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1万1,全家8口人没上班,79岁老汉哭诉:他们想我多活两年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1 08:29 1

摘要:"这是我一个月1.1万养老金养活的全家。"社区长椅上,李大发擦拭眼角的泪水,望着手中泛黄的全家福照片,声音微微颤抖。

养老余晖

"这是我一个月1.1万养老金养活的全家。"社区长椅上,李大发擦拭眼角的泪水,望着手中泛黄的全家福照片,声音微微颤抖。

鸽子在脚边啄食面包屑,远处广场舞的音乐声隐隐传来,夕阳的余晖给老人斑白的头发镀上一层金色。

那是我退休前最后一张全家福。照片上的我,西装笔挺,精神矍铄,身旁是含笑的老伴儿王秀芝。当时老伴还穿着那件她最爱的藏青色旗袍,脖子上挂着我送她的玉坠子。

我们身后站着儿子李建国和儿媳小张,前排坐着两个孙子和女儿李小花带着外孙女。那时的笑容多么纯粹啊,哪像现在,每个人眼角眉梢都藏着说不出的愁绪。

我是李大发,今年79岁,原本是国营机械厂的工程师,按部就班地生活了大半辈子。八十年代厂里兴旺时,我们都觉得那日子有奔头,工作虽然辛苦,但有盼头。

退休后本想和老伴儿享受安逸的晚年生活,可老天似乎跟我开了个玩笑。三年前,老伴儿突发脑溢血,走得太突然,连一句话都没留下。

"大娘走得安详,没受罪。"邻居王婶这样安慰我,可我心里清楚,是我没注意到她平时的不适,才让她连道别的机会都没有。

家里的变故接踵而来。前年,儿子在的小型加工厂因为订单减少最终倒闭,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儿子都四十出头了,招工的地方一听年龄,连简历都懒得看。

儿媳不得不放弃工作,在家照顾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大孙子上高中,小孙子上初中,正是用钱如流水的时候。

女儿又因为婚姻失败,带着上小学的孩子搬回了家。她那个没良心的前夫欠了一屁股债就跑了,连抚养费都不给。

一下子,我家住进了八口人,而唯一稳定的收入,就是我每月1.1万的退休金。虽说这养老金在同龄人中不算低,可要养活这么一大家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老李,别想不开。"老邻居王大爷拍拍我的肩膀,递过来一包"红塔山","咱都不容易,日子总要过。你看我,不也熬过来了吗?"

我摇摇头,没接那烟。老伴儿走后,我就戒了。倒不是为了健康,只是少了那个总爱念叨"少抽点烟,对身体不好"的人,抽起来也没了滋味。

"我哪能想不开,这一大家子都指望我呢。"我勉强笑笑,心里却像压了块石头。

每天清晨五点,我都会准时起床。二十年养成的生物钟,雷打不动。老旧的闹钟已经发黄,是我和老伴儿结婚时买的,走得倒还准。

社区的早市刚开,价格便宜些。摊主认识我,总会留些新鲜的菜。"李师傅,这白菜刚到的,给您留着哩。"

我学会了挑选快要蔫了的青菜,讲价的时候声音不自觉地放低——不是怕别人笑话,是怕遇到熟人。从前在厂里,大家都尊称我"李工",谁能想到退休后的我,会为了几块钱斤斤计较。

"这萝卜能便宜点不?看着有点老了。"我小声询问,摊主爽快地说:"给您两块钱一斤。"我的心里既欣喜又酸楚。

回家路上经过一家面包店,飘出的香味总让我驻足。那是一家开了二十多年的老店,老板娘记得我:"李师傅,尝尝今天的新品?"

孙子小军喜欢吃这家的肉松面包,可二十块一个,太贵了。今天是小军期中考试,考了班上第三,我偷偷买了一个,藏在菜篮子最下面。

"哎哟,李师傅今儿个破费了?"老板娘打趣道。

"孩子考得好,奖励一下。"我笑着说,心里盘算着这个月的开销又要紧一紧了。

"爸,您别这么辛苦了,让我去买菜吧。"儿媳小张接过菜篮子,发现了那个面包,眼圈一下子红了。她是个好媳妇,从不抱怨生活的艰难。

"没事,走走路对老年人好。"我故作轻松地说,"小军考得好,奖励一下。你看我这退休人员,没事干,溜达溜达买菜,都省了健身房的钱。"

小张欲言又止。她知道我的退休金撑起了这个家,却无力改变现状。

厨房里,我偷偷学着做家务。从前这些都是老伴儿做的,我连蒸米饭都不会。现在看着儿媳忙里忙外,我总觉得亏欠。

切菜时不小心划破了手指,我赶紧冲洗,不想让家人看见。老人家的伤口愈合慢,我可不能添麻烦。

"爸,您去歇着吧,我来做饭。"小张推我出厨房,眼中有心疼,更多的却是无奈。

"我这老胳膊老腿的,帮不上什么忙,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明白,一家人的担子全压在我这把老骨头上。

中午饭桌上,孙子小军看见肉松面包,眼睛一亮:"爷爷,您买的?"我点点头,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样子,心里甜丝丝的。

"爷爷,等我长大了,一定好好孝顺您!"小军嘴里塞满面包,含糊不清地说。

"好好学习就是最大的孝顺。"我揉揉他的头,心想:等你长大,不知道爷爷还在不在了。

晚上,家里吵吵闹闹。两个孙子为了一个游戏争执不休,女儿的孩子哭着要买新书包,儿子和儿媳又因为工作的事情小声争吵。

"现在找工作太难了,你以为我不想找吗?"儿子的声音压得很低,但我还是听见了。

"我知道,我只是担心爸爸的身体。"儿媳的声音带着哽咽。

我坐在角落里的老藤椅上,那是老伴儿生前最爱坐的地方。望着这个曾经温馨的家,突然感到一阵疲惫。老伴儿在的时候,家里即使再吵闹,她总能让一切归于平静。

夜深人静,当所有人都睡了,我会独自收拾厨房,然后站在窗前看星星。老伴儿生前最爱看星星,说那是天上的眼睛。

我家的楼层不高,只有六楼,但在这座小县城里,也足够看清夜空了。小区的灯一盏盏熄灭,只剩下星光点点。

"如果你还在,该多好啊。"我轻声自语,摩挲着手腕上的空白。那里曾经有一块手表,是我和老伴儿结婚三十周年时,她送给我的礼物。

上个月,我悄悄把它卖了,换了钱给小孙子买学习用品。那表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上海"牌,不值什么钱,但对我来说,却承载了太多回忆。

"大爷,这表挺旧了,给您三百块钱行不?"当时修表的小伙子这样说。我点点头,心里却在滴血。老伴儿要是知道,不知会有多心疼。

体检报告单我没敢给家里人看。医生说我的血压高得厉害,心脏也有些问题,需要调整用药,最好能减轻生活压力。

"老同志,您这压力太大了,得注意休息。"医生叮嘱我,"现在这个年纪,保重身体最重要。"

我把报告折好,塞进了床头的《工程师手册》里——那本厚重的书,早已无人问津。我不想让家人担心,他们的担子已经够重了。

每次吃药,我都躲在卫生间,怕被家人发现。高血压的药一个月要吃不少钱,我省着点吃,一天一次,医生说的一天两次,我当没听见。

"老李,你这是何必呢?"退休后的老同事刘师傅约我下棋,见我脸色不好,叹了口气,"咱都这把年纪了,该享清福了,别太操心。子女自有子女的福气,何必把自己累垮了?"

他家里就他和老伴儿两个人,儿子在大城市有出息,每月都寄钱回来。我和他的情况天差地别,但这话我没说出口。

我笑笑不答。他们不懂,这个家就像一艘小船,而我是唯一的桨手。如果我松手,谁来掌舵?

一天晚上,我起来喝水,无意中听见儿子和儿媳在卧室小声争吵。

"我已经投了多少简历了?谁愿意要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儿子的声音里满是挫败。

"我知道你很努力,可是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儿媳压低声音,"爸爸的身体撑不了多久了,要不是为了两个孩子,我早就带他们离开这个家了。"

那一刻,我的心像是被人狠狠地攥了一下。也许,我真的成了负担?也许,他们是嫌我多活两年,多花钱?

我蹑手蹑脚地回到房间,一夜未眠。窗外,月光如水,照在老伴儿的遗像上。她的笑容那么温柔,仿佛在说:"老李,别想太多。"

第二天清晨,我照常去买菜。路过社区公告栏时,看到一则招聘启事:小区物业招聘保安,工资虽然不高,但对年龄要求不严。

我心里一动,想着若能再找份工作,也能减轻家里的负担。薪水虽然不多,但总比什么都不做强。

我偷偷去咨询了,物业主任认出了我:"李工!您怎么想起来应聘保安了?"原来他是我厂里的徒弟,如今成了这个小区的物业主任。

"李师傅,您就在家安心养老吧,这工作多累啊,不适合您。"他劝我,但看我坚持,最后还是记下了我的电话,"等有合适的岗位,我再联系您。"

晚饭时,我试探着提出这个想法,没想到全家人都反对。

"爸,您都这个年纪了,还工作什么呀?"儿子急了,筷子都放下了。

"是啊,爸爸,您身体不好,就在家安心养老吧。"女儿也帮腔,"我们会想办法的。"

我低下头,心里苦涩:"怕是嫌我多活两年是负担吧?多一个吃饭的嘴,多一份医药费。"

那夜,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墙上的老挂钟滴答作响,像是在提醒我,时间不多了。

我起身,翻出老伴儿的遗物。一条褪了色的围巾,是她一针一线织的;一本发黄的相册,记录着我们的点点滴滴;还有一个小铁盒,里面是我们的结婚证和一些老照片。

照片里,年轻的我们站在厂门口,背景是"振兴中华"的大红标语。那时候,我们都以为,努力工作就能换来好日子。可谁能想到,几十年后的今天,我却连家人的生活都保障不了。

夜深了,我独自在阳台上抽烟。这是我偷偷买的最便宜的散烟,一根接一根地抽,仿佛这样能驱散心中的阴霾。

"爷爷,您怎么不睡觉?"身后传来小孙女的声音,把我吓了一跳。

"爷爷睡不着,你怎么起来了?"我赶紧掐灭烟头,不想让孩子看见这样的我。

"我肚子疼。"小孙女揉着肚子,"爷爷,您为什么难过?"

孩子的眼睛总是最敏锐的。我拍拍她的头:"爷爷没难过,只是想奶奶了。"

"奶奶在天上看着我们呢。"小孙女天真地说,"妈妈说,星星就是天上人的眼睛。"

我望着满天繁星,突然觉得心里没那么沉重了。

周末的家庭聚餐,我又提起想工作的事。

"爸,您别总想这些了。"儿子皱眉,"家里的事您别操心,我会处理好的。"

"是啊,您这岁数还操什么心啊!"儿媳附和,"您就安心在家养老。"

餐桌上的气氛一下子凝固了。我埋头吃饭,不再说话。从前老伴儿在时,餐桌总是欢声笑语的场所,如今却成了沉默的战场。

晚上,小孙女悄悄溜进我的房间,给我递来一张自制的贺卡,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爷爷,我只希望您健康长寿,不用再那么辛苦了。我们爱您。"

贺卡是用作业本撕下来的纸做的,上面画满了爱心和星星,还有一家人手拉手的简笔画。

我拿着贺卡,眼前一片模糊。这孩子,才多大啊,却懂得心疼爷爷。

"爷爷为什么想去工作啊?"小孙女仰着小脸问。

"爷爷想为家里多出点力。"我轻声回答,"爷爷不想成为负担。"

"可是爸爸说,他马上就能找到工作了。"小孙女天真地说,"妈妈也在家里接了很多手工活,姑姑还在网上接单子呢!爷爷不用担心啦!"

我愣住了。这些,我怎么不知道?

"真的吗?"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真的!"小孙女点点头,"妈妈每天晚上都在缝布娃娃,爸爸经常要出去见客户,姑姑的电脑里都是她写的文章!"

我一时说不出话来。原来,每个人都在默默努力,只是不想让我担心。

接下来的日子,我开始留心观察。原来儿子一直在四处投简历,常常半夜还在电脑前查看招聘信息,有时候天不亮就出门,说是去面试。

儿媳在家做手工贴补家用,一个个布娃娃从她的手中诞生,手指都磨出了茧。她总是等家人都睡了,才在灯下默默工作。

女儿也没闲着,在电脑上接些文字校对的活儿,有时候熬夜到凌晨,眼睛都熬红了。她从不抱怨,每天还不忘给我端来一杯热茶。

怪不得他们不想让我工作,原来不是嫌我碍事,而是担心我的身体。

一天收拾房间时,我发现孙子的抽屉里有个小盒子,里面放着几盒保健品,还有张纸条:爷爷的血压药快吃完了,下周用零花钱再买一盒。我顿时鼻子一酸。那孩子每天省下午餐钱,就为了给我买药?

夜里经过儿子房间,看见他借着微弱的灯光,正在修补我那双开胶的旧皮鞋。那是我唯一的一双皮鞋,已经穿了十多年,每次家里有什么喜事才拿出来穿。

女儿的手机备忘录上,详细记录着我每天的饮食和身体状况:爸爸今天咳嗽了,明天买点川贝;爸爸最近睡眠不好,周末带他去公园散步。

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每个人都在默默付出,共同撑起这个家。我并不是孤军奋战,我们是一条船上的同舟人。

有天傍晚,我在小区的长椅上晒太阳,物业主任找到了我。

"李师傅,有个事想和您商量。"他说,"我们社区准备搞个'银龄智慧'分享活动,请退休老人讲述自己的工作经验,您愿意参加吗?"

我犹豫了一下,答应了。多年的工程师生涯,总有些经验可以分享。活动当天,我穿上那双儿子修好的皮鞋,戴上老伴儿送我的老花镜,认真地准备了一堂课:《家用电器的日常维修与保养》。

没想到,到场的人很多,不少年轻人拿着笔记本认真听讲。我讲得投入,把几十年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出来。

"李师傅,您讲得太好了!"活动结束后,物业主任递给我一个信封,"这是讲座的补贴,不多,您收下吧。"

我没想到还有补贴,打开一看,里面有五百块钱。这对我来说,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

更让我意外的是,儿子通过我的老同事介绍,终于找到了一份机械厂技术员的工作。

"爸,谢谢您。"儿子红着眼眶说,"如果不是您坚持教我那些技术知识,我可能连这份工作都得不到。听说您在社区讲课了?"

原来,儿子偷偷去听了我的讲座,还把我的课程视频发到了网上,引起了不少关注。

"您知道吗,您讲的那些维修技巧,现在年轻人都不懂了。他们都说您是'修理达人'。"儿子笑着说,"厂里的领导也看了,这才决定录用我的。"

我哑然失笑。没想到,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帮上忙。

社区的"银龄智慧"活动越办越好,我成了固定的讲师。每周一次的课程,给我带来了不少额外收入,但更重要的是,我找回了作为"李工"的自信和尊严。

那天晚上,全家人难得围坐在一起,不再为生计发愁,而是聊起了未来的计划。

"爸,厂里说下个月可能会给我升职,工资也会涨。"儿子兴奋地说。

小孙子说想考机械专业,"就像爷爷一样";女儿说找到了一份稳定的文秘工作;儿媳笑着说手工活越接越多,可能要请我帮忙了。

"李爷爷,您看我做的这个布娃娃好看吗?"小孙女献宝似的拿出一个手工娃娃,虽然做工粗糙,但很用心。

"好看,真好看。"我把娃娃放在胸前的口袋里,"爷爷贴身带着。"

"我也要给爷爷做一个!"孙子不甘示弱。

我望着这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心中涌起暖流。原来家不是负担,而是相互扶持的港湾。每个人都在尽自己所能,维系这个家。

那晚,我做了个梦,梦见老伴儿坐在藤椅上织毛衣,阳光透过窗子洒在她的银发上。她抬头看我,笑着说:"老李,你做得很好。"

醒来时,枕边湿了一片。多年来第一次,我觉得心里踏实了。

夜深了,我独自站在阳台上,仰望星空。恍惚间,似乎看见老伴儿在星光中微笑。我轻声对她说:"老伴儿,你放心,我会好好的。这个家,我们会一起守护下去。"

一颗流星划过夜空,像是她回应的眼波。我知道,在余晖的日子里,我并不孤单。

人这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年轻时总觉得光阴无限,到了晚年才发现,每一天都弥足珍贵。不是因为我还能活多久,而是因为我还能和家人在一起多久。

退休金一万一,养活八口人,听起来是个难题。但当每个人都愿意付出,共同面对困难时,这个家就有了抵御风雨的力量。

在夕阳的余晖里,我牵着小孙女的手散步,听她叽叽喳喳地讲学校里的趣事。晚风轻拂,带来槐花的香气。这一刻,我感到无比满足。

人生啊,就像这余晖,虽然短暂,却格外绚烂。

来源:留住美好旧时光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