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战末期的那段历史,很多人都知道希特勒在1945年4月30日选择了自杀,那时候苏联军队已经打到柏林城里,德国的败局基本上定下来了。但如果你问当时德军还剩多少人马,这个数字可能会让你有点意外,因为它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少。
二战末期的那段历史,很多人都知道希特勒在1945年4月30日选择了自杀,那时候苏联军队已经打到柏林城里,德国的败局基本上定下来了。但如果你问当时德军还剩多少人马,这个数字可能会让你有点意外,因为它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少。
1945年4月30日下午,大概三点半左右,希特勒在地堡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当时柏林战役正打得火热,苏联红军从东面推进,英美联军从西面压境,德国的军事力量已经被压缩到极限。希特勒从1月份就躲进地堡,那时候苏联军队已经在波兰推进,盟军轰炸机天天光顾柏林。到4月中旬,苏联集结了250多万部队,带着6000多辆坦克和上万门大炮,对柏林发起总攻。
德军的总兵力在二战期间变化很大。德国从1935年重新建立武装力量开始,到1945年,累计动员了超过1700万人。但战争后期,损失太惨重了。拿东线来说,从1941年入侵苏联开始,德军在那儿丢了上百万条命。斯大林格勒战役就损失了30多万,库尔斯克战役又搭进去50万。到1944年底,德军在诺曼底和巴格拉季翁行动中又被重创,西线丢了40多万,东线更惨,损失超过100万。1945年初,德军总兵力估计还有500多万,包括陆军、空军、海军和党卫军。
具体到1945年4月底,希特勒自杀那天,德军的剩余兵力是个争议话题。一些历史资料显示,当时德国武装力量总人数大约在300万到400万之间。这包括正规的国防军(Wehrmacht),也就是陆军(Heer)、空军(Luftwaffe)和海军(Kriegsmarine),加上党卫军(Waffen-SS)和一些辅助部队。为什么说300到400万呢?因为从1945年年初的500多万,到4月底,经过几个月的激战,损失了上百万。
分解来看,陆军是主力。1945年,陆军人数大约占总兵力的三分之二,大概200多万到300万。他们分散在东线、西线和本土。东线面对苏联红军的最多,大概200万左右,但很多单位已经残缺不全。空军当时剩100万左右,但飞机只剩几千架,能飞的更少,因为燃料和零件短缺。海军剩70万,主要在波罗的海和北海,但潜艇部队已经被盟军打残了。党卫军有80多万,但他们更注重意识形态,很多部队装备好但人数不占主流。
300到400万兵力,放现在也是个大国军队规模。但为什么说它会让人瞠目结舌呢?因为这些部队的实际战斗力已经崩盘了。德国工业基地早被盟军轰炸机毁了,鲁尔区、汉堡这些地方的工厂停产,补给线断裂。坦克只剩400辆左右,很多还动不了。士兵们缺弹药、缺食物,很多人是临时拉壮丁的。
而柏林战役从4月16日打到5月2日,德军在外围的第九集团军和第四装甲集团军有几十万,但被苏联三路大军包围。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从南面进攻,罗科索夫斯基的第二方面军从北面,科涅夫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从西南。德军在泽洛夫高地抵抗了几天,损失惨重,高地丢了后就退到城区。城区守军大概4.5万正规军,加上警察和民兵总共10多万,但弹药只够两天。
为什么德军到这个地步还有这么多兵力没投降呢?一方面是希特勒的命令,他拒绝任何和谈,坚持到最后。另一方面,德国的动员系统很彻底,从1939年开战就全民皆兵,到1945年甚至把50多岁的老头和14岁的孩子拉上战场。历史资料显示,1945年德国总人口7000多万,动员率高达25%,这在现代战争史上是极高的。
对比盟军,当时苏联在东线有600多万部队,英美在西线有400多万,总兵力远超德国。而且盟军有空中优势,飞机上万架,坦克也多。德军坦克在1945年只剩几百辆能用的,空军基本瘫痪。海军也没作用,U艇在1943年后就损失过半,到1945年基本没威胁。
希特勒死后,德军没坚持多久。5月1日,广播说他“阵亡”,其实是掩盖自杀。5月2日,柏林守军投降,魏德林将军签字,剩的几万部队缴械。西线5月7日,约克将军代表德军向蒙哥马利投降,百万部队放下武器。5月8日,凯特尔在柏林签署无条件投降,东线部队也陆续停火。总的来说,从4月30日到5月8日,德军投降的兵力超过300万,这也印证了希特勒死时剩的兵力规模。
而这个事告诉我们,战争不是光看人数。德国从1939年到1945年,军事扩张到顶峰,但资源有限,战略错误太多。希特勒入侵苏联是个大错,分散兵力,两线作战。盟军联合起来,工业产能碾压德国。美国一年产坦克上万,德国到后期一年才几千。
总之,这个问题不光是数字,还反映了战争的荒谬。希特勒一死,德国很快就投降,说明最终是他的个人意志拖累了整个国家。
来源:盛苍梧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