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徐福建教授团队AM:新型智能水凝胶实现糖尿病伤口精准基因治疗,加速愈合进程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8 07:53 3

摘要:糖尿病慢性伤口难以愈合是糖尿病患者面临的严重并发症,其主要原因在于持续高血糖导致的局部缺氧和氧化应激。过量的活性氧(ROS)不仅直接损伤组织,还会升高炎症因子水平,破坏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与其抑制剂之间的平衡,尤其显著提升MMP-9的表达水平。高活性的

糖尿病慢性伤口难以愈合是糖尿病患者面临的严重并发症,其主要原因在于持续高血糖导致的局部缺氧和氧化应激。过量的活性氧(ROS)不仅直接损伤组织,还会升高炎症因子水平,破坏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与其抑制剂之间的平衡,尤其显著提升MMP-9的表达水平。高活性的MMP-9加速细胞外基质(ECM)中关键成分如胶原蛋白的降解,阻碍其重塑,并持续引发局部炎症,从而严重延迟伤口修复。因此,精准调控MMP-9表达,维持ECM合成与降解之间的动态平衡,成为解决慢性难愈合伤口的关键挑战。

近日,北京化工大学徐福建教授、许晨副教授和李杨副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小干扰RNA(siRNA)的精准基因治疗策略,通过智能响应材料实现控释递送,从而机制性干预糖尿病慢性伤口的病理过程。该系统以具有二硫键的阳离子超支化氨基糖苷(SS-HPT)为核心递送载体,将SS-HPT/siRMMP-9复合物嵌入具有氧化还原响应特性的透明质酸基水凝胶(OR-S凝胶)中,实现了对伤口微环境中活性氧(ROS)的双重调控。该水凝胶不仅能主动清除过量ROS、减轻氧化应激损伤,还能通过ROS介导的凝胶降解实现siRMMP-9的控制释放,显著提升治疗的时空精准性与生物相容性。体内外实验证实,该系统可有效下调MMP-9表达、重塑ECM、改善修复微环境,从而显著加速糖尿病慢性伤口的愈合。相关论文以“Microenvironment-Programmed siRNA-Based Hydrogel for Spatiotemporal Gene Silencing in Wound Healing”为题,发表在

Advanced Materials上,论文第一作者为Xu Zhixuan

研究人员首先对SS-HPT/siRMMP-9复合物进行了系统的物理化学表征与模拟分析。琼脂糖凝胶电泳表明,SS-HPT可在质量比为0.5及以上时完全缩合siRMMP-9,且在还原剂谷胱甘肽(GSH)存在下可实现siRNA的响应性释放。复合物的粒径随SS-HPT比例增加而减小,在质量比为40时稳定在180 nm左右,适用于细胞内存作用。Zeta电位分析显示复合物表面带正电,有利于与带负电的细胞膜相互作用,促进内化。细胞实验进一步证实,该复合物可有效沉默RAW264.7和NIH 3T3细胞中的MMP-9表达,且细胞毒性低于传统聚乙烯亚胺(PEI)载体。

图1. 用于伤口愈合时空基因沉默的微环境程序化siRNA水凝胶示意图 该图展示了SS-HPT/siRMMP-9@OR-S凝胶系统的构建及其在糖尿病伤口中的作用机制。包括ROS响应释放、MMP-9沉默、炎症调控和ECM重塑等过程。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团队还探究了不同接枝量(5%、10%、15%)的透明质酸-环糊精(HA-CD)和透明质酸-二茂铁(HA-Fc)与复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模拟结果显示,10%接枝量的HA-CD和HA-Fc在与复合物结合时表现出最小的干扰和最优的释放潜力,为后续体内递送系统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

图2. SS-HPT/siRMMP-9复合物的理化表征与模拟分析 A-D) 凝胶电泳分析复合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E-F) 复合物粒径和Zeta电位随质量比变化;G-H) 细胞沉默效率与毒性评估;I-N) 分子模拟展示不同接枝量HA-CD和HA-Fc与复合物的相互作用。

在氧化响应性水凝胶(OR-S凝胶)的构建中,研究团队基于β-环糊精与二茂铁的主客体自组装作用,成功制备出具有明确氧化响应行为的超分子凝胶。流变学测试表明,该凝胶在氧化条件下存储模量(G′)显著下降,微观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孔洞增大、交联网络变细,显示出良好的氧化响应性与可控释放能力。载药后的SS-HPT/siRMMP-9@OR-S凝胶仍保持良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荧光三维扫描证实复合物在凝胶中分布均匀。

图3. SS-HPT/siRMMP-9@OR-S凝胶的氧化响应性、基因控释与沉默效率 A-D) 氧化条件下水凝胶流变学与SEM微观结构变化;E-F) 载药凝胶的流变与荧光分布;G) AFM图像显示复合物形貌;H) 氧化条件下的释放曲线;I-J) 细胞摄取与内化率;K) MMP-9沉默效率;L-N) 体内滞留与响应释放荧光成像。

体外细胞实验显示,该凝胶系统能显著增强siRMMP-9的细胞内吞效率,并在RAW264.7和NIH 3T3细胞中持续抑制MMP-9表达。此外,通过小鼠糖尿病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团队验证了该凝胶在体内的滞留性与响应释放特性。荧光成像表明,凝胶组在伤口处保持较长时间的药物滞留,并能根据ROS水平实现按需释放,在高ROS环境下加速释放,在低ROS环境下释放减缓。

图4. SS-HPT/siRMMP-9@OR-S凝胶促进糖尿病小鼠全层伤口愈合 A) 动物实验设计示意图;B-C) 伤口愈合宏观图像与愈合率统计;D-G) MMP-9免疫荧光与表达量分析;H-L) 组织切片染色与胶原定量分析。

动物实验结果显示,SS-HPT/siRMMP-9@OR-S凝胶治疗组在第10天时伤口愈合率高达96.4%,显著优于其他对照组。免疫荧光、qRT-PCR和ELISA分析进一步证实,该治疗可显著降低MMP-9在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组织学分析显示,凝胶治疗组伤口上皮化完整,胶原沉积显著增加,胶原I/III比例提高,表明愈合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图5. SS-HPT/siRMMP-9@OR-S凝胶对炎症微环境的调控作用 A) 伤口ROS荧光成像;B) 巨噬细胞M1/M2表型免疫荧光染色;C-E) ROS与巨噬细胞表型定量统计。

在炎症微环境调控方面,该凝胶能有效清除ROS,促进巨噬细胞由促炎M1型向修复型M2型极化,从而改善伤口免疫微环境。转录组分析揭示,治疗组中与炎症反应、ECM降解相关的基因显著下调,而与胶原沉积、组织修复相关的基因则明显上调,从分子层面验证了该治疗策略的有效性与机制。

图6. 糖尿病小鼠伤口组织的转录组分析 A) 主成分分析(PCA);B-C) 差异基因火山图与热图;D-E) 下调基因的GO与KEGG富集分析;F-I) ECM与胶原水解相关基因聚类及关键基因表达统计。

综上所述,该研究通过结合响应性水凝胶与基因沉默技术,构建了一种能够智能响应伤口微环境、实现精准释药与协同治疗的新型材料系统,不仅显著加速了糖尿病伤口的愈合进程,也为临床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与实验依据。

声明: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学之处,请在下方留言指正!

来源:仙女说科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