白——劲点练通了,气血像打通任督的快递,筋骨像加了润滑的轴承。
一个60岁的弟子,练了两年,血压从180降到130,顺带治好了十年老腰突。
不是因为太极慢,是劲点把身体调成了省电模式。
直播课上,掌门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别追求完美,先找到那个小颤抖。
”小颤抖就是劲点第一次亮相的信号,抓不住就永远丢。
屏幕前的网友跟着做,弹幕刷屏“原来胳膊肘真的会自己拐弯”——真人露馅的不完美,比AI的精确更像老师。
最后补个彩蛋:下山后才知道,刘掌门每天晚上自己剪视频、配字幕,剪完顺手发抖音。
账号简介就八个字——“劲点在线,不服来摸。
”
来源:卷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