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懵圈”到“全能”,来看“00后”新警的乡村日志 早安~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8 08:00 3

摘要:2001年出生的张凌康坐在车里,这是他作为新警,前往册亨县公安局坡妹派出所报到的日子。彼时的他,仍期待着影视剧中的警察“高光时刻”在现实上演,还未完全懂得“警察”二字背后,藏着多少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小事”。

八月的册亨,骄阳把蜿蜒的山路烤得发烫,一辆汽车在山间颠簸前行。

2001年出生的张凌康坐在车里,这是他作为新警,前往册亨县公安局坡妹派出所报到的日子。彼时的他,仍期待着影视剧中的警察“高光时刻”在现实上演,还未完全懂得“警察”二字背后,藏着多少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小事”。

初到派出所,张凌康的工作被密密麻麻的琐事填满:第一次接处警、第一次值班到深夜、第一次对着笔录本反复斟酌措辞、第一次跟着前辈走村入户调解纠纷……短时间内无数个“第一次”接踵而至。

手忙脚乱的成长路上,张凌康渐渐发现,基层民警的日常,不像影视剧中的主角一样光环加持,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大案要案,更多的是扎根在群众身边,解决那些看似“不起眼”的难题。而真正让他读懂“为民服务”的,是一次次与群众打交道的经历。

这天,坡妹镇纳力村纳坡组村民的一通求助电话,让张凌康踏上了上门办证的路。求助的是一位百岁老人的儿子,称其母亲身份证不慎遗失,可老人年事已高、行动不便,无法到派出所补办证件。

“您别着急,我们可以上门来帮老人采集信息。”挂了电话,张凌康带上办证设备,顶着正午的烈日往村里赶。

图丨张凌康上门为老人办证(册亨公安供图)

村子深处的老屋里,101岁的老人端坐在椅子上,张凌康布置好白色背景布,半蹲在老人面前,耐心调整角度:“老人家,看这里!马上就好啦。”他一边引导老人配合,一边快速按下快门,采集完信息,仔细核对无误后,他才放心地收起设备。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不然我还得想办法背老人去镇上,你们这是帮了大忙啊!”老人的儿子紧紧握着张凌康的手,非要留他在家吃饭,张凌康笑着推辞,正和村民互相“拉扯”时,窗外传来一阵急促的雨声。

“不好,院子里还晒着东西!”老人的儿子惊呼一声,转身就往屋外跑,张凌康二话不说跟着冲了出去。院子里,金灿灿的苞谷、红彤彤的辣椒摊了一地,他顾不上撑伞,和村民一起,手忙脚乱地把粮食往屋里搬。

“你们年轻民警一点架子都没有,不把我们老百姓当外人!这服务,我给打100分!”“这都是应该做的,不能让辛苦种出来的庄稼白费了……”临走前,张凌康还不忘叮嘱:“老人家年纪大了,有啥需要帮忙的,随时给派出所打电话。”

图丨张凌康帮助群众收粮食

这样的场景,在张凌康的工作中不是个例。此前,他为了帮双喜村的韦大哥找“丢失”的摩托车,在村里跑了大半天,最后发现是韦大哥的朋友骑走了车;也曾接到同心村王大爷“三条大狗被偷”的报警,他火急火燎赶到现场,带着辅警在村子里四处搜寻,直到天黑才终于把狗安然无恙地送回老人身边。

每一次解决完这些“小事”,看着群众舒展的眉头、真诚的笑容,张凌康都越发明白: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对群众来说,都是实打实的“大事”。

入警一年多来,张凌康已逐渐褪去初来时的青涩懵懂,从面对工作手忙脚乱的“新手”,蜕变成能独当一面的“全能新警”。

遇上持刀伤人的紧急警情,他沉着周旋、果断处置,成功抓获嫌疑人;调解邻里纠纷时,他从最初插不上话的“旁听者”,变成会耐心倾听、巧解矛盾的“和事佬”。在一次次接处警、解民忧中,他真切读懂了“从警为民”这四个字的重量,也找准了自己身为基层民警的价值坐标。

图丨张凌康到辖区走访

如今,走在坡妹镇的乡间小路上,常有村民笑着和张凌康打招呼。他正用脚步丈量着山村的每一寸土地,用一次次贴心服务,把警民情谊悄悄种进了群众心里,走出了属于自己的派出所“英雄路”。

-END-

作者:雷丹丹 卯富巧

编辑:罗 微

二审:赵佳玲

终审:李娅梅

来源:黔西南公安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