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减少发作其实不难!记住这 5 点,日常坚持就有效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7 15:47 2

摘要:很多癫痫患者觉得 “控发作” 要费很大劲,其实只要把日常的 5 件小事做好,就能明显减少发作频率。不用刻意 “忌口” 或 “躺平”,跟着做就行

很多癫痫患者觉得 “控发作” 要费很大劲,其实只要把日常的 5 件小事做好,就能明显减少发作频率。不用刻意 “忌口” 或 “躺平”,跟着做就行

1. 睡个 “规律好觉”,给大脑 “充够电”

大脑有自己的 “生物钟”,作息乱了会打破神经的 “兴奋 - 抑制平衡”,很容易诱发异常放电。

关键是 “规律”:尽量每天固定时间上床(比如晚上 10 点)、固定时间起床(比如早上 7 点),哪怕周末也别熬夜到后半夜、白天补觉超过 2 小时。

睡好小技巧:睡前 1 小时别刷手机、看电脑(蓝光会刺激大脑);卧室拉遮光帘、调静音,温度控制在 22-25℃,枕头和被子选舒服的材质,帮大脑快速进入深度睡眠。

提醒:成人每天保证 7-9 小时睡眠,儿童和青少年要 8-10 小时,睡眠不足是最常见的发作诱因之一!

2. 吃得 “健康均衡”,别给身体 “添负担”

不用盲目 “戒肉”“戒蛋”,但要避开 “刺激肠胃、波动血糖” 的饮食,因为血糖骤升骤降、肠胃负担重,都可能间接诱发发作。

该多吃的:每天吃够蔬菜(比如菠菜、西兰花)、水果(比如苹果、蓝莓),主食掺点全谷物(燕麦、糙米),蛋白质选鸡蛋、瘦肉、鱼虾 —— 这些食物能稳定血糖,还能提供神经修复需要的营养。

该少吃的:油炸食品(炸鸡、薯条)、辛辣刺激的(火锅、辣椒)、高糖零食(蛋糕、奶茶),这些不仅难消化,还可能让神经处于 “亢奋状态”。

小习惯:三餐定时定量,别饿到低血糖,也别吃到撑得难受;如果吃了某种食物后明显不舒服,记在日记里,下次避开。

3. 适度运动 “强体质”,但别 “累过头”

很多人觉得 “癫痫不能运动”,其实错了 —— 适度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压力,反而有助于控发作,关键是 “选对方式、掌握强度”。

适合的运动:散步、慢跑、瑜伽、太极、游泳(必须有人陪同,避免独自下水)、骑自行车(选平坦路线,别骑太快),这些运动节奏温和,不会让身体过度疲劳。

要避开的:蹦极、拳击、赛车、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这些剧烈运动,容易引发 “过度换气”(大喘气导致血液变碱)或肢体剧烈震动,刺激运动皮层放电。

运动原则:每次运动 30 分钟左右,心率控制在 “(220 - 年龄)×60%-70%”(比如 30 岁患者,心率别超 114 次 / 分钟),运动后歇 10 分钟再喝水、吃东西,别刚运动完就冲凉。

4. 别让 “压力攒太多”,学会 “及时放松”

情绪突然紧张、焦虑、生气时,大脑的 “情绪中枢”(杏仁核)会被激活,30 分钟内就可能诱发神经异常放电 —— 很多患者发作前都有 “最近压力大” 的情况。

日常减压小方法:

觉得烦躁时,试试 “478 深呼吸”:用鼻子吸气 4 秒,憋气 7 秒,用嘴呼气 8 秒,重复 3-5 次,能快速平复情绪;

每天留 10-15 分钟 “放空时间”:听听舒缓的音乐(比如纯音乐、白噪音)、看看喜欢的书、和家人聊聊天,或者到楼下散散步,别把工作、学习的压力 “憋在心里”;

学生党别熬夜赶作业,上班族别硬扛加班,压力太大时可以跟老师、领导说明情况,适当调整任务,身体比 “拼业绩” 更重要。

5. 避开 “专属诱因”,减少 “触发风险”

每个人的 “发作诱因” 可能不一样,但常见的几类要重点避开,尤其是自己经历过 “一碰到就发作” 的情况,更要警惕:

光刺激:别长时间盯着闪光灯、LED 屏幕(比如看电影选后排、远离银幕);玩游戏、刷短视频每 20 分钟抬头看远处 5 分钟;过年过节避开 “烟花密集区”,强光可能诱发 “光敏性癫痫”。

声刺激:别去 KTV、酒吧等高分贝场所;听到突然的巨响(比如爆竹、摔碎东西的声音)时,赶紧捂住耳朵或转身躲开,剧烈噪音会 “惊到” 大脑神经。

其他诱因:突然的惊吓(比如朋友恶作剧)、天气骤冷骤热、长时间不喝水(脱水),这些也可能诱发发作,平时多留意自己的 “身体信号”,提前做好准备。

这 5 点看似简单,但需要每天坚持 —— 它们不是 “特效药”,却是 “控发作” 的 “基础盘”。再加上遵医嘱吃药、定期复诊,很多患者都能从 “每月发作几次” 变成 “半年甚至几年不发作”,正常工作、学习、过生活。你平时有没有发现 “自己一碰到就容易发作” 的小诱因?

来源:神经内科许兰萍主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