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小时→10分钟更新、时效提高15-45分钟,这两款“神器”今年汛期正式投运,气象预报将更准确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31 19:35 1

摘要:“雨师”能够帮助判断对流天气什么时候出现、什么时候消亡,有望将强对流预警时效提前 15至 45分钟,这意味着城市灾害性天气防御将多出一段 “安全缓冲期”。

气象预报的频次可以多高?逐10分钟就能更新!预警精细度可以多高?有望深入到街镇一级!

这些都得益于AI助力气象预报。

今天(3月31日),上海市人工智能气象应用创新中心启动建设,在启动仪式上,上海首次发布了 “雨师” 和 “扶摇” 两个气象预报模型。

“雨师”能够帮助判断对流天气什么时候出现、什么时候消亡,有望将强对流预警时效提前 15至 45分钟,这意味着城市灾害性天气防御将多出一段 “安全缓冲期”。

而“扶摇” 可将气象预报频次从目前的逐 1 小时提升至逐 10 分钟级更新,预警精细程度更是有望深入到街镇一级。

记者从上海气象局了解到,“雨师” 和 “扶摇” 自去年底已开始试运行,预计今年汛期将正式投入业务运行

“雨师” 和 “扶摇” 为何能如此“神通广大”?

据悉,“雨师” 率先采用雷达三维数据训练模型,并巧妙嵌入连续方程推导垂直速度,精准刻画雷暴单体的立体结构,这样雷暴单体的立体结构就能被看得清清楚楚。

而基于 AI 的高计算效率和高推理速度,“扶摇”则能够快速融合雷达、卫星、自动站、数值预报等多模态数据,率先实现区域级端到端同化和预报一体。

在当天的研讨会上,同时亮相的 “城市多灾种早期预警工具箱”尤为引人注目。该工具箱专为 “一带一路” 沿线等有需求的国家和地区打造,就像是一个超级“百宝箱”,集成了支撑城市多灾种早期预警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信息传播和应急响应 “四大支柱”,装载着制度工具、算法模型工具、业务系统工具和丰富经验案例。据悉,目前工具箱正在持续升级,将进一步融入先进的人工智能气象应用。

借助AI,气象预报能实现更加准确、更高频次、更细粒度。上海市气象局局长冯磊介绍,上海将抓住创新中心建设的契机,推进人工智能在气象领域的深度应用,力求在台风、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的精准预报上实现突破,还将深入挖掘大模型在垂类领域的应用潜力,为航运、低空等产业发展赋能。

目前,气象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应用场景的建设也已如火如荼地展开。如何优化电力负荷预测和燃气应急调度?气象大模型结合人工智能 Maas 平台,将有效提升能源运营效率和供应保障能力。

来源:周到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