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份!明确收入底线、逐步取消超时罚款,看上海如何推动平台算法与劳动规则协议落地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7 18:30 2

摘要: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平台经济作为新业态的核心载体,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然而,算法主导的平台企业管理模式在提升生产经营效率的同时,也暴露出深层次矛盾,特别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日益凸显,突出表现在平台企业用工普遍存在“去劳动关系化”倾向,平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平台经济作为新业态的核心载体,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然而,算法主导的平台企业管理模式在提升生产经营效率的同时,也暴露出深层次矛盾,特别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日益凸显,突出表现在平台企业用工普遍存在“去劳动关系化”倾向,平台企业内部在制定规则、确定算法时,普遍缺乏协商协调机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被普遍困在客观“算法”中,其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保护、职业发展等权益亟须通过规范途径予以有效保障。上海是平台经济高度活跃的地区之一,网约送餐等行业头部平台企业集聚,吸纳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近90万人,其中,网约配送员约28万人,他们思想活跃、吃苦耐劳,但也因生活压力、职业焦虑等存在多元诉求。

为了更好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权益,上海工会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和人民城市理念,以探索推动算法向上向善为突破点,会同相关部门指导“饿了么”(上海)率先召开协商算法恳谈会,聚焦计价、调度派单、时间预估、路径规划等“四大算法”模型和劳动规则开展协商恳谈,形成全国首份《平台算法与劳动规则协议》。

具体举措

拓宽协商主体,集思广益谋发展。一是引入多元主体。突破传统路径,创新协商恳谈新模式,在平台企业及其服务商代表和工会、劳动者方代表外,扩大参与协商范围,邀请消费者、平台商家、物业、社区、专家学者、社会公众等代表参与,从多维视角各抒己见。消费者代表从用户体验角度对配送时间和质量提出意见建议;商家代表提出,优化商家出餐时间预估模型,希望提前1至2分钟通知网约配送员到店取餐;物业和社区代表从推进社区治理等维度,共商解决“骑手进门难”和共建网约配送员友好社区的解决之策;专家学者从法治、社会治理角度为平台算法优化提供指导意见。二是推动多部门联动。在全国总工会、上海市总工会、普陀区总工会三级工会及有关部门的共同见证下,双方签订《2025年度“饿了么”(上海)网约配送算法和劳动规则协议》。市委社会工作部、市人大社会委、市委网信办、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公安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委等部门相关负责人现场观摩恳谈会。三是细化协商重点内容。9名网约配送员代表带着一线骑手普遍关切的问题和诉求,与平台服务商、平台企业核心算法技术部、物流部、法务部等相关负责人进行充分协商,就劳动者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保护、协商协调机制等方面达成共识并细化形成7章33项保障条款。

破解算法难题,公开规则明底线。一是推动规则透明化。《2025年度“饿了么”(上海)网约配送算法和劳动规则协议》明确,实现平台企业计价规则和劳动者每单收入透明化,接单页面中,明确标识配送费计算规则(如距离、时段、难度系数等),杜绝“隐藏扣款”。二是明确收入底线。确保众包网约配送员在正常提供劳动情况下小时劳动报酬综合计算不低于25元;优化“恶劣天气自动触发补贴”功能,在春节等特定时段及恶劣天气等特殊情况下配送订单的,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补贴机制或活动机制。三是优化派单计价规则。持续优化计价算法模型,提高顺路派单概率,对于超重、体积大、爬楼等高难度订单增加计价权重等。

构建安全机制,优化算法护权益。一是优化安全限速规则。通过协商恳谈,《2025年度“饿了么”(上海)网约配送算法和劳动规则协议》明确,以平均速度不高于15公里/小时计算配送时长,确保网约配送员获得更合理更充分的配送时间。二是侧重正向激励。进一步优化路径规划模型及规则,完善算法样本筛选机制,剔除逆行、危险路段行驶、超速等违规样本,以及绕路、低质量轨迹等异常样本,让订单的时间预估更为合理;逐步取消超时扣款处罚,推动从“负向处罚”向“正向激励”转化;持续升级安全智能设备,补贴推出2万顶智能头盔。三是升级防疲劳规则。探索延长下线休息的时长,优化“强制下线”功能,网约配送员每日配送时间不超过11小时;连续配送4小时,平台系统提示,小休至少20分钟。

建立共决机制,动态优化促落实。一是建立平台企业算法和劳动规则民主调整机制公示制度。确保平台企业算法和劳动规则调整前充分听取网约配送员代表意见,并提前7日公开公示。二是建立动态优化规则。平台企业设立算法公示专栏,及时与社会公众沟通算法原理、机制与优化进程并定期召开算法规则和业务规则恳谈会。三是畅通诉求表达和申诉处理渠道。持续收集优化算法的意见建议,明确平台企业需保障网约配送员合理申诉在48小时之内响应和处理,并反馈处理结果。

工作成效

细化量化指标实现协商成果落地落细。《2025年度“饿了么”(上海)网约配送算法和劳动规则协议》将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安全保护等权益保障条款予以细化量化,为推动协商成果落地落细提供了科学精准的评价标准,有效避免了“空泛化”“难落地”问题。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得到根本性加强。以《2025年度“饿了么”(上海)网约配送算法和劳动规则协议》形式将平台企业算法向上向善的价值取向予以明确和固化,使网约送餐员群体普遍关切的利益诉求得到积极充分回应和制度性保障,给予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利益相关方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社会关注与示范效应不断凸显。算法协商成果得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工人日报、上观新闻、劳动报等主流媒体予以专题报道,上海市总工会官方微信公众号“申工社”推文瞬间阅读量突破10万+,有力彰显了上海工会全力打造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与优化营商环境双向赋能“上海样本”的担当作为。

经验启示

透明机制增进互信,夯实了平台企业内部协商对话基础。通过收入底线、规则公示、异常样本剔除等措施,将“不可见”的算法规则转化为“可感知”的具体条款,让骑手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规则共建者”,增强了算法公信力。通过设置算法反馈通道持续收集优化算法的意见建议,依托平台企业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和争议调解机构做实内部申诉处理和一站式纠纷调解,指导“饿了么”平台不断完善全网骑手常态化诉求表达、利益协调和权益保障渠道。

多元参与凝聚认同,实现了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共赢。“饿了么”(上海)协商算法恳谈会全面聚焦算法治理,通过多元主体参与和民主协商,整合多方利益诉求,“利益相关方”转化为“治理参与者”,形成了优化算法在充分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和助推平台企业规范经营与可持续发展上的共赢,也为平台企业赢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

部门联动推动破题,形成了协同促推算法协商规范路径。工会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协同社会工作部门、人大有关部门、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等,共同指导头部平台企业的算法协商并集体见证协商成果,迅速打开了工作局面,为推动其他头部平台企业重视和加快开展算法协商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来源:法治上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