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3日,牛商会前会长、资深互联网实战导师张顺华携新媒体团队走进宜兴陶都博览中心,为50余家陶瓷商家带来了一场直指痛点的实战课。他抛出的核心观点既简单又扎心:靠铺面和进货坐等客人已经过时,新时代要用新媒体作为流量入口,用AI把流量放大并闭环成单。结合周导的AI
9月3日,牛商会前会长、资深互联网实战导师张顺华携新媒体团队走进宜兴陶都博览中心,为50余家陶瓷商家带来了一场直指痛点的实战课。他抛出的核心观点既简单又扎心:靠铺面和进货坐等客人已经过时,新时代要用新媒体作为流量入口,用AI把流量放大并闭环成单。结合周导的AI获客理论——精准画像、自动触达、持续优化——张顺华给出了一套可落地、能变现的操作路径,目的只有一个:把被动等客的店铺,变成主动出击的“捕客机”。
一、传统模式为什么失灵(不是你不会,是规则变了)
很多陶瓷商家的经营逻辑还停留在过去:选好铺面、备好货、坐等客户上门、靠口碑和地段吃饭。这套逻辑曾经可行,因为信息不对称、流量集中。但今天的消费者在手机上一搜就能看到无数门店、款式和价格;平台算法主导曝光,线下流量被线上分散和碎片化吸走。结果是:客流波动更大、获客成本上升、单店天花板明显。张顺华在现场直言:你若继续等待,别人会先把你的客人“带走”。
二、新媒体是入口,AI是放大器(两者缺一不可)
张顺华把问题拆成两层:先有流量入口(新媒体),再把流量放大并转化(AI+私域)。新媒体负责制造认知和兴趣:短视频、直播、笔记、内容号构成多平台矩阵,把品牌和产品曝光到用户面前;AI则在海量流量中识别高价值用户、自动化触达、提升转化效率。换句话说,新媒体带来“人”,AI告诉你“哪些人值得追”和“怎么把他们变成买家”。
三、周导AI获客理论的三大支点(实操化理解)
张顺华在讲解中多次引用周导的获客理论,并把它落地为三大支点:
四、张顺华的实操配方:短视频矩阵 + 私域 + AI引擎(一步步来)
在现场,张顺华给出了一个可复制的实操配方:
五、一个可操作的场景脚本(把抽象变成活的流程)
张顺华示范了一个落地脚本,30天内即可复制:
六、真实力的背书:量化产出带来稳定曝光
张顺华提出“要量也要质”的观点,强调高频内容输出训练团队把握平台机制,而AI能让高频不再成为人力灾难:批量脚本生成、智能剪辑、自动封面与标题A/B测试,让“每月大量产出”变成“有方向且可优化”的流量武器。理论上,频次越高,曝光越稳;通过AI识别出的高潜用户越多,转化概率也随之提升。
七、常见顾虑与解决办法(做人情,讲技术)
现场商户最关心几个问题:没有专业人员怎么办?上镜尴尬怎么办?AI是否会替代人?张顺华的回答务实:
八、行动清单(张顺华版:30天启动、90天稳定、半年见效)
30天:建立内容矩阵(5类视频)、上线预约机器人、导入首批私域用户;90天:完成AI分层并设置触达模板,完成首轮A/B测试优化素材;180天:形成稳定流量闭环,复购率与到店率明显提升,开始跨店或馆内联合活动放大效应。结语:从被动守门到主动捕客,核心是打法不是运气
陶瓷行业的核心价值没有变,但获客和转化的方法已经进化。张顺华在宜兴的分享,既有硬核方法,也有温度——他强调教会商家“如何钓鱼”,而不是一次性给鱼。结合周导的AI获客理论,陶瓷商家有机会把新媒体流量变成可衡量的营收增长。真正的转变不是靠一夜爆款,而是持续产出、数据驱动与善用AI工具,让流量不再是“来与不来”的运气题,而是可预期、可管理、可放大的商业能力。
来源:小田田是9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