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舊注補正·羅隱集校注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7 01:07 2

摘要:按:《晉書》卷四十九:“太尉蔣濟聞其有雋才而辟之,(阮)籍詣都亭奏記曰:‘伏惟明公以含一之德,據上台之位,英豪翹首,俊賢抗足。開府之日,人人自以為掾屬;辟書始下,而下走為首。……今籍無鄒、卜之道,而有其陋,猥見採擇,無以稱當。方將耕於東皐之陽,輸黍稷之餘稅。負

卷一《得宣州竇尚書書因投寄二首》其二“步兵校尉辭公府”。

注曰:“晉阮籍曾任步兵校尉。先,曹爽召爲參軍,以疾辭。及爽誅,時人服其遠識(見《晉書·阮籍傳》)。”

按:《晉書》卷四十九:“太尉蔣濟聞其有雋才而辟之,(阮)籍詣都亭奏記曰:‘伏惟明公以含一之德,據上台之位,英豪翹首,俊賢抗足。開府之日,人人自以為掾屬;辟書始下,而下走為首。……今籍無鄒、卜之道,而有其陋,猥見採擇,無以稱當。方將耕於東皐之陽,輸黍稷之餘稅。負薪疲病,足力不強,補吏之召,非所克堪。乞迴謬恩,以光清舉。’初,濟恐籍不至,得記欣然。遣卒迎之,而籍已去,濟大怒。於是鄉親共喻之,乃就吏。”“公府”謂三公之府,當引太尉蔣濟事;且籍卒於魏元帝景元四年,亦不得稱“晉阮籍”。

《秋日有酬》“舊業傳家有寶刀”。

注曰:“《南史·陳世祖傳》:‘爲臨川王,夢梁武帝以寶刀授己。’”

按:《晉書》卷三十三:“初,呂虔有佩刀,工相之,以為必登三公,可服此刀。虔謂(王)祥曰:‘苟非其人,刀或為害。卿有公輔之量,故以相與。’祥固辭,強之乃受。祥臨薨,以刀授(王)覽,曰:‘汝後必興,足稱此刀。’覽後奕世多賢才,興於江左矣。”《甲乙集》“寶刀”正作“佩刀”。陳世祖亦不當稱“傳”,當稱“本紀”。

《所思》“生靈不幸台星拆”。

注曰:“《晉書·天文志》:‘三台六星,兩兩而居。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此指所思公卿。”

按:《晉書》卷十三:“永康元年三月,中台星坼,太白晝見。占曰:‘台星失常,三公憂。太白晝見,為不臣。’是月,賈后殺太子,趙王倫尋廢殺后,斬司空張華。”

卷二《淮南送李司空朝覲》“萬物爲銅只待熔。”

無注。

按:賈生《鵩鳥賦》:“且夫天地為爐兮,造化為工。陰陽為炭兮,萬物為銅。”

《廣陵春日憶池陽有寄》“病來知己賞鷦鷯。”

注曰:“《莊子·逍遙遊》:‘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比喻安於貧窮。”

按:《晉書》卷三十六:“張華,字茂先,范陽方城人也。……初未知名,著《鷦鷯賦》以自寄。……陳留阮籍見之,歎曰:‘王佐之才也!’由是聲名始著。”

卷三《隋堤柳》“春風未借宣華意,猶費工夫長綠條。”

注曰:“宣華:即宣花,鮮明的花色。”

按:《隋書》卷三十六:“宣華夫人陳氏,陳宣帝之女也。性聦慧,姿貌無雙。及陳滅,配掖庭,後選入宮為嬪。時獨孤皇后性妒,後宮罕得進御,唯陳氏有寵。……及上大漸,遺詔拜為宣華夫人。……俄聞上崩,而未發喪也。……晡後,太子遣使者齎金合子,帖紙於際,親署封字,以賜夫人。夫人見之惶懼,以為鴆毒,不敢發。使者促之,於是乃發,見合中有同心結數枚。……陳氏恚而却坐,不肯致謝。諸宮人共逼之,乃拜使者。其夜,太子烝焉。及煬帝嗣位之後,出居仙都宮。尋召入,歲餘而終,時年二十九。帝深悼之,為製《神傷賦》。”

卷四《撫州別阮兵曹》“步兵廚畔舊相容。”

注曰:“晉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此借指阮兵曹。”

按:《晉書》卷四十九:“阮籍聞步兵廚營人善釀,有貯酒三百斛,乃求為步兵校尉。遺落世事,雖去佐職,恒游府內,朝宴必與焉。”當引此,“廚”字方有着落。又,阮籍不當稱“晉”,已見前。

卷五《鷹》“俊通司隸職,嚴奉武夫官。”

注但釋“司隸”。

按:崔子玉《司隸校尉箴》:“俾督京甸,時惟鷹鸇。”○應休璉失題詩:“司隸鷹揚吏,爪牙徒擢空。”○《宋書》卷三十九:“鷹揚將軍,漢建安中,魏武以曹洪居之。”

《寄易定公乘億侍郎》“謝舞仍宮柳,高奇世少雙。”

注曰:“《謝舞》:指易定公的《明皇再見阿蠻舞》。……《宮柳》指易定公的《龍池柳賦》。”

按:《唐詩紀事》卷六十八:“公乘億。億,字壽仙,魏人,與李山甫皆爲魏博樂彥禎幕府。羅隱寄詩於易定云:‘謝舞仍宮柳,高奇世少雙。……’”

“昭王有餘烈,試爲禱迷邦。”

注以“昭王”爲楚昭王。

按:易州古燕國地,當指燕昭王。《論語·陽貨》:“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馬季長注:“言孔子不仕,是懷其寶也;知國不治而不爲政,是迷邦也。”此引燕昭求賢故事,以己懷寶迷邦,有望於公乘之汲引也。

附:公乘億事跡彙編

公乘億。億,字壽山,咸通十二年進士。善作賦,擅名場屋間,時取進者法之命中。有賦集十二卷、詩集一卷,今傳。(《唐才子傳》卷九)

公乘億,魏人也,以辭賦著名。咸通十三年,垂三十舉矣。嘗大病,鄉人誤傳已死,其妻自河北來迎喪。會億送客至坡下,遇其妻。始,夫妻闊別積十餘歲,億時在馬上見一婦人,粗衰跨驢,依稀與妻類,因睨之不已;妻亦如是。乃令人詰之,果億也。億與之相持而泣,路人皆異之。後旬日,登第矣。(《唐摭言》卷八)

高釴字翹之,史失其何所人。……子湜,字澄之,第進士,累官右諫議大夫。咸通末,為禮部侍郎。時士多繇權要干請,湜不能裁,旣而抵帽于地曰:“吾決以至公取之,得譴固吾分!”乃取公乘億、許棠、聶夷中等。……億字壽仙,棠字文化,夷中字坦之,皆有名當時。(《新唐書》卷一百七十七)

咸通中,禮部侍郎高湜知舉,榜内孤貧者公乘億賦詩三百首,人多書於屋壁。(《北夢瑣言》卷二)

乾符四年,崔淯為京兆尹,復置等第,差萬年縣尉公乘億為試官,試《火中寒暑退賦》《殘月如新月詩》。(《唐摭言》卷二)

(樂)彥禎者,亦魏人。……魏人立之,詔檢校工部尚書,領留後,進節度使,累加檢校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彥禎喜儒術,引公乘億、李山甫皆在幕府。(《新唐書》卷二百一十)

司空頲,貝州人。唐僖宗時,舉進士不中,屬天子播遷,三輔大亂,乃還鄉里。羅紹威為節度副大使,頲以所業干之,幕客公乘億為延譽,羅弘信署為府參軍,辟館驛巡官。(《舊五代史》卷七十一)

孫隲,滑臺人。嗜學知書,微有辭筆。唐光啟中,魏從事公乘億以女妻之,因教以牋奏程式。時中原多難,文章之士縮影竄跡不自顯。億既死,魏帥以章表牋疏淹積,兼月不能發一字,或以隲為言,即署本職,主奏記事。(《舊五代史》卷二十四)

公乘億詩一卷。字壽山,並咸通進士第。……公乘億賦集十二卷。(《新唐書》卷六十)

公乘億珠林集四卷,又華林集三卷,集七卷,賦十二卷。(《宋史》卷二百零八)

卷六《使者》“四海霍光第,六宮張奉營。”

注略述霍光生平,又以張奉爲“東漢南陽人,廬江毛義以孝行稱,奉慕其名,嘗往候之。”

按:《漢書·霍光金日磾傳》:“賞賜前後黃金七千斤,錢六千萬,雜繒三萬疋,奴婢百七十人,馬二千疋,甲第一區。”○《續漢書》有中常侍張奉,當指此人。上句謂藩鎮割據四方,下句謂宦官劫制中朝。

《遊江夏口》“費褘終是負仙才。”

注曰:“費褘:三國蜀漢江夏人。”並略述其生平。

按:“褘”當作“禕”。閻伯理《黃鶴樓記》:“《圖經》云:‘費禕登仙,常駕鶴返憩於此,遂以名樓。’”

卷七《昇仙橋》“執戟君鄉里,榮華竟若爲?”

注曰:“執戟:秦漢時宮廷侍衛官。因值勤時手持戟,故名。君:指司馬相如。”

按:《漢書·揚雄傳》:“揚雄字子雲,蜀郡成都人也。”○曹子建《與楊德祖書》:“昔揚子雲,先朝執戟之臣耳”。

卷八《昇平公主舊第》“兩輪水碨光明照,百尺皎綃換好詩。”

注但以“水碨”爲水磨,“皎綃”爲鮫綃。

按:《舊唐書》卷一百二十:“(郭)曖,子儀第六子。年十餘歲,尚代宗第四女昇平公主,時昇平年亦與曖相類。大曆中,恩寵冠於戚里,歲時錫賚珍玩,不可勝紀。大曆十三年,有詔毀除白渠水支流碾磑,以妨民溉田。昇平有脂粉磑兩輪,郭子儀私磑兩輪,所司未敢毀徹。公主見代宗訴之,帝謂公主曰:‘吾行此詔,蓋為蒼生,爾豈不識我意耶?可為衆率先。’公主即日命毀。”卷一百六十三:“李虞仲……父端,登進士第,工詩。大曆中,與韓翃、錢起、盧綸等文詠唱和,馳名都下,號‘大曆十才子’。時郭尚父少子曖尚代宗女昇平公主,賢明有才思,尤喜詩人,而端等十人,多在曖之門下。每宴集賦詩,公主坐視簾中,詩之美者,賞百縑。曖因拜官,會十子曰:‘詩先成者賞。’時端先獻,警句云:‘薰香荀令偏憐小,傅粉何郎不解愁。’主即以百縑賞之。錢起曰:‘李校書誠有才,此篇宿構也。願賦一韻正之,請以起姓為韻。’端即襞牋而獻曰:‘方塘似鏡草芊芊,初月如鉤未上弦。新開金埒教調馬,舊賜銅山許鑄錢。’曖曰:‘此愈工也。’起等始服。”

《寄黔中王從事》“不把瑤緘附鯉魚。”

注曰:“附鯉魚:比喻中舉、升官等飛黃騰達的事。《埤雅·釋魚》:‘俗說魚躍龍門,過而爲龍,唯鯉或然。’”

按:蔡伯喈《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關亭春望》“裴王氣力大於牛。”

注曰:“裴王:裴楷、王戎的並稱。”

按:《晉書》卷五十五:“(潘)岳才名冠世,為眾所疾,遂栖遲十年。出為河陽令,負其才而鬱鬱不得志。時尚書僕射山濤、領吏部王濟裴楷等並為帝所親遇,岳內非之,乃題閣道為謠曰:‘閣道東,有大牛。王濟鞅,裴楷鞦,和嶠刺促不得休。’”

《甘露寺看雪上周相公》“細粘謝客衣裾上”。

注曰:“謝客,指南朝宋謝惠連。”

按:《詩品》卷上:“初,錢塘杜明師夜夢東南有人來入其館。是夕,即靈運生於會稽,旬日而謝玄亡,其家以子孫難得,送靈運於杜治養之,十五方還都,故名‘客兒’。”

卷九《江都》“淮王高宴動江都,曾憶狂生亦坐隅。……惆悵晉陽星拆後,世間兵革地荒蕪。”

注以“淮王”指淮南節度使高駢,又曰:“晉陽星拆:喻春秋三家分晉,影射高駢割據。”

按:《晉書》卷十三:“永康元年三月,中台星坼,太白晝見。占曰:‘台星失常,三公憂。太白晝見,為不臣。’是月,賈后殺太子,趙王倫尋廢殺后,斬司空張華。”高駢檢校太尉,此謂高駢身亡後故地荒蕪也。

卷十《望思臺》“可憐高祖清平業,留與閑人作是非。”

注曰:“高祖:多爲開國之君的廟號。”

按:《漢書·武五子傳》:“上憐太子無辜,乃作思子宮,為歸來望思之臺於湖。天下聞而悲之。”顏師古注:“言己望而思之,庶太子之魂來歸也。其臺在今湖城縣之西,閿鄉之東,基趾猶存。”“高祖”當謂漢高。

《帝幸蜀》“泉下阿蠻應有語,這迴休更怨楊妃。”

注曰:“阿蠻:謝阿蠻。”

按:《七修類稿》:“楊妃小字,《外傳》諸書皆曰玉環。《鶴林玉露》載唐狄昌詩曰:‘馬嵬煙柳正依依,又見鸞輿幸蜀歸。地下阿蠻應有語,這回休更罪楊妃。’阿蠻又似妃之小字。況狄昌唐人,必知之真。”

卷十一《聖真觀劉真師院十韻》“取箭鶴何慵。”

無注。

按:《集異記》卷一:“明皇天寶十三載重陽日獵於沙苑,雲間有孤鶴徊翔焉。上親御弧矢,一發而中。其鶴則帶箭徐墜,將及地丈許,歘然矯翰西南而逝。……益州城距郭十五里有明月觀焉,依山臨水,松桂深寂,道流非修習精慤者,莫得而居。觀之東廊第一院尤為幽絶,每有自稱青城道士徐佐卿者,風局清古,一歳率三四而至焉。……一日,忽自外至,神爽不怡,謂院中人曰:‘吾行山中,偶為飛矢所加,尋已無恙矣。然此箭非人間所有,吾留之於壁上,後年箭主到此,即宜付之,慎無墜失。’仍援毫記壁云。留箭之日,則十三載九月九日也。及玄宗避狄幸蜀,暇日命駕行遊,偶至斯觀,樂其佳景,因遍幸道室。既入此堂,忽覩挂箭,則命侍臣取而翫之,蓋御箭也。深異之,因詢觀之道士,皆以實對,即是佐卿所題,乃前歳沙苑縱畋之日也。佐卿蓋中箭孤鶴耳。究其題,乃沙苑翻飛當日集於斯歟?上大竒之,因收其箭而寶焉。自後蜀人亦無復有逢佐卿者矣。”

《送陸郎中赴闕》“少瑜鏤管丘遲錦”。

注但引《南史·紀少瑜傳》紀少瑜夢陸倕授青鏤管事,未注“丘遲錦”事。

按:《南史》卷五十九:“(江)淹少以文章顯,晚節才思微退,云為宣城太守時罷歸,始泊禪靈寺渚,夜夢一人自稱張景陽,謂曰:‘前以一匹錦相寄,今可見還。’淹探懷中得數尺與之,此人大恚曰:‘那得割截都盡。’顧見丘遲謂曰:‘餘此數尺既無所用,以遺君。’自爾淹文章躓矣。”

《湘妃廟》“八族未來誰北拱,四凶猶在莫南巡。”

注曰:“八族:指三國吳八大家族。”並引陸士衡《吳趨行》“八族未足侈”爲證。

按:《左傳·文公十八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奮、仲堪、叔獻、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忠肅恭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謂之‘八元’。……舜臣堯,舉八元,使布五教於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外成。”二句俱爲舜事。

《題新榜》“灞陵老將無功業,猶憶當時夜獵歸。”

注但略述李廣生平。

按:《史記·李將軍列傳》:“廣家與故潁陰侯孫屏野居藍田南山中射獵。嘗夜從一騎出,從人田閒飲。還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廣。廣騎曰:‘故李將軍。’尉曰:‘今將軍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廣宿亭下。”

雜著《謝湖南于常侍啓》“某,莊櫟粗疏,庾膏昏鈍”。

注曰:“庾,量詞,十六斗爲一庾。膏,燈油。一燈之油,所需有限:十六斗燈油,則過量而無用。因以喻膚廓而不切實用。”

按:《宋書》卷六十九:“(范)曄性精微有思致,觸類多善,衣裳器服,莫不增損制度,世人皆法學之。撰和香方,其序之曰:‘麝本多忌,過分必害;……又棗膏昏鈍,甲煎淺俗,非唯無助於馨烈,乃當彌增於尤疾也。’此序所言,悉以比類朝士:‘麝本多忌’,比庾炳之;……‘棗膏昏鈍’,比羊玄保”。羅昭諫誤記,當云“羊膏昏鈍”;注強解無謂。

《投湖南王大夫啓》“十年慟哭於秦庭,八舉摧風於宋野。”

注以上句爲申包胥哭秦庭事,以爲“泛指乞求援助”;以下句爲宋桓魋欲殺孔子事,以爲“泛指受人排斥”。

按:《戰國策·秦策》:“(蘇秦)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弊,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左傳·僖公十六年》:“六鷁退飛,過宋都。”兩句俱謂己科舉不利。

《投永寧李相公啓》“平陽趣裝。”

注以爲漢武帝冒稱平陽侯曹壽改裝出行事。

按:《史記·曹相國世家》:“平陽侯曹參者,沛人也。……惠帝二年,蕭何卒。參聞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將入相’。居無何,使者果召參。”

《謝大理薛卿啓》“某聞宋濟之困名場,空餘坦率”。

注以爲未詳。

按:《唐國史補》卷下:“宋濟老於文場,舉止可笑,嘗試賦,誤失官韻,乃撫膺曰:‘宋五又坦率矣!’由是大著名。後禮部上甲乙名,德宗先問曰:‘宋五免坦率否?’”

《上太常房博士啓》“劉子營生,奈鬼神之相笑。”

注以爲劉叉持韓愈數斤金去事。

按:《南史》卷十七:“損同郡宗人有劉伯龍者,少而貧薄,及長,歷位尚書左丞、少府、武陵太守,貧寠尤甚。常在家慨然,召左右將營十一之方,忽見一鬼在傍撫掌大笑。伯龍歎曰:‘貧窮固有命,乃復為鬼所笑也。’遂止。”

《投鄭尚書啓》“待夢於驅羊之際。”

注引《詩·小雅·無羊》“牧人乃夢”云云。

按:《帝王世紀》:“黃帝夢大風吹天下之塵垢皆去,又夢人執千鈞之弩,驅羊萬群。帝寤而歎曰:‘風為號令,執政者也。垢去土,后在也。天下豈有姓風名后者哉?夫千鈞之弩,異力者也。驅羊數萬群,能牧民為善者也,天下豈有姓力名牧者哉?’於是依二占而求之,得風后於海隅,登以為相。得力牧於大澤,進以為將。黃帝因著《占夢經》十一卷。”

《謝刑部蕭郎中啓》“鈍甚燕錐”。

注以爲“燕”當作“趙”,引《史記》毛遂錐處囊中語。

按:《裴子語林》:“祖士言與鍾雅相調,鍾語祖曰:‘我汝潁之士利如錐,卿燕代之士鈍如槌。’”○《隋書》卷三十:“冀州於古,堯之都也。……人性多敦厚,務在農桑,好尚儒學,而傷於遲重。前代稱冀、幽之士鈍如椎,蓋取此焉。”

来源:云乐茶乐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