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30日,一例罕见的播散性哥伦比亚分枝杆菌病合并抗干扰素-γ自身抗体阳性免疫缺陷病(抗IFN-γ抗体缺陷综合征)患者,在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耐药结核、中医肺病科经过多学科协作和精准治疗下,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康复出院。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3月31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高琳) 3月30日,一例罕见的播散性哥伦比亚分枝杆菌病合并抗干扰素-γ自身抗体阳性免疫缺陷病(抗IFN-γ抗体缺陷综合征)患者,在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耐药结核、中医肺病科经过多学科协作和精准治疗下,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康复出院。
56岁的张玲(化名)女士,近两个月来突发面部、四肢皮肤多处溃烂脓肿、骨关节破坏,全身疼痛无法行走,辗转多家医院求医未果。此前,张女士曾患有多器官“结核病”,合并肺部占位病变、多发淋巴结肿大及支气管病变,虽在外院经过积极抗结核治疗后曾一度好转,但病情反复,迁延不愈。医生曾怀疑她合并恶性肿瘤的可能,但均未找到肿瘤的依据。随着病情不断加重,张女士痛苦难耐,甚至夜不能寐。抱着最后一线希望,今年1月25日,家人用轮椅将她送至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耐药结核、中医肺病科就诊。
接诊的主治医师雷丽萍对患者病情进行了全面详实的梳理和分析。考虑患者颜面、四肢多处脓肿、四肢大小骨关节多发骨质破坏、胸部CT检查显示肺部占位病变较前明显增大。这种多器官、多部位病变,患者之前经过多种检查仍未找到病原学依据,绝非普通结核病和常见病所致。明确病因、精准检查非常重要。雷丽萍最后选择在B超引导下行深部脓肿穿刺,成功获取标本,并同时送脓液和痰液分枝杆菌培养、基因分子检测,确诊为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病(哥伦比亚分枝杆菌),已侵犯肺、淋巴结、皮肤软组织、骨关节等多个部位。
因此病多发生于免疫抑制人群,团队随即对患者的免疫功能进行了深入检查,发现其血液中抗干扰素-γ自身抗体呈阳性。最终确诊其为播散性哥伦比亚分枝杆菌病合并抗干扰素-γ自身抗体阳性免疫缺陷病(抗IFN-γ抗体缺陷综合征)。
雷丽萍介绍,抗IFN-γ抗体缺陷综合征是一种以获得性免疫功能紊乱为特征的罕见疾病,好发于东南亚及我国南方人群,发病率仅为百万分之0.5至1.0。患者常以非结核分枝杆菌、马尔尼菲篮状菌、沙门菌属等胞内病原体感染起病,易发生播散性感染,诊治难度大,预后较差。很多患者往往因为无法及时确诊而延误治疗,最终导致死亡。
面对这一罕见病,耐药结核中医肺病科科主任、主任医师裴异带领团队迎难而上,为患者制定了抗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综合治疗方案,包括抗非结核分枝杆菌、护肝、免疫球蛋白冲击调节免疫、改善贫血、营养支持等措施。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治疗,张玲的肺部病灶明显吸收,皮肤破溃愈合,关节疼痛缓解,已能正常行走,于3月30日康复出院。
裴异提醒,若患者反复发生严重胞内病原体感染且常规治疗无效,应尽早排查抗IFN-γ抗体缺陷综合征。此类疾病的诊治需多学科协作,包括结核科、感染科、免疫科及微生物实验室等。同时,大家应提高对结核病及相关罕见病的认识,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就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作为湖南省结核病诊疗中心,长沙市中心医院在复杂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医院通过多学科协作模式,为患者提供精准化、个体化的诊疗方案,显著提高了复杂结核病的治愈率。
来源:长沙晚报掌上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