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县乡村记忆郭村镇大马楼行政村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7 22:24 1

摘要:大马楼行政村位于郭村镇西北部,距镇驻地郭村集8千米。东邻顺河店村,西邻张庄村,南邻童油坊村,北邻大李海村。辖大马楼、袁窑、吴庄、前王庄、老乙楼5个自然村。居民 558户、1691人。总面积2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 1.37平方千米。

大马楼行政村位于郭村镇西北部,距镇驻地郭村集8千米。东邻顺河店村,西邻张庄村,南邻童油坊村,北邻大李海村。辖大马楼、袁窑、吴庄、前王庄、老乙楼5个自然村。居民 558户、1691人。总面积2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 1.37平方千米。

沿革

1946年属单县尚楼区。1955年成立互助组合作社。1958年成立大马楼大队,先后属于先锋人民公社、田桥人民公社、郭村人民公社。1979年1月,隶属大李海人民公社。1984年撤社改乡,大马楼大队改为大马楼行政村,属大李海乡。2001年合乡并镇,归属郭村镇。

自然村概况

大马楼村

东邻袁窑村,西邻吴庄村,南邻顺河店村,北邻前王庄村。居民 223户、660人,有谢、张、刘、董、曹等姓,均系汉族。村庄总面积0.79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0.52平方千米。

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有谢、刘、董、曹、张五姓人家,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老鸹窝迁移至此,其中一张姓人家弟兄3人,老大张佰善脸上有几个大麻子,人送外号张大麻子,因家庭富足率先在村里盖起了楼房,人们就把此地方叫作张大麻子楼,后改称大马楼。

袁窑村

东邻大李海村,西邻前王庄村,南邻大马楼村,北邻杨庄村。居民 123户、350人,有李、袁、王等姓,均系汉族。村庄总面积0.37 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0.24平方千米。

据《袁氏族谱》载: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袁氏自曹县城东朱袁楼迁此立村,因有一座土窑,故名袁窑。

前王庄村

东邻袁窑村,西邻王庄村,南邻大马楼村,北邻杨庄村。居民16户82人,有王、蔡等姓,均系汉族。村庄总面积0.09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0.06平方干米。

清末,王氏分支从今本县浮岗镇王柳行村迁此立村,名王庄。因重名,1986年经县政府批准,更名为前王庄。

吴庄村

东邻大马楼村,西邻老乙楼村,南邻朱楼村,北邻阎溜村。居民106户、360人,有吴、高、董等姓,均系汉族。村庄总面积0.35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0.28平方千米。

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由濮州吴楼先迁居今高老家镇黄岗集东6里许吴庄,至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其分支迁此,仍取名吴庄。

老乙楼村

东邻前王庄村,西邻张庄村,南邻马菜园村。居民90户、239人,有张、袁、程、姚等姓,均系汉族。村庄总面积0.37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0.25平方千米。

据《张氏族谱》载: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张氏从山西洪洞县迁至高老家镇张武楼定居。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兄弟分家,老大张老乙迁此立村,因建有楼房,故起名老乙楼。

村庄名人

张子良(1923—1996年)小学毕业,中共党员(1949年入党),曾担任炮兵部队上士。军械油料员等职。立三等功两次,四等功三次。1948年参加淮海战役,任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炮兵,他苦练基本功,不畏艰苦,沉着勇敢,战斗中表现十分突出。1949年参加渡江战役,任中国人民解放军27军炮兵团主炮手,在渡江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解放军27军炮兵团主炮手。上甘岭战役中,腿部被炸伤,血流如注,但他毫不畏惧,忍着疼痛,仍不停向敌军开炮。1953—1955年,为上士、军械油料员。1955年复员。

张守富,男,1949年出生,老乙楼村人。毕业于山东师大,就读於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北京大学哲学系。编审、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亚洲书画院、中国写天下书画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上海考级中心主任,中国生肖大世界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守富的艺术实践:涉获多层面、多角度、多领域。有巨著典籍编纂经历,编纂文字达二千万字,个人著作数百万字。主持编纂《颜真卿志》《王羲之志》《孔子故里志》《泰山志》《诸子名家志》等多部有丰富史料价值和深厚艺术理论价值的巨著。

他数考西安碑林和孔庙、泰山碑林及全国古墓、古碑、古帖等文物人文殿堂,是碑帖研究收藏殿堂之主。代表作:《墨流心语》《张守富诗词书法作品鉴赏》《修志随笔》《观念随笔》(上海文汇出版社)《观念决定命运》(中央党校出版社)《观念定成败》(中国石油出版社)。影视三部曲:《牛》,1991年央视播出;30集电视连续剧《路》(《大路朝天》),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30集电视连续剧《银杏树下》,由“八一”制片厂正在拍摄。研发中国文化品牌产业“中国生肖大世界”,得到国家高层机关和业界首肯推介,品牌商标已经国家商标局批准注册。2008年文化部将张守富作品润格定为6000元/平方尺。

1984年山师大毕业后历任山东省纺织检验所副所长,东营市副区长,山东省计量科研所副所长、党委书记,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处长,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中国地方志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山东省年鉴学会副会长,山东省人文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山东省档案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山东大学兼职教授。曾任《山东省志》总纂,《山东年鉴》主编,《齐鲁新志春秋》丛书主编;主编《山东省志》70卷、《山东年鉴》5卷、《行政管理学工作二十四概要》《参谋与助手》,副主编《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工作规范》《乡镇改革理论与实践》《村级改革理论与实践》文集,发表重要论文百余篇,创作电视剧《牛》(上、下集,由山东、中央电视台播出),其中一批作品获国家或省一、二等奖。

村庄往事

大马楼之战

1941年3月26日早上七八点钟,在村东炮楼上执勤的谢茂珂和谢协贵突然发现,从村东南有一队人马黑压压的向大马楼村方向而来,尘土飞扬。不好,敌人来了,他两个马上通知村里人准备战斗。村民没有武器,就拿来砖头石块和棍棒防御。敌人刚到村口,谢茂珂和谢协贵发现敌人的号手准备吹号,于是就用村里唯一的老台炮对准号手开炮,号手应声倒地。敌人疯狂地对着村子扫射,村民就用砖头石块砸向敌人。在机枪的掩护下,敌人挖开围墙冲进村子,村民没有武器,只好四处躲避,谢协顺、谢孔田父子被敌人当场打死,谢孔田的妻子和儿子也多处负伤,幸在村民的掩护下逃离。敌人冲进谢孔彦家,踹开门用枪乱射,其妻子谢张氏抱着三岁的儿子谢寅宗躲在床下,谢寅宗的手臂被子弹打中,疼的哇哇大哭,终被敌人发现。敌人把他们和抓来的十多人倒绑双手一起押到村西南角大槐树下,扬言要清洗村庄,然后把他们全部烧死。敌人在村子里开始了搜查掠夺,粮食、衣物、牲口,见什么拿什么。

躲藏起来的村民谢协贵冒死机警地逃出村庄,奔向曹县苏集镇八路军驻地报信。接信后,八路军韩连长迅速组织了12名战士,怕人手不够,又组织当地的民兵组织——红缨队带上鞭炮迅速向大马楼进发。刚到村口,八路军就向村内猛烈扫射,红缨队员燃放鞭炮并高喊:“八路军打马楼啦!八路军打来啦!快投降,缴枪不杀!”激烈的枪声和鞭炮声让敌人摸不清虚实,纷纷向村东逃离。八路军和红缨队员奋勇追击,打死四名敌人,打伤两名。有一个敌人抱着从村民家抢来的被子,没能跑掉,被红缨队团团围住,刚想反抗就被红缨枪刺了个透心凉。

村民得救了,乡亲们紧紧握住韩连长的手说“谢谢你,是共产党八路军救了全村人。”韩连长也动情地说:“乡亲们,不用谢,老百姓是八路军的衣食父母,军民一家是。”

来源:老虎6909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