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化学专业求学中的应知应会和避坑指南(五)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1 01:16 2

摘要:首先,推荐一些不错的B类(工科适用)高数教材,一是格林斯潘(H. P.Greenspan)著的《微积分--应用数学引论》人教版中译本,英文版原名《Calculus, An introduction to Applied Mathematics》,这套教材是19

首先,推荐一些不错的B类(工科适用)高数教材,一是格林斯潘(H. P.Greenspan)著的《微积分--应用数学引论》人教版中译本,英文版原名《Calculus, An introduction to Applied Mathematics》,这套教材是1980年代美国MIT的微积分教材,比较注重计算和实用。二是埃利斯著的《微积分》(R.Ellis,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中译本),英文原名《Calculus with analytic geometry》,这套书特点是量大上下册合计1800页量大管饱,还配有很多经典的小故事,读起来一气呵成,注重培养数学直觉。很多习题具有经济物理等跨学科背景,甚至会为后续课程提供一定的铺垫,比如在习题中提到了贝塞尔函数。这两套教材都配有很多不错的习题,可以作为张筑生版《数学分析新讲》的补充。数学教材就是要从实际应用特别是力学电磁学流体力学的应用讲起,引入概念和定理,不然十分生硬。这两套教材都省却了不必要的实数理论、集合论的内容,如有兴趣可以参看张筑生版《数学分析新讲》和宾莫尔《数学分析基础浅导》北京大学出版社89中译本。

第二,是推荐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这套书先后出版了200种甚至更多,包括之前推荐的《十八世纪产业革命》,《海权理论》,《历史地理枢纽》《繁荣与萧条》、《论政府》、《雅典政制》、《理想国》、《道德情操论》等等。可以作为思政课和通识课的补充阅读教材。

第三,如何鉴别垃圾教材和拼凑教材,如何选择教材。

不客气地讲,现在很多大学教材中各种垃圾拼凑教材大行其道。皮大制定教材中也有相当比例是垃圾拼凑教材,给同学很大的误导。原因之一,经济因素,如果使用老教材那版税归原作者所有,授课教师本人无法拿到这部分收入。原因之二,编写教材是非常耗费时间精力的,也非常考验编者的教学水平,成品书受众面非常有限,能销售数千1万本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属于费力不讨好。因此很多教材的编制属于仓促上阵,外加东拼西凑出那本一本教材,其质量可想而知。裴奶奶直言,很多教材都是相互抄来抄去的风格迥异,对于复杂理论根本讲授不清晰,能用文字的坚决不用图,能用黑白图的坚决不用彩图,能结合实例的坚决只陈述大段的概念定义,学生有疑问的章节坚决表述不清楚,坚决不浪费一个多余的字。最后就是越看越糊涂,最好倒逼了作弊行为,甚至花园每一级总有几个倒霉蛋学生拿不到本科毕业证。感谢皮大出台的同一必修课最多只能重修一次的奇葩规定。这种规定外加垃圾教材一起共振,最后就是导致了这种结果。简直误人子弟。

如何鉴别呢?

首先看扉页,优质教材一是敢把作者履历甚至照片和同行的评价放在扉页。

如顾樵先生的《数学物理方法》,扉页有先生的照片,从业履历教学心得甚至有联系方式。相信这种教材一定是顶呱呱的。

如徐光宪先生的《物质结构》一书,这书有第二版在售。在扉页也印上了唐敖庆先生作的序,提到此书通俗流畅深入浅出。唐敖庆先生也是量子化学结构化学领域的翘楚。

如R.M.Felder教授Wiley出版《Elementary Principles of Chemical Processes》和神书Atkins版物理化学等等,都会把作者的详细履历,执教、科研、获奖经历放在扉页上,供同学们参靠。

其次呢,优秀教材一般是图文并茂,尤其是外版教材精心绘制各种彩色插图,把同学们当时傻瓜来教,有时候一图胜前言。

第三呢,优秀教材善于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比如埃利斯著的《微积分》,里面的例题经常是各种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具有很多物理学经济学人口学方面的背景。同时在讲授一个新的数学概念时,往往从概念的物理背景出发,对初学者非常友好,比如该书讲矢量分析时会从曲线做功和流体的通量讲起。这种书已经不简单是数学教材了,也可以看做是不错的通识教材和交叉学科教材。

第四,如何选择呢。

一是外版教材,二是找每个学科开山祖师级别的那种老先生老教授的教材,这些老先生们治学严谨,功底深厚,往往在建国前留过学,是全能型的专家。三是找10978-1990年改革开放初期引进翻译的外版教材,这批教材已经绝版了,翻译也很过硬。千万不要找那种wg大学生编写的教材,四是要多读几种版本的教材做好对比。

来源:飞翔的麻辣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