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患癌的七旬老父亲一年半,有些话不得不说,又希望大家用不上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7 15:52 3

摘要:作为过来人,我照顾79岁患癌的老父亲一年半,总结了一些实在的观点分享给大家,又希望这些经验你们永远用不上。

文/刘金华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万一家中老人突然得了一场大病,我们相信很多人都会惊慌,不知所措。

就比如老人晚年患癌,需要很多钱治疗时,真的会像天塌了一样,不知怎么办!

作为过来人,我照顾79岁患癌的老父亲一年半,总结了一些实在的观点分享给大家,又希望这些经验你们永远用不上。

我今年58岁,一年半前,我原本还在一家机械厂做技术工,过个4年就该退休享清福的。

谁知那年,老家独居的父亲的一场大病,打乱了我的生活节奏。

当时,父亲说胃不舒服,吃不下东西,一开始我以为他是老胃病犯了,就按照往常一样,给他买了点胃痛药,觉得他吃了药就会没事的。

可是,吃了三天药后,也没啥效果,后来他还疼得直不起腰了,这让我很是惊慌,就带父亲去医院做了一系列检查,结果竟然检查出个大病——胃癌中期。

拿到诊断书那天,我手都是抖的。父亲一辈子要强,从没跟我们喊过苦叫过累,怎么就得了这种病?

我家就我和姐姐两个孩子,姐姐嫁在外地,姐夫做工程常年不在家,家里还有个上高中的外甥要管,根本抽不开身。

而我的老伴要给儿子带娃,也照顾不到父亲,最后这担子就落到我肩上。为了照顾好父亲治,我跟厂子申请了内退。

照顾父亲这一年半,我从最初的崩溃无助,到如今能勉强沉住气应对,我经历了很多泪水和汗水,也看开了很多事,以下就是我照顾患病老人的一些经验之谈:

1、确诊后别慌,多跑几家医院找专家,综合考量治疗方案

确诊那天,我拿着厚厚的检查报告,心里很慌,坐在医院走廊的椅子上,眼泪夹着莫名的无助流了下来。

旁边一位同样陪老人看病的大姐提醒我:“这位小叔,你别慌,这时候你乱了,老人更没主心骨。多跑几家医院问问,心里才有底。”

大姐的话,让我如梦初醒,第二天就带着报告去了省肿瘤医院,又托朋友找了消化科和肿瘤科的两位专家。

两位专家给出的方案大致方向一致,但在化疗药物的搭配上有细微差别,还特意解释了不同方案的副作用和预期效果。

那时候我才明白,选治疗方案不能只听一家之言。

要是家里经济条件好,在大医院治自然更放心;像我们这种普通家庭,也可以拿着专家方案回当地医院执行,毕竟后续化疗、复查是个长期事,来回折腾老人吃不消,花钱也像流水似的。

我最后综合了两位专家的意见,决定让父亲在市医院做前期治疗,稳定后回县医院定期化疗,这样既能保证治疗效果,也能节省不少开销。

2、老人癌症治不治,没有标准答案,跟着心走且不后悔

关于治疗,一开始姐姐跟我商量,说父亲年纪大了,怕化疗太遭罪,不如不告诉他实情,接回老家养着,想吃啥就做啥,顺其自然。

我知道姐姐是怕我人财两空,可我实在不忍心。医生说父亲的胃癌虽然是中期,但恶性程度不算高,积极治疗的话,生存期能延长3到5年,要是放弃,可能也就一年半载。

我跟父亲深谈了一次,他听完沉默了半天,说:“如果花钱不多,我想试试看,我还想看着孙子上大学呢。”

听到父亲的话,我就决定要给他治疗下去,不管花多少钱都要治。

这一年半里,看着父亲化疗时吐得撕心裂肺,吃不下一口饭,人瘦得只剩一把骨头,我又不禁问自己,这样做到底对不对?

可等他病情稍微稳定,能坐在院子里晒晒太阳,还跟老邻居们唠嗑时,我又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毕竟,只要他在,这个家就是完整的。

所以关于老人癌症治不治这事,真没标准答案,跟着心走,选了就别后悔。

3、医院选择要慎重,别轻易换医院、换医生,优先选有经验的团队

选医院这事,我踩过坑。父亲前两个疗程在市医院做的,效果还挺好,副作用也在可承受范围内。

后来觉得县医院离家近,照顾起来方便,也可以时常回家,就转去了县医院。

结果第三次化疗,医生给的药物剂量没把控好,父亲反应很大,还差点引发感染,最后我又紧急把父亲转回市医院治疗。

那时候我特别自责,要是当初不图省事,就不会让父亲多遭这罪。

后来我才知道,虽然常规化疗方案都差不多,但大医院的医生经验更丰富,对药物剂量的调整、副作用的预判都更精准,设备也更先进。

所以就算拿着方案回当地治疗,也得找当地医院有经验的医生,多沟通多确认,但还是觉得真的不能轻易换医院和换医生。

4、伺候病人吃饭要耐心,变着花样保证营养和别跟老人置气

照顾癌症病人,最磨人的不是跑医院、办手续,而是饮食。

父亲化疗后副作用特别大,以前最爱吃的红烧肉,现在闻着就想吐;我觉得小米粥养胃,他却说有股怪味;就连最普通的苹果,他都觉得酸得牙疼。

好不容易副作用过去了,胃口稍微好点,又变得格外挑剔。今天说菜咸了,明天说粥稀了,后天又嫌没味道,做什么都不合他的心意。

有一次我特意早起给他炖了鸽子汤,想着补补身子,结果他尝了一口就推到一边,说太腥,非要吃咸菜配白粥。

我当时又气又委屈,忍不住跟他吵了几句,说我天天费心费力伺候他,可他还不领情,甚至还委屈起来,默默低下头,没再说话。

我看着他花白的头发、消瘦的脸颊,心里又软了,赶紧跟他道歉。

从那以后我就琢磨,不管他多挑剔,营养必须跟上。我们家条件一般,买不起那些贵得离谱的补品,但鸡鸭鱼肉那些基本的家常菜,从来没断过。

今天做个清蒸鱼,明天炖个排骨汤,后天包点虾仁饺子,换着花样给他做。

有时候他实在吃不下,我就把菜切碎了拌在粥里,一口一口哄着他吃。慢慢的,他的胃口好了些,脸色也红润了不少。

5、照顾老人的同时别忘顾自己,学会分担和释放情绪,避免拖垮自己

其实照顾病人的同时,更要顾好自己。我刚开始照顾父亲那半年,几乎天天守在医院,白天跑前跑后,晚上就在病床边搭个折叠床凑合一晚。

父亲的病情、医院压抑的氛围,曾压得我喘不过气,那段时间我天天失眠,头发白了不少,一个月就瘦了10多斤,有时候甚至觉得活着真累,连死的念头都有过。

妻子和姐姐知道后,分别回来替了我几天,让我回家好好休息。几个兄弟听说了我的事后,就找我喝了点酒,借着酒醉,我把心里的委屈、压力全倒了出来,那时候我突然感觉一下子轻松了不少。

从那以后我就明白,不能把所有担子都自己扛着。

有兄弟姐妹的,一定要分工合作,互相搭把手;就算只有自己一个人,也要偶尔给自己放个假,出去散散心,找个人聊聊天,别把情绪都憋在心里。要是自己倒下了,谁来照顾老人呢?

现在我每天除了照顾父亲,还会抽时间去公园散散步,跟老街坊下下棋,偶尔也看看书、听听戏,给自己找点乐子。

在医院那段时间,我见过太多跟我一样的中年人,天天守着病床,脸上全是疲惫和焦虑。

我也知道,照顾生病的老人,没人能轻松应对,其中的心酸、无奈,没经历过的人也是体会不到的。但既然是为人子女,这责任就躲不掉、推不开。

最后,我只希望,正在经历这些的朋友们,能记住上面这些实在的体会,在照顾好老人的同时,一定别忘了心疼自己。

来源:老叶说点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