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首都3000名大学生齐唱歌曲《松花江上》。
图片来自网络
文|蔷薇紫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首都3000名大学生齐唱歌曲《松花江上》。
令无数人动容。
9月3日晚,下班回家看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的时候,情景表演《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播出。
屏幕上响起了《松花江上》的旋律和歌词,一对恋人:男孩上战场,女孩在送行,然后,郭京飞大手一挥,带着军队打鬼子,当时就很激动。
刚才又开始回放了这回情景。
这歌曲和旋律太熟悉了。
小时候,家里没买电视的时候,收音机也是常放歌曲的,有时会听到《松花江上》的曲声和歌词。
歌词在控诉国难,也在鼓舞斗志: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在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地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导致大批东北人民流亡关内。
1935年,张寒晖受党组织委派到西安从事地下抗日工作,目睹了东北军和东北人民的流亡惨状,特别是在西安街头看到无家可归的东北难民后,他决心创作一首能表达东北同胞心声的歌曲。
1936年,他借用河北定州的民间曲调,创作了《松花江上》。
这两天在写作之余,看了反映东北抗联抗日的电视剧《归队》。
电视剧《归队》剧照
电视剧的内容是1938年抗战艰难时期,东北抗联一支小队被打散。
排长鲁长山带着他的兵,暗中蛰伏。
坚守“一人活着也要归队抗战”的誓言,历经艰险与队友重聚,一同撤退到苏联,加入了东北抗联教导旅进行训练。
最终他们重返东北战场,投身到大反攻中。
屏幕上很多人留言: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屏幕上又有多少人,致敬东北抗联,致敬杨靖宇将军。
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电视剧《归队》剧照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感谢阅读、点赞、评论、关注和转发。
悠悠一抹紫,
淡淡蔷薇香。
浓浓繁花处,
悄悄笑春风!
来源:蔷薇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