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大逃杀:谁在给L3画饼?谁将被固态电池埋葬?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31 20:44 1

摘要:看似开放的“开源生态”,实则是用免费代码渗透中小车企,将其绑入理想的技术标准链,未来或通过数据接口收费、生态闭环收割市场。李想的“低成本”潜台词是:你们别研发了,直接用我的系统吧。

2025汽车高层百人论坛众生相

1. 新势力“画饼”:生态开源与飞行汽车的虚火

- 理想开源星环OS:一场技术慈善还是绑架行业?

看似开放的“开源生态”,实则是用免费代码渗透中小车企,将其绑入理想的技术标准链,未来或通过数据接口收费、生态闭环收割市场。李想的“低成本”潜台词是:你们别研发了,直接用我的系统吧。

- 何小鹏的2万亿飞行汽车:资本催熟的科幻故事

飞行汽车的技术成熟度不足陆地交通的1%,空域管制、能源密度、安全法规无一解决,但“2万亿美元”的蛋糕足以让投资人咽下PPT里的泡沫。这不过是新势力在电动汽车内卷中另辟的融资赛道。

- 雷军的“流量宣言”:造车界的饭圈化焦虑

“流量与产品结合”翻译成白话:用小米手机那套饥饿营销和粉丝经济洗脑用户。但汽车不是快消品,安全性和品牌沉淀岂能靠直播间刷屏解决?

2. 传统车企“求生秀”:智驾平权与出海大跃进

- 比亚迪的“智驾平权”:技术普惠还是降价遮羞布?

王传福嘴上喊着“技术下沉”,实则是用L2级辅助驾驶包装低配车型,掩盖高端智驾研发落后于特斯拉、华为的现实。所谓“平权”,不过是价格战的新话术。

- 广汽的L3/L4时间表:政策套利的精准卡位

2025年量产L3?国内法规至今未明确L3事故责任归属,量产车大概率是“政策特供版”——在封闭路段演示自动变道,上路秒变人工接管。这场秀只为拉高股价。

- 奇瑞吉利的“出海狂欢”:殖民地2.0模式?

西班牙、马来西亚建厂看似国际化,实则用中国供应链低价倾销,复制“市场换技术”的旧套路。但欧洲碳关税、东南亚本土保护主义迟早会让这场“技术授权”泡沫破灭。

3. 供应链“合谋”:AI与大模型的皇帝新衣

- 张永伟的“AI上车元年”:一场技术务虚会

智能大灯根据心情变色?AI座舱陪你尬聊?这些伪需求不过是供应商和车企合谋的“创新噱头”,真实目的:用华而不实的功能抬高车价,掩盖三电系统同质化的尴尬。

- 固态电池的集体吹捧:资本赌局下的技术谎言

长安的2026年固态电池装车,比丰田吹了十年的“全固态”更不靠谱。当前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仅提升20%,成本却翻倍,所谓“突破”不过是安抚投资者的安慰剂。

- 博世的“碳中和方案”:绿色勒索的新变种

一边向车企兜售碳积分计算软件,一边用欧盟碳壁垒逼迫中国供应商付费认证。环保是生意,生意即政治。

4. 行业潜规则:产能过剩与数据殖民

- 3000万闲置产能的秘密:地方政府的GDP毒瘾

新能源产业园遍地开花,背后是土地财政和政绩工程的狂欢。车企用“未来产能”换补贴,地方政府用空厂房撑GDP,最终留下一地鸡毛。

- 数据跨境流动:数字帝国主义的软刀子

欧盟GDPR、美国云法案不过是数据殖民的工具。跨国车企以“全球研发协同”之名,行数据虹吸之实,中国车企若盲目接入,恐成数字主权战场上的炮灰。

5. 终极预言:行业大逃杀与泡沫清算

- 2025年生死线:血流成河的淘汰赛

当L2智驾成标配、固态电池跳票、出海遭遇反倾销时,90%的新势力将死于现金流断裂,传统车企则靠政府输血苟活。论坛上的豪言壮语,终将沦为破产公告的背景音。

- 飞行汽车与人形机器人:最后的资本接盘侠

当电动汽车故事讲不动了,这些科幻概念就是新一轮融资的“续命丹”。但马斯克的人形机器人还没学会走路,雷军的铁大已沦为小米之家吉祥物——谁在裸泳,退潮时一目了然。

结语:一场精致的互嗨游戏

这场论坛的本质,是车企高管、投资人和地方政府共同上演的“利益脱口秀”:

- 车企需要故事(稳住股价)

- 资本需要出口(退出套现)

- 官员需要政绩(产业升级KPI)

至于消费者?不过是韭菜地里沉默的大多数。当“智能化”“全球化”的泡沫被戳破时,唯一真实的,只有停车场里生锈的充电桩,和用户手机上永远修不好的OTA故障。

来源:居江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