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故人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1 01:42 1

摘要:许清如抱着几本厚重的《资治通鉴》,匆匆穿过燕京大学图书馆的走廊。六月的阳光透过哥特式建筑的彩色玻璃窗,在她浅蓝色阴丹士林旗袍上投下斑驳光影。远处传来隐约的炮声,但图书馆内依然静谧如常,只有书页翻动的沙沙声和钢笔书写的细微声响。

第一章 北平初夏

1937年的北平,槐花如雪。

许清如抱着几本厚重的《资治通鉴》,匆匆穿过燕京大学图书馆的走廊。六月的阳光透过哥特式建筑的彩色玻璃窗,在她浅蓝色阴丹士林旗袍上投下斑驳光影。远处传来隐约的炮声,但图书馆内依然静谧如常,只有书页翻动的沙沙声和钢笔书写的细微声响。

"同学,你的借书卡掉了。"

一个温润如玉的男声从身后传来。许清如转身,看见一个身材颀长的年轻男子弯腰捡起她掉落的卡片。他穿着朴素的灰色长衫,眉目如画,鼻梁上架着一副圆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睛清澈如水。

"谢谢。"许清如接过卡片,注意到他手中拿着一本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

"你对建筑感兴趣?"男子微笑着问,眼角泛起细小的纹路,"我是建筑系助教顾远舟。"

"历史系大三,许清如。"她微微颔首,目光落在他修长的手指上,"只是做些抗战防御工事的比较研究。"

顾远舟眼睛一亮:"巧了,我正在整理各国军事建筑的资料。如果你需要参考,可以来建筑系找我。"他从怀中掏出一张名片,上面用漂亮的钢笔字写着"顾远舟 燕京大学建筑系助教",背面是一幅手绘的小型建筑草图。

就这样,他们在战云密布的夏日相识了。

此后几周,许清如常去建筑系的红楼找顾远舟讨论。他的办公室堆满了书籍和图纸,墙上挂着北平城地图,上面用红蓝铅笔标注了许多记号。

"这是?"许清如指着地图问道。

"北平的重要建筑。"顾远舟推了推眼镜,"一旦战事爆发,这些都是需要重点保护的文物。"

许清如注意到他说话时眉头微蹙,嘴角绷紧,全然不似初见时的温润模样。她鬼使神差地伸手,轻轻抚平他的眉心:"别皱眉,会留下痕迹的。"

顾远舟愣住了,随即展颜一笑:"许同学这是在关心我?"

许清如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唐突,脸颊顿时飞上两朵红云,急忙转移话题:"你...你对卢沟桥局势怎么看?"

顾远舟的表情重新变得凝重:"山雨欲来风满楼。日军演习越来越频繁,恐怕..."

他没有说完,但许清如明白他的意思。两人沉默地对视,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忧虑。

六月底,北平各高校组织了"保卫华北"联合游行。许清如和同学们高举"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横幅走在队伍前列,顾远舟则和几位年轻教师负责维持秩序。当游行队伍经过东交民巷时,突然冲出一队日本浪人,手持棍棒见人就打。

混乱中,许清如被人群冲倒,眼看就要被踩踏,一只有力的手臂将她拉起。顾远舟将她护在怀中,用身体挡住飞来的石块。

"没事吧?"他在她耳边问,声音因紧张而略显嘶哑。

许清如抬头,看到他额角有一道血痕,眼镜也不知所踪。她想伸手触碰他的伤口,却被他抓住手腕:"快走!"

他拉着她穿过混乱的人群,躲进一条小巷。许清如气喘吁吁地靠在墙上,这才发现自己的鞋子不知何时掉了一只,旗袍下摆也被撕破了一道口子。

"你的头..."她心疼地看着他额角的伤。

顾远舟无所谓地抹了把血:"皮外伤而已。"他摘下胸前的手帕,蹲下身,"抬脚。"

许清如扶着墙抬起右脚,顾远舟用手帕包住她被碎石划破的脚底。他的动作轻柔而专注,仿佛在对待一件珍贵的文物。

"为什么参加游行?"他低着头问,"太危险了。"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许清如轻声回答,"顾老师不也来了吗?"

顾远舟抬头看她,没了眼镜的遮挡,他的眼睛格外明亮:"在校外,叫我远舟就好。"

那一刻,许清如听到了自己心跳的声音。

第二章 城破之日

七月七日深夜,许清如正在宿舍整理笔记,突然听到远处传来密集的枪炮声。她推开窗,看见西南方向的天际被火光映红。

卢沟桥事变爆发了。

下来的日子,北平城内人心惶惶。燕京大学校园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氛,许多教授开始收拾行装准备南下。许清如在图书馆找到了正在焚烧文件的顾远舟。

"你要走?"她声音发颤。

顾远舟将最后一张图纸投入火盆,转身握住她的手:"清如,跟我一起走吧。天津租界相对安全,我们可以从那里转道上海或者武汉。"

许清如看着他被火光映红的脸庞,摇了摇头:"我不能走。我表哥在二十九军,他说会需要城内情报人员..."

"太危险了!"顾远舟猛地提高声音,随即又压低,"日本人对待间谍的手段极其残忍,你一个女孩子..."

"女孩子怎么了?"许清如挣开他的手,"秋瑾不也是女子?赵一曼不也是女子?"

顾远舟深深看着她,突然将她拉入怀中。许清如闻到他身上淡淡的墨水味和松木香,感受到他急促的心跳透过单薄的夏衣传来。

"答应我,"他在她耳边低语,声音哽咽,"一定要活着。"

七月二十九日,北平沦陷。日军坦克碾过古老的街道,太阳旗插上了前门楼子。许清如站在宿舍窗前,看着一队日本兵开进校园,刺刀在阳光下闪着寒光。

当天晚上,顾远舟冒险来找她。他穿着粗布短褂,打扮成苦力模样,完全不见了往日的儒雅气质。

"明天有最后一班南下火车。"他压低声音说,"我已经联系好了,可以带你走。"

许清如摇头:"我已经和组织接上头了。会以贝满女中教师的身份做掩护。"

顾远舟的眼中闪过一丝痛苦,随即变成决然:"那我也不走了。"

"不行!"许清如抓住他的手臂,"你是建筑专家,南方更需要你参与防御工事建设!"

两人争执到深夜,最终顾远舟妥协了。他答应南下参军,但要求许清如发誓保护好自己。

黎明时分,顾远舟从怀中掏出一块精致的鎏金怀表,表盖上刻着"山河无恙"四字:"这是我祖父参加戊戌变法时友人相赠的。现在给你,让它替我陪着你。"

许清如接过还带着他体温的怀表,从发髻上取下一支白玉簪子:"这是我祖母的嫁妆,你带着。看到它,就像看到我。"

他们在晨光中紧紧相拥,顾远舟的泪水落在她的颈间,滚烫如熔岩。

"记住我们的约定,"他在她额头上印下一吻,"战争结束后,在图书馆的老地方见面。"

"我等你。"许清如努力微笑,"一定要活着回来。"

第三章 暗夜潜行

火车站挤满了逃难的人群。汽笛声中,许清如看着顾远舟的背影消失在车厢门口,泪水终于决堤而下。

回到空荡荡的宿舍,许清如开始了她的地下工作。她很快学会了使用隐形墨水、微缩胶卷,掌握了基本的密码编写技巧。表面上,她是贝满女中温婉可亲的国文教师;暗地里,她负责传递城内日军的调动情报。

十月的一个雨夜,许清如奉命将一份日军布防图送往西四接头点。她将胶卷藏入发髻,撑着油纸伞走进雨中。行至半路,她敏锐地察觉到有人跟踪。

许清如拐进一条胡同,身后的脚步声如影随形。她心跳如鼓,手心渗出冷汗,却强迫自己保持镇定。路过一家茶馆时,她灵机一动,收起雨伞走了进去。

"一壶龙井。"她对伙计说,声音平稳得不像话。

角落里,两个戴礼帽的男子不时向她张望。许清如慢条斯理地品着茶,甚至向那两人点头致意。一小时后,跟踪者似乎失去了耐心,起身离开。许清如又坐了半小时,确认安全后才起身。

走出茶馆,雨已经停了。许清如绕了几条胡同,确认无人跟踪后,才前往接头点。完成任务回到住处,她才发现后背的衣衫早已被冷汗浸透。

那晚,她取出顾远舟的怀表,听着清脆的滴答声,仿佛那是远方爱人的心跳。

1938年春天,许清如得知顾远舟所在的部队在台儿庄战役中立下大功。她托地下党的同志打听他的消息,却杳无音信。夜深人静时,她常常取出怀表,借着月光看时针分针一圈圈转动,计算着分离的日子。

与此同时,顾远舟正随部队转战各地。他从排长升为连长,参加了武汉会战、长沙会战。战场上,他把许清如的白玉簪子贴身存放,每次战斗前都会摸一摸,仿佛这是他的护身符。

1939年冬,许清如的身份险些暴露。一名地下党员被捕叛变,供出了几名联络员。组织紧急通知她转移。

临走前夜,许清如冒险回到燕京大学。图书馆已被日军占用为军官俱乐部,她只能远远望着那些曾经美丽的彩色玻璃窗,回忆与顾远舟初遇的情景。雪花落在她的睫毛上,融化成水,像无声的泪。

第四章 血火淬炼

1940年春,顾远舟所在的部队在湖北枣阳一带与日军激战。作为工兵连长,他负责在前沿阵地构筑防御工事。

"顾连长,师部命令我们连今晚必须完成第三道战壕!"传令兵递上命令。

顾远舟推了推早已破损的眼镜,看着地图点头:"告诉师长,保证完成任务。"

夜幕降临,炮火暂时停歇。顾远舟带领士兵们借着月光挖掘战壕。突然,侦察兵飞奔而来:"连长,鬼子偷袭!"

顾远舟立即下令士兵隐蔽,自己则拿起步枪准备迎敌。黑暗中,日军如潮水般涌来。交火中,一枚手榴弹在顾远舟附近爆炸,弹片击中了他的左臂。

"连长!"士兵们要过来救他。

"别管我!继续射击!"顾远舟咬牙用右手持枪还击,左臂血流如注。

战斗持续到黎明,日军终于退去。顾远舟因失血过多昏迷,被送往野战医院。伤口感染严重,医生决定截肢。

手术前,顾远舟从贴胸口袋取出那支白玉簪子,紧紧攥在手中。麻药稀缺,整个手术过程他清醒地承受着剧痛,却一声不吭。

"顾连长真是条硬汉。"术后,护士敬佩地说。

顾远舟虚弱地笑笑:"比起前线的弟兄们,这点伤算什么。"

养伤期间,他收到许清如辗转托人带来的信,只有短短一行字:"山河无恙,君可安好?"字迹潦草,显然是在极度危险的情况下写的。

顾远舟用右手艰难地回信:"身残志坚,静待重逢。"他将信和几块大洋交给一位前往北平的老乡,却不知能否送到。

第五章 黎明之前

1943年,许清如被调往天津工作。此时的她已经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地下工作者,多次成功获取重要情报。但她始终没有顾远舟的消息,只能在夜深人静时抚摸那块已经有些磨损的怀表,祈祷他平安。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消息传来时,许清如正在上海一间狭小的阁楼里整理情报。收音机里传来天皇的"玉音放送",虽然听不懂日语,但随后播音员激动的声音说明了一切:"日本...日本投降了!"

许清如愣了片刻,突然跪地痛哭。八年的等待,八年的煎熬,终于盼来了这一天。

她立刻启程返回北平。燕京大学图书馆在战火中损毁严重,彩色玻璃窗只剩下空洞的窗框。许清如每天都会来这里,坐在废墟中等待,从清晨到日暮。

一个月过去了,顾远舟没有出现。秋风渐起,吹动许清如的衣角和发丝,也吹不散她眼中的失望。但她依然每天前往,仿佛这是一种不能打破的仪式。

十月的一个黄昏,许清如照例坐在图书馆残存的石阶上。夕阳将废墟染成血色,远处传来重建工地的敲打声。

"请问,这里是不是曾经放着《资治通鉴》?"

一个沙哑的男声从身后传来。许清如浑身一震——这是八年来她魂牵梦萦的声音。

她缓缓转身,看见一个消瘦的男子站在暮色中。他左袖空空荡荡地垂着,右手里握着一支白玉簪子。虽然面容沧桑了许多,但那副圆框眼镜后的眼睛,依然如当年一样清澈。

"《资治通鉴》在第三排书架,"许清如声音颤抖,"旁边是《史记》和《论语》。"

顾远舟向前一步,夕阳照亮他脸上的泪痕:"我回来了,清如。"

许清如站起身,双腿发软几乎站不稳。她颤抖着从怀中掏出那块怀表,表盖上的"山河无恙"四字在余晖中闪闪发光。

"我知道你会来。"她泪如雨下,"我一直都知道。"

顾远舟用仅存的右臂紧紧抱住她,两个饱经战火的身影在废墟中融为一体。远处,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正在晚风中徐徐飘扬。

"我们重建它吧,"顾远舟望着残破的图书馆,"就像重建我们的国家一样。"

许清如靠在他肩头,轻轻点头:"这一次,我们一起。"

暮色四合,华灯初上。历经战火洗礼的北平城,正一点点恢复生机。而在图书馆的废墟中,一对久别重逢的恋人紧紧相拥,仿佛要将八年的分离都补回来。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但只要有你在,便是家国无恙,人间值得

来源:潮流屡者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