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八月的晋北高原,日头正烈,准池铁路的铁轨被骄阳烤得发烫,泛着晃眼的光。管内董半川支线ZK0+500处,一群穿着防护服的铁路人正围着冲毁的路段忙活——高家堡区段党支部书记张越明站在人群里,胸前的党徽被汗水浸得更亮,他抬手抹了把额头的汗,声音带着点沙哑却透着轻快:
八月的晋北高原,日头正烈,准池铁路的铁轨被骄阳烤得发烫,泛着晃眼的光。管内董半川支线ZK0+500处,一群穿着防护服的铁路人正围着冲毁的路段忙活——高家堡区段党支部书记张越明站在人群里,胸前的党徽被汗水浸得更亮,他抬手抹了把额头的汗,声音带着点沙哑却透着轻快:“这段线路的险情总算排完了!党员突击队这几天熬得值,今晚兄弟们总算能睡个安稳觉了。”
这样的画面,在准池铁路沿线天天都能见到。今年以来,准池铁路党委围绕“党建引领、党建融合、党建创新”的思路,统筹推进“五强四优”示范党支部创建工程,让党建工作像细密的毛细血管,悄悄钻进安全管理、降本增效、队伍建设的每一个角落。之前的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会上,高家堡区段党支部的测评表上,“高家堡·安全堡”“支部特色品牌接地气”的评语,正是这场“党建融创”实践最实在的见证。
从“两张皮”到“一盘棋” 细处着眼钉牢“责任桩”
“以前总觉得党建就是开开会、学学文件,跟咱们线路工压根不搭边。”准池铁路下柳沟工区的刘军,干铁路足有20年了,提起年初对党建工作的印象,他一个劲地摆手。这种“党建和业务各走各的”的困惑,从前不少基层职工都有同感。
变化是从今年春天一场“头脑风暴”开始的。2月里,准池铁路党委会议室里,党委书记把一份《党建与中心任务融合清单》往桌上一放:“安全运输、设备运维、增运保供这些中心工作,难点在哪儿,党建就该往哪儿使劲,党员干部不能当‘甩手掌柜’,得带着大伙儿干。”
清单上,“提醒、督查、通报”的机制先定了下来。每天8点,各党支部的党员微信群里准会弹出“当日重点任务提醒”,从“高家堡区段道岔检修注意事项”到“八里铺站汛期物资检查”,桩桩件件都写得明明白白;党委班子成员及机关干部不定期直奔沿线工点,拿检查表一项项核对;每月通报会上,没完成好的任务被红笔圈出来,负责人当场就“领任务、定时限”。
“第一次被点出来时,我脸都烧得慌。”卧厂站党支部书记白兰才还记得,一季度通报会上,他们支部因“党员示范岗未覆盖关键作业环节”被提了出来。散会后,他在调车现场蹲了半天琢磨:“调车作业时谁来盯安全?运转操作台关键步骤谁来把关?这些不就是党员该站的岗嘛!”
没几天,卧厂站就重新规划了“党员责任区”,运转室里,党员值班员得额外多做一次标准化核查,调车现场党员技术骨干手臂上挂上了“党员示范岗”的标识袖章——每个岗位该盯什么、该查什么,都明明白白落到了人头上。
7月27日,准池线遭遇强暴雨袭击。车站党员值班员斛三强密切关注雨情,当发现K160+300处降雨量达到出巡值时,他立刻下达指令——正是这则看似日常的值班指令,成为了消除线路设施设备潜在隐患的关键一步。
“现在走到哪儿都想着‘我是党员’,这标识挂在那儿,肩上就有担子。”斛三强摩挲着胸前的党徽说。
政治监督和日常监督“双轮转”,更让“精细管理”落了地。公司纪委的计宁有个“清单本”,上面记着各部门的任务落实进度:“上周查‘降本增效措施落实’,发现有些工区领备件没按定额,我们列了‘整改清单’,这周再去看,领用记录整整齐齐,就连旧备件的回收都多了三成。”
从“等靠要”到“主动干”,党员干部的转变,职工们都看在眼里。调度中心负责人王学军调度时,总爱多问一句:“今天党员岗在哪段?”他说:“有党员在关键岗盯着,调度指令发出去都更踏实。”
从“喊口号”到“暖人心” 小处着手搭起“连心桥”
“刘书记,食堂的菜能不能多放点辣椒?总觉得味儿淡了些!”“502宿舍的热水器坏了,向公司申请更换一台?”
每天傍黑,高家堡车站的微信群里就没断过消息,你一言我一语地涌进来。车站党支部书记刘志刚坐在办公室里,手里攥着个磨得发亮的小本子,笔尖在纸上“沙沙”划得不停——哪条是食堂口味的事,哪条记着宿舍维修,他都分门别类标得清清楚楚,这是他雷打不动的“记职工心事时间”,哪怕当天忙到深夜,也得把这些“碎事”捋明白才肯歇。
“职工的事再小,也是顶要紧的事。”准池铁路党委书记在沿线车站调研时,常把这话挂在嘴边,手里还总捏着本职工意见汇总表,“党建要接得住地气,先得接住职工的心。他们在一线跑,吃不好住不踏实,干活哪能有劲头?”今年起,党委索性把“服务职工”钉在了季度重点清单的头一条,从绩效考核的细则怎么定才更公道、夏天防暑降温该备些啥解暑的物品,到宿舍床凳维修、职工私下里念叨的桩桩件件“小事”,都被安排上会讨论,敲定后立刻派专人督办。
6月的晋北早浸在了暑气里,太阳把铁轨晒得发烫。那天中午,日头正烈,公司党群部主任李鹏万带队往下柳沟工区送防暑慰问品,车厢里塞满矿泉水、藿香正气水和西瓜。车距工区一公里时,在土路上陷进泥坑,车轮打转,泥点子糊了半扇车门。“别等拖车了!”李鹏万推门下了车,鞋子陷进泥里半截,她抹把汗:“就是扛,也得给职工们送到位!”说着抱起一箱矿泉水,队员们也跟着行动——藿香正气水揣进兜,西瓜小心抱在怀,几人踩着没脚踝的泥往工区挪,到工区门口时,工服已被汗浸透,贴在背上,裤脚还坠着泥块。
“瞅着他们淌汗递来冰西瓜,我眼眶直发热。”下柳沟工区委外工长郭利利想起那天仍直咂嘴。当时李鹏万把西瓜放案板上,“咔嚓”切开,红瓤嵌着冰碴,递来一块后,自己先抹了把脸上的汗。老郭说,那天的西瓜是他这辈子最甜的,甜到了心里。
如今这成了常态,党员干部每天往沿线工区跑,不光送清凉物资,还常蹲在现场树荫下,跟歇脚职工唠几句:“今天食堂炖菜合口不?咸淡了跟厨师说。”这些贴心话像夏日凉风,把职工的心烘得暖洋洋的。
作风也跟着“实”得落地。先前有职工私下念叨“身边那些虚头事”——文件发得比活多,光签字就得花半钟头。公司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调研后,直接拉网式查了回,从“文件发得比活多”到“会议开得磨洋工”,甚至连“报表重复填”的事都捋了出来,一条条列了整改清单。“以前开个会能耗费一下午,光开场白就绕半天,”安环部经理闫智在沿线工区检查时,手里还捏着张精简后的制度文件清单,笑着摆手,“现在讲究‘短会快办’,会前把要说的事列成条,会上直奔主题,最多半拉钟头就散场,省下的时间能多跑俩工点,检查检查道岔,瞅瞅线路情况,踏实!”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如今没人瞎琢磨虚的了,心思全扎在干活上——这才叫痛快!”
“以前总觉得党委在那头,隔着会议室的门,离得远着呢,”郭利利这话一出口,旁边正给钢轨涂油的几个职工都停下了手里的活,跟着点头,“现在才明白,他们就蹲在咱身边——你看食堂的饭菜合口了,宿舍热水器修好了,夏天有西瓜,开会也不耽误干活了,这哪是远啊?这是把心搁在咱这儿了!”这话落了地,现场静了静,接着有人应了句“可不是嘛”,随即响起一片笑声,混着钢轨摩擦的轻响,在晋北的骄阳下,听得格外实在。
从“独角戏”到“大合唱” 实处着力筑牢“安全堤”
“党员,跟我上!”7月27日深夜,暴雨像泼似的砸向准池铁路沿线,高家堡区段一处边坡突然传来“哗啦”声响——溜坍险情猝不及防地来了。区段党支部书记张越明抓起手电筒就往雨里冲,光柱在漆黑的雨幕里晃得急切,党员突击队的12名队员二话不说,踩着泥泞紧随其后。雨太大了,雨衣早被浇透,贴在身上冰凉,大家攥着铁锹铲土、扯着编织袋装砂石,手掌磨出了血泡,就往手上裹块破布接着干,泥水混着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谁也顾不上擦。就这么连轴干到次日20点,看着稳固的边坡,累得瘫坐在泥里的队员们,才算松了口气。
“有党员在,就没有啃不下的硬骨头。”准池铁路党委书记提起党员突击队,语气里满是肯定。汛期以来,党委把“党员在一线”攥成了实抓手,在管内26个班组开展“标准化班组”建设,党员们真就成了安全管理的“主心骨”,往那儿一站,大家心里就踏实。
卧厂区段的“党员示范岗”,干脆就设在最险的路段上。50岁的老党员、西口子工长张飞,管着神池特大桥的维修养护,那桥高路险,他每天上工第一件事,就是带着徒弟沿着铁轨一步步走:“道钉松没松、轨距够不够、道床有没有积水,哪处都得瞪大眼睛细看。”有次雨后巡查,他发现一块夹板有道细微的裂纹,当即就上报整改。后来想起这事,大家还心有余悸——多亏他眼尖,不然真可能出列车脱轨的大事。“我入党20年,守着这铁轨,就是守着安全。”张飞的话没什么花哨,却像铁轨一样扎实有力。
“现在基层工长、班组长的履职考核,可比以前严多了。”党委专门定了“履职清单”,党员干部带头签责任书,一笔一画都透着认真。八里铺区段负责人史晶辉最有体会:“以前个别工长遇到小事可能睁只眼闭只眼,现在可不行——党员干部会定期翻记录、到现场查,干得不好不光要在会上通报,还直接跟绩效考核挂钩,谁也不敢含糊。”如今班组里“按章作业”早成了不用多说的共识,连新来的年轻伙计都知道,规章里的每一条都得钉死在实处。
防汛期里,沿线12支抢险队始终24小时待命。抢险队员韩三美提起管内的桥涵满是牵挂:“管内刘虎狮涵洞一遇下雨就积水淹路面,晚上我都得揣着手电筒去查看两趟。”
有时他半夜路过桥边,借着月光瞥见积水的水位,便立马喊上队员组织抽水,一直守到积水抽干,才放心离开。“只要铁路能安安稳稳的,熬夜受累算啥,值!”
从“党员带头往前冲”到“全员跟上齐使劲”,准池铁路的安全根基越扎越牢实。上半年算下来,全线“三违”发生率比去年同期降了30%,设备完好率稳稳站在98%,在能源保供的“赛道”上,这列“安全车”跑得又稳又快。
“下一步,我们要让党建融入中心更精准、服务职工更贴心。”准池铁路党委会议室里,一场围绕“深化党建融创”的讨论正热烈展开。墙上的党建规划图上,“党员创新工作室”“职工技能比武”“智慧党建平台”等项目被一一圈注,清晰勾勒出融合路径。
窗外,夕阳的余晖洒在铁轨上,泛着温暖的光泽。远处,党员先锋队的红旗在风中猎猎飘扬,像一团燃烧的火焰,照亮着准池铁路的前行之路。
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创,让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也让准池铁路这艘“能源巨轮”在高质量发展的航程中动力更劲。当抓细抓实的“根基”越扎越牢,服务职工的“桥梁”越架越宽,准池铁路必将在能源保供的征程上写下更精彩的答卷——因为他们深知,党旗所指,便是前行方向;民心所聚,自有无穷力量。
来源:楠楠姑娘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