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是真正的电声工程师,还是仅仅只看过几篇知乎专栏、听过几次Hi-Fi展览,想要在朋友面前迅速树立自己的“声学权威”,你必须掌握一套完整的电声装逼话术。摘要:无论你是真正的电声工程师,还是仅仅只看过几篇知乎专栏、听过几次Hi-Fi展览,想要在朋友面前迅速树立自己的“声学权威”,你必须掌握一套完整的电声装逼话术。
下面这篇指南,将带你快速进入电声圈,打造一个高端且富有逼格的音响发烧友人设,所需技能涵盖扬声器、音箱、耳机、麦克风、超声换能器、音频算法等全方位领域。
第一章 装逼必备术语:用专业术语快速劝退初学者在电声领域,装逼的核心要诀就是用普通人听不懂的词汇,去解释本来简单易懂的概念。例如:
不要说“低音”,要说“次低频下潜度”;不要简单谈“声音清晰”,而要强调“瞬态响应”、“泛音细节”、“空间感表现”;提及扬声器单元时,务必强调“振膜材质”、“磁路结构”、“涡流失真”,哪怕你根本听不出它们的差别;当谈论耳机时,“动圈”、“动铁”、“平板振膜”是基础词汇,进阶者务必要掌握“电磁阻尼优化”和“相位响应控制”。总之,牢记一条准则:话说得越抽象,听众越迷茫,你越显得权威。
装逼的秘诀就是批判主流品牌,推崇小众高端品牌,或干脆自称DIY发烧玩家:
当朋友炫耀新购入品牌音箱时,你要淡淡一笑:“哦,这牌子啊,用的单元虽然不错,但分频器的电容选型实在差强人意,瞬态响应明显不足,听个爵士还凑合,听古典就完全废了。”每次听音,务必指出“声场”和“结像”。你要随口而出:“这对音箱虽然贵,但中频密度不足,声场纵深感欠佳,乐器定位模糊,听久了耳朵疲劳。”即便你根本没听出任何区别。如果有人提到新买的蓝牙音箱,你要立即表示怀疑:“蓝牙?你确定用有损压缩听音乐不会伤害你的耳朵吗?蓝牙音频算法的量化失真和压缩伪影你居然完全听不出来?”第三章 耳机领域:高端耳机入门者的“鄙视链”速查表
记得,装逼的精髓之一是建立鄙视链,你必须学会快速区分:
动铁 > 平板 > 动圈(当然你可以随意颠倒鄙视关系,以显得自己“有毒的品味”)。开放式 > 半开放式 > 封闭式(因为开放式耳机的声场都是“空气感满满”,而封闭式只能称作“闷罐子”)。头戴式 > 入耳式(入耳式永远是“出街便携听个响”,头戴才是“严肃的聆听工具”)。掌握这些鄙视链的基础逻辑,将大幅提升你的逼格。
第四章 麦克风领域:瞬间成为录音大咖普通人买了个电容麦克风,你只需轻描淡写:“哦,这个牌子的频率响应曲线还行,但你不觉得它的瞬态表现不够自然吗?”当朋友兴奋地炫耀USB麦克风的便利时,你要毫不犹豫地打压:“USB麦克风的模数转换芯片(ADC)通常质量堪忧,底噪很难控制,随便买个独立声卡搭配电容麦克风才能真正感受细节。”第五章 超声换能器:展现你跨界的高端认知如果有人以为你只会普通音频领域,赶紧聊聊超声换能器,让他们顿时自惭形秽:
“你知道吗,超声换能器的谐振频率和带宽之间永远是个矛盾体,厚度模式和径向模式的多模耦合效应特别棘手。”“别以为超声应用只有测距和清洗,真正高端玩家会用相控阵超声换能器做声场重建,这才是真正的声学艺术。”以上两句话一般足以让大多数人闭嘴,迅速认定你是个深不可测的高人。
第六章 音频算法:神一般的终极装逼领域最厉害的装逼,是聊别人完全无法验证的内容,例如音频算法:
“这家厂商用了最新的神经网络降噪算法,但我觉得他们训练数据集存在严重偏差,导致高频泛音频谱特征损失严重。”“你知道吗,主动降噪(ANC)算法的自适应滤波器收敛速度和稳定性极难平衡,市面上那些耳机的算法优化水平真的一言难尽。”记得每次提到算法,务必叹息一声:“算法虽好,但难逃物理规律的限制啊。”
来源:正能量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