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喜欢古典文学的人会发现,很多文人雅士都爱喝酒。在古代,饮酒是一项重要的社交活动。人们通过饮酒可以拉近距离,快速建立紧密联系。尤其是文人饮酒之后,会激发灵感,很多平时想不到的文章佳句往往会脱口而出。唐代诗人王绩写过一首《醉后》,中心思想是借酒消愁不可取,应该借着
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百年何足度,乘兴且长歌。
喜欢古典文学的人会发现,很多文人雅士都爱喝酒。在古代,饮酒是一项重要的社交活动。人们通过饮酒可以拉近距离,快速建立紧密联系。尤其是文人饮酒之后,会激发灵感,很多平时想不到的文章佳句往往会脱口而出。唐代诗人王绩写过一首《醉后》,中心思想是借酒消愁不可取,应该借着醉意好好享受人生。
王绩生活在隋末唐初,曾经担任过隋朝的县丞。他少年时游历长安,登门拜访过杨素。别人觉得他是个孩童并不尊重,一番交谈过后震惊四座,都夸他是神童。王绩成年后喜欢饮酒,甚至为了饮酒耽误了公务。正值天下大乱,王绩索性弃官返乡闭门读书。唐朝建立之初,召用前朝官员,有人举荐王绩入朝为官进入门下省。门下省负责审议皇帝诏书,参与讨论大政方针,甚至有权利驳回有问题的诏书。
别人去门下省喜气洋洋,王绩到了门下省却满脸愁容。懂他的人知道,他贪恋美酒不得不出力。原来,按照惯例门下省的官员每天可以有三升好酒。有人也许不知道这个惯例有多么大的吸引力,当时朝廷颁布了禁酒令,不允许百姓私自酿酒。经过隋末战乱,百姓都吃不饱,为了节约粮食才有了禁酒政策。王绩爱喝酒,在门下省就能每天喝到三升,这个诱惑他抗拒不了啊。人们知道这件事儿后,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斗酒学士”。
后来王绩为了可以喝到更多的美酒,主动要求去太乐署任职。太乐署是负责管理雅乐舞的机构,所谓雅乐舞就是朝廷举办各种盛大庆典仪式时演出的乐舞。王绩提了很多建议,包括任免官员的建议。很明显,朝廷不可能按照他的意愿进行调整,于是王绩辞官走人了。
王绩回乡后,自己偷摸酿酒,研究改进酿酒工艺。据说他酒量惊人,喝五斗酒也不会醉倒。一听说有人请他饮酒,马上欣然赴宴。爱酒之人,写的《醉后》让人好奇。他那么大的酒量,也会喝醉吗?让人好奇他醉后有什么惊人言语,有什么心里话想要分享。
诗中写道,阮籍清醒的时候很少,陶渊明喝醉的时候很多。他列举了两位爱喝酒的古人,不过这两个人喜欢喝酒的原因大不相同。阮籍生活在三国末年,他是魏国人。司马昭手中握有大权,图谋篡位。阮籍是名士,司马昭威逼利诱让他接受官职。阮籍不敢反抗,只能用饮酒麻痹自己。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志向远大却怀才不遇。他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挂印归隐。返乡之后,陶渊明饮美酒写佳句,过上了清贫困苦而又自由洒脱的日子。
举例之后,王绩问自己,应该怎样度过此生啊?那还用问,当然是乘兴喝酒,读书写诗,追求自己感兴趣的诗酒人生。
来源:纷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