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啊,是9月7号,农历七月十六,节气上进了白露了,杜甫那句诗怎么说来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就是这个白露,说白了,就是天气转凉了,早晚那个温差一大,空气里的水汽就变成小露珠,挂在花啊草啊叶子上,早上一看,白花花的,所以叫白露,就这么个事儿。
白露遇上血月,今年冬天要冻哭?老祖宗的农谚咋说
今天啊,是9月7号,农历七月十六,节气上进了白露了,杜甫那句诗怎么说来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就是这个白露,说白了,就是天气转凉了,早晚那个温差一大,空气里的水汽就变成小露珠,挂在花啊草啊叶子上,早上一看,白花花的,所以叫白露,就这么个事儿。
这事儿就有意思了,一到这个节气,南北方那可就完全是两个世界,咱们国家地方太大了嘛,北方这边,冷空气就开始折腾了,气温噌噌往下掉,晚上跟白天能差个十来度,有些地方甚至都要下霜了,这就得赶紧收庄稼,防着冻,整个就是“秋高气爽”的感觉,天干物燥的。可南方呢,还被那个“秋老虎”咬着不放,白天二十七八度,热,但早晚也开始凉快了,而且冷热空气一掐架,就容易下大雨,所以南方那边的农民伯伯,就得一边抢收,一边还得防着雨,别让粮食给泡了,真是两头忙活。
你还别说,今年的白露邪门得很,正好赶上个“血月”,也就是月全食,这玩意儿搁古代,那可是大事儿,叫“天狗吞月”,老百姓都得敲锣打鼓地吓唬那个天狗,当然了,咱们现在知道,这不就是地球跑到太阳和月亮中间,挡住了光,然后太阳光里那点红光,绕着地球边儿折射到月亮上,就把月亮染红了嘛,从晚上十一点多开始,一直折腾到第二天凌晨快五点,全程三个半钟头,挺壮观的。
所以你看,古人他没有今天这高科技天气预报,他咋办呢,他就看天,看地,看节气,琢磨出好多经验,就变成了咱们今天说的农谚,这里头最有名的,就是那句“冷不冷,就看白露”,说白了,今年冬天是啥光景,看今天就八九不离十了。
老话讲,“白露池塘满,腊月雪花飞”,意思就是,要是白露这天下雨,下得池塘都满了,那到了冬天,雪就下得特别大,雪大,天就冷,这对庄稼来说,那可是天大的好事儿,厚厚的雪盖在地上,就跟盖了层大棉被,地里的麦苗就不怕冻死了,开春雪一化,地里全是水,不旱,而且雪水里还有氮肥,这不比啥化肥都强嘛。
还有一句,“白露秋风凉三度,寒冬被子盖三层”,这个“三度”不是说真的降了三摄氏度,就是感觉明显凉快了,刮起了秋风,那就预示着冬天会特别冷,冷到你得多盖两层被子,咱们城里人怕冷,可农民喜欢啊,天越冷,地里的害虫就冻死得越多,来年开春就省心了,而且很多庄稼,像冬小麦,就得经历一段低温,它才能好好地从长叶子变成长穗子,这个过程叫“春化”,天不冷,它就完不成任务。
反过来呢,要是白露这天暖和得很,甚至太阳还火辣辣的,那就不妙了,农谚说“白露暖洋洋,入冬穿单衣”,还有“白露太阳笑,暖冬处处忙”,这都是说要是个暖冬,听着挺舒服,其实对种地来说是灾难,天不冷,害虫病菌都乐呵呵地过冬了,来年开春就集体出来祸害庄稼,地里的杂草也疯长,跟庄稼抢水抢肥,那农民可不就得“处处忙”嘛,天天在地里除草打药,累死个人。
所以你看,老祖宗的智慧,都藏在这些大白话里头,“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平川”,人家把播种的时间都给你算得明明白白的,高山上冷得快,白露就得赶紧种,平原上还热着呢,就得等到秋分再种,早了,麦苗冬天长得太疯,消耗养分,反而扛不住冻。
总之啊,今年冬天到底是冷是暖,按老祖宗的说法,就看白露这天的天气了,我这儿今儿是明显降温了,挺凉快的,看来是个好兆头。不知道您那儿,天气怎么样啊?
来源:是小小公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