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国学经典课堂|汪萍副教授谈“陶渊明的人品与诗品”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31 19:37 1

摘要:3月29日下午2时,六盘水市图书馆迎来了乙巳年的第一堂国学经典课堂讲座——六盘水师范学院汪萍副教授将其潜心研究多年的陶渊明带到了国学课堂。

3月29日下午2时,六盘水市图书馆迎来了乙巳年的第一堂国学经典课堂讲座——六盘水师范学院汪萍副教授将其潜心研究多年的陶渊明带到了国学课堂。

“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汪萍副教授以一组工整对仗的偏正结构短语,精要概括了她心中的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澄明之境,剖析“不为五斗米折腰”背后的生命哲学。

“在王国维的《文学小言》中,陶渊明与屈原、杜甫、苏轼四人均属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流文人。”汪萍教授通过著名学者的评价打开讲座的引导。通过介绍陶渊明的家世渊源及其所处的东晋时期乱世无法在事业上有所作为的苦闷背景下,介绍了陶渊明五隐五仕的职业生涯。

家世:贵族出身,诗书传世

陶渊明曾祖父列三公之尊,论名气、社会地位可谓当时顶层贵族;其祖父陶茂是名士;父亲陶逸做过武昌太守,外祖父孟嘉是东晋名士。

陶渊明居家读书,从业十二年期间,五仕五隐,其中:29岁辞去江州祭酒官职,作《饮酒》第十九首(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34岁辞去荆州、江州刺史桓玄幕僚;

37岁辞官,作《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世冥。)

39岁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40岁辞官作《荣木》(日月推迁,已复九夏,总角闻,白首无成。)

41岁又任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83天后决定“补位五斗米折腰”,辞去彭州令,作《归去来兮辞》(木欣欣以向荣)。看透官场的陶渊明从此过上归隐的生活。

“乱世之下,中年丧妻,五子皆不好读。”自著《五柳先生传》,陶渊明以自然平淡的诗文风格,记述自己生活中的点滴,“常著文章自娱自乐。”

历代学者评陶渊明

陶渊明的人生尽管不够顺遂,年少丧父、青年丧母、中年丧妻,历经磨难的他却养成了人淡如菊的性格,十分难能可贵。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称赞陶渊明“知止”的智慧与德操,精神“任真”自得,在生活上有“固穷”的坚守。

在《毛诗序》中记述的陶渊明的诗歌意向则为“诗者,志之所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之叹之,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清代诗论家叶燮《原诗》称“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已不能违心而出。功名之士,决不能为泉石淡泊之音;轻浮之才,并不能为郭庞大雅之响。”

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编撰的《菜根谭》中,则认为“文章做到极致,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致,无有他奇,只是本然。”

袁行霈《文学史》评价陶渊明“自然,不仅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他做事不存驰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不矫饰。”其描写对象常以房、桃、柳等常见物品作为参照,采用白描修辞手法。

辞官后的陶渊明作《和郭主簿二首》之一以轻松愉快的笔触描述了自己的闲适生活,充分展示了闲适自足的乐趣,表达了其安贫乐道,恬淡自甘的心境。第二首诗作于秋季,诗中通过对秋景的描绘和对古代幽人的羡慕,既表现了陶渊明对山林隐逸生活的热爱,也衬托出其芳洁贞秀的品格与节操。全诗格调卓奇豪放,语言新鲜生动。

在长达3个小时的站立授课后,关于陶渊明的典型意义,汪萍教授将在两周后的六盘水图书馆国学经典课堂继续推出。

六盘水人的本土国学殿堂

在3月29日下午的六盘水国学经典课堂上,到场的50名听众均表示,经过一个寒冬的等待,终于迎来了2025年六盘水市图书馆的国学经典课堂重新开讲。

汪萍不仅是六盘水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还是省级普通话测试员。从事大学语文、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讲、普通话与口语训练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赏心悦目,受教颇深。”六盘水市图书馆馆长周友武称,汪萍副教授将多年潜心研究和盘托出,并准备了详细教案,免费将这样的文化饕餮奉献给本土国学爱好者,这是文化瑰宝的文学精神反哺社会的一斑,也是六盘水市图书馆服务社会、唤醒民众对国学经典的热爱与追捧。

“让我们穿越千年烟云,在他的遣词造句间拾起对自然的热爱、对本真的坚守,开启一场滋养灵魂的文化漫游。”这是2024年5月以来,自六盘水图书馆获评全国首批13家“中华经典传习所”以来,为六盘水本土民众开启的第八期国学经典课程,在线视频直播实时播放量达677次、课程回放达36次。

“鼓励社会公众在优秀学者、专业馆员的带领下进入中华经典传习所学习,对中华经典进行精读、深读,乃至研究阐释;鼓励经典传习所衔接课堂教学,组织中小学生开展有系统、有深度、有趣味的经典研学。”周友武馆长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邓倩

编辑 顾冰洁

二审 刘定珲

三审 孙勤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