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赏析2:野望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1-09 12:25 2

摘要:这首诗中间两联写景,前后两联抒情言事,经过情──景──情的结构,深化了诗文的意思,这正符合律诗的章法。全诗写的是山村傍晚的秋景,在安闲的气氛中流露出了作者几分惆怅、孤独和抑郁心情。

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野望》是唐代诗人王绩的一首五言律诗,是诗人的代表作。在王绩的年代,律诗这种新的体裁还尚未定型,所以,这首诗可以说是现存唐朝最早的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

这首诗是王绩归隐后,登东皋而生悲,抒落寞之情所作。他以四周萧瑟怡静的景色,衬映惆怅、孤独的心情,使整首诗印染上浓浓的的秋色,弥漫着一种归去的伤感。

这首诗中间两联写景,前后两联抒情言事,经过情──景──情的结构,深化了诗文的意思,这正符合律诗的章法。全诗写的是山村傍晚的秋景,在安闲的气氛中流露出了作者几分惆怅、孤独和抑郁心情。

首联“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画面:秋天的一个傍晚,作者独自一个人漫无目的地看着远方。这时诗人内心生出几分惆怅。这是作者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问自己“欲何依”,顺其自然地写出了作者内心无所依靠的孤单。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表达自己孤寂无依的惆怅心情。

颔联、颈联四句写的是傍晚时,诗人看到的景象。颔联中作者以静景起笔:树林中片片树叶已经枯黄,呈现秋天的一片萧瑟情景;落日的余晖照在层层的山峦上,越发衬托出了秋景之萧瑟。颔联写树写山,一派安详宁静。描述完这样静谧的景象后,作者颈联又写到了两处动景:牧人放牧回来,猎人也骑着马满载猎物归来。颈联用“驱”“返”“带”“归”几个动词进行动态式的描写,以动衬静,写出了野外的寂静。这四句远景与近景、光和色、动与静完美结合,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田园画,一片安乐祥和的氛围。

但是诗人没有从这些美好的田园风光中得到安慰,他笔锋一转,在尾联写到“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原来这些热闹的场景和诗人无关,场景中的人诗人也不认识。整首诗的感情又回到空寂无聊。这一静一动的对比,越发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苦闷。所以,最后诗人只有放声高歌排遣内心惆怅。

尾联借用伯夷、叔齐及《诗经》的典故抒情,情景交融。相传周武王灭商后 ,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故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诗经·召南·草虫》中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又《诗经·小雅·采薇》中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此处暗用二诗的句意,借以抒发自己的苦闷。

这首诗一改宋、齐、梁、陈及隋朝、初唐诗歌的浮华靡艳风气,文笔朴素,文风质朴,简朴自然,格调清新,沁人心脾,让人读来如沐浴清风。而且,起承转合明显,与成熟的律诗相较,也不遑多让。《古唐诗合解》中王尧衢评论曰:“此诗格调最清,宜取以压卷。视此,则律中起承转合了然矣。”

来源:醉骄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