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骨刻文中华属相文化源落户沂南张庄镇薛家埠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31 16:58 1

摘要:3月30日上午,位于沂蒙山腹地的沂南县城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全国首个骨刻文中华属相文化源揭牌仪式在此隆重举行。来自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山东省文化旅游联谊会、沂南县委宣传部、沂南县文化和旅游局、县融媒体、沂南乡土文化研究

3月30日上午,位于沂蒙山腹地的沂南县城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全国首个骨刻文中华属相文化源揭牌仪式在此隆重举行。来自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山东省文化旅游联谊会、沂南县委宣传部、沂南县文化和旅游局、县融媒体、沂南乡土文化研究会、张庄镇党委等众多组织的领导,以及沂蒙薛氏文化研究会等各方代表共15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意义非凡的文化盛事。

骨刻文中华属相源位于风景秀丽的沂南县张庄镇薛家埠村,这里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世界摩擦学科最高成就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群基先生祖居就在该地。在这里,12块形象逼真的天然象形石格外引人注目,上面雕刻着著名文化学者丁再献先生用骨刻文题书的12属相。另有十几块巨型随形石,分别镌刻着由丁再献先生书写的骨刻文书法艺术名言警句,更战成为景区为一大亮点。

丁再献先生是中国骨刻文破译第一人、骨刻文书法艺术始创者,其作品将古老的骨刻文与传统的属相文化巧妙融合,为古老文字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在紧靠中华属相源西边,还有一块刻有″沂蒙院士教育基地巨石,东边则是沂南县重点文物保护的薛林。骨刻文中华属相源紧邻沂蒙公路,距高速出口仅几公里,交通便利。

东夷骨刻文字是中国最早的以记事为主的可识文字,于2005年在山东集中发现,比商代甲骨文形成早1300年左右。这些在兽骨上刻画的符号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此次骨刻文中华属相文化源的建设不仅为东夷文化研究搭建了新的平台,对张庄镇和薛家埠的传统历史文化挖掘和推动也必将产生不可估量的重大影响。

活动现场,丁再献详细介绍了东夷骨刻文书法艺术和全国首个骨刻文中华属相源的情况。1952年出生于沂南县的丁再献,是著名东夷文化学者、作家、诗人、书法家。多年来,他主导完成了东夷骨刻文字最早的系统性破译,并始创了骨刻文字书法艺术,发表大量东夷文化论著,在东夷文化研究领域具有权威地位。

张庄镇党委书记袁俊波在致辞中表示,全国首个骨刻文中华属相源落户张庄镇,对当地深化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提升乡村文化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是对东夷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也为张庄镇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有助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此次揭牌仪式,标志着骨刻文中华属相源正式与公众见面。未来,这里将成为展示东夷文化、传播骨刻文书法艺术的重要窗口,吸引更多人关注中华传统文化,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丁再献先生简介:著名学者、诗人、作家、国家一级书法家,是东夷骨刻文字的系统破译者,又是骨刻文书法艺术的始创者,清华大学中国首届楹联书法高研班学员,中国楹联书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并兼任诸多社会职务和数家院校客座教授及硕士研究生导师。丁老先生与其家兄丁再斌破译出了900个比甲骨文早1300多年的东夷骨刻文,并集字创作成格律诗词楹联等名言佳句,再以书法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形成了集破译、诗词和骨刻文书法艺术于一体的独特风格。

(刘唐山)

来源:潇洒济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