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网友:为什么日本人、韩国人和越南人对中国文化感到不舒服呢?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6 10:31 3

摘要:有些事儿,咱们经常觉得理所当然,但一碰上邻居家的风水,就忍不住眉头打结。比如,日本、韩国、越南这些地方,提起和中国比文化,十有八九都要皱一下眉——这份别扭感,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奇怪的是,欧洲人翻回家谱碰上古希腊、罗马祖宗,反倒无比自豪。为啥人家能敞开怀,说“

有些事儿,咱们经常觉得理所当然,但一碰上邻居家的风水,就忍不住眉头打结。比如,日本、韩国、越南这些地方,提起和中国比文化,十有八九都要皱一下眉——这份别扭感,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奇怪的是,欧洲人翻回家谱碰上古希腊、罗马祖宗,反倒无比自豪。为啥人家能敞开怀,说“我继承了辉煌的古文明”,我们这片东亚却总有人不愿意认前辈?这谜,真有点深。

要说这疙瘩怎么来的,不得不翻翻晚清和民国那会儿的老账。那个时候中国是一天天往下走,不争气的样儿让东亚这些邻国看了只觉得“唉,原来古老也能落后。”等到西方人带着船坚炮利来了个下马威,咱们被打得晕头转向,结果,原本把中国当大哥的日本、韩国、越南一下子就信了:“你看,西方才是先进路数。”有句话说得实在——见风使舵,墙头草真会看天色。

日本人当年那股“脱亚入欧”的劲儿,全世界都知道,尤其是福泽谕吉当时写了一篇文章,给自家人灌了个顶天立地的理论汤:“别跟落后沾亲带故,我们还是跟西洋人一块儿混吧!”这可不是嘴上说说。要不是“脱亚论”成了国家口号,哪里还会有明治维新那阵子发疯似的变法?据说,当年有日本年轻人在顶雪夜里背着灯熬英文、一口气能把西方宪法倒背如流,身边朋友家长里短的议论无非一句:“再不赶紧折腾,咱可得当二等公民了!”

而朝鲜与越南情况也差不多。你看韩国历史书,对李氏朝鲜的评价,常常三言两语就闪回中国——要不是明清两朝罩着,这条小船不知早翻什么时候。可一到近现代,眼看着大清王朝气数已尽,朝鲜立即学得聪明,把“学习大哥中国”那块匾悄悄卸了,拼命学日本和欧美。越南就更绝,连自己的国号、服饰、书写体系都依着中国走了几百年,法国人一打进来,立马丢掉自家字母,从这头学到那头。

这里面的心理劲头很微妙——一旦原本“仰望”的对象倒下了,一切就变味儿了。不是装,而是恐惧:生怕自己也落到那个地步。新信徒最容易变成狂热分子,谁还记得自己曾经跟大哥称兄道弟?这种转向,真比初恋转黑还要猛烈。一个普通韩国家庭去欧美旅行的时候,孩子见了中国游客,有的拨头就走,生怕别人认出生来的根。越南街头拉客的摊贩,遇上中国游客,用的却是熟练的美式腔调,而不是祖辈的家乡音。有时候我都替这些人捏把汗:到底是怕中国不够强,还是怕自己被别人说弱?

欧亚大陆这头和那头气氛天差地别。欧洲人一提古罗马,恨不得在家烤炉门上贴个凯撒头像。美国建国那会儿,华盛顿和富兰克林看自己国家的出路,说白了就是想着做“罗马共和国的孙子辈”。在华盛顿DC转一圈,到处是拱门、石柱、躺椅,全都学的古罗马那一套。美国人打心里觉得:“我们接了罗马的班,就像巴顿将军穿盔甲追德国人那天,非得号称自己在重现凯撒远征。”

反倒是东亚这一片,对古老的中国文明有点难以启齿。为啥?讲穿了是自尊心出了点错位。之前中国老大,抬头就是大哥;大哥一败落,不论江山还是面子,邻居一下子自我否定。所以不少日本、韩国、越南人拿自己文化跟中国一比,嘴上谦虚,心里却翻江倒海,不服不行。

这几十年风水轮流转。中国开始追赶,GDP、航天、基建啥都亮了眼,网上误解又成了热帖。你要说“未来有天中国再站回巅峰,这些曾经的邻国会不会又回头‘挨着咱热乎’?”我看,真不排除。甭说,跑到上海、深圳留学的日韩越学生比自主创业的还多,他们爸妈在家骄傲地说:“我家娃去中国啦,那才叫开眼看世界!”

不过,说到底,鼎盛也好、落后也罢,中华文明这么多年没断过气儿,这才是根本。罗马帝国,再怎么传奇,也在一千多年前走到头了;古波斯如今被埋在沙土里;印度河那一脉,断断续续成谜。但中国——哪怕蒙古骑兵推倒宋朝,满清八旗喝着羊汤入了关,汉唐遗风、宋元气象始终没散架。就像安徒生笔下的夜莺,唱到今天还是一嗓子清亮。

马可·波罗称在中国像进了天堂——这话咱听着有点嘲讽的“滤镜”,可你往常识深里一咂摸,不服都不行。阿拉伯的故事书里,阿拉丁的家乡就是中国;《一千零一夜》的商队,老得路过长安。

但也不是都得皱眉头说“旧账”;瞧瞧新时代,这世界本质上还不是各路文明的“掰手腕”?别说崛起的中国,就连美国自己有点慌张。有人拿着iPhone朝天比枪,有人托着一碗泡面刷短视频。谁说现在不是两大文明的又一场新较量呢。美国人担心经济、移民、社会撕裂远比种族问题焦虑,本土白人嫁给黑人,那是多少年前想都不敢想的大新闻。可如今,跨种族婚姻已经不算个事,倒是贫富阶层变成鸿沟。

真要说起来,人类历史上,没有哪个纯粹的“胜者国度”可以永远不败。欧洲15世纪开始逆袭世界,是手里多了蒸汽机和大炮而已。殖民扩张、奴役,哪儿不是“赢家通吃”开的路?你甭信谁嘴上说“优雅帝国”,灯红酒绿背后,也是血汗和泪水。美国捧着“自由灯塔”形象,可操作帝国那套手段,跟罗马帝国算盘一个声,区别只是敲键盘还是挥长矛。

咱别总琢磨西方多“歧视”,美国有多少违法越境的人在找活路?真要纵容极端偏见,哪里会有如今的社交媒体朋克和嘻哈文化?说句心里话,美国社会再怎么转型,各族群体间的仇怨、历史裂痕总归还在,解不开,也掩不住。

问一句,古代有哪家强国没碰上兴亡更替?唐朝打趴突厥,匈奴残部西逃,直接搅得欧洲乱成一锅粥。可你说中国真的“永远无敌”吗?一边是汉家天子指点江山;一边,失误一次,就让满洲铁骑统治了两百多年。但没人敢说“中华自信”彻底熄灭,看看街头巷尾的春节,几千年还是这个年味。

再回头说这东亚仨兄弟,别管他一时喜欢哪家文明,将来世界风向一转,他们真可能又要“转身回来”。谁还没点现实主义,谁不是看风使舵?说到底,跟随中国也好,学西方也罢,无非是为了活得更体面些。历史不是清汤寡水,每个人都是沾着油花进锅里搅的那只勺。

今儿说到这,让人合计一个问题:中国,终究还会回到顶点吗?那些曾经躲开的“弟弟们”,哪天会不会又排队回来喊哥?我猜,将来翻篇时,东亚人的自尊和自卑之间,还得拉扯上一阵子。你觉得呢——这个历史的“秋后蚂蚱”,到底最后会往哪儿跳?

来源:国际上那些大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