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首登讲台,与梦想对接。那些关于“梦想萌芽、逐梦前行、终圆初心”的片段,竟像串珠子般自动串联起来,成了我追梦路上的有趣回忆。
【藏在照片里的记忆《讲台圆梦》(上·节选)⑤】
2025年9月7日,晴,星期日
首登讲台,与梦想对接。那些关于“梦想萌芽、逐梦前行、终圆初心”的片段,竟像串珠子般自动串联起来,成了我追梦路上的有趣回忆。
一路走来,有太多的故事,也有太多的感慨。
从教梦想萌芽,缘于在小学就读时一次偶然机会被点亮。
小学五年级的班主任贺老师与我父亲私塾同学。阴差阳错,贺老师从教端上了“铁饭碗”,而我的父亲则是一辈子的农民。
那个时候,记得贺老师常常对我讲:“将来如果有机会当一名老师,是一个不错的选项。”
贺老师的话就像一粒种子落在我心底悄悄扎根。
逐梦前行,不负韶华。我刻意选择数学作为努力方向。从小学五年级到初中一年级的三年中,我的数学作业没有一道题出错。慢慢地,我自认为将来当一名数学老师是块“料”。
初中时,班主任陈老师与我父亲也是私塾时同学。陈老师对我特别关照,并计划培养我从一年级跳级到三年级。哪知,就在我信心满满时,“文革”将我的梦想砸得粉碎。
入伍后一次偶然机会,我被部队选调去参加对敌作战的英语专门培训。
那个年代,很多学校开设的外语教学多为俄语。有了英语基础,将来从教当一名英语老师比较“靠谱”。
而退伍后却偏偏进了企业,最后又进了新闻单位一直干到退休。
终圆初心的一刻真切抵达,是在我66岁这年。
当我站上湖北民族大学讲台,听到自己清晰的讲解,看到学生专注的眼神,突然明白,之前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这一刻的“如愿以偿”。这份踏实与温暖,正是最初萌生梦想时心里所期待的那个模样。
小时候,老师在我眼中就是无所不知的超人。总觉得老师就像一部“百科全书”,不管是数学题解析,语文知识讲解,还是其他学科内容,他们一开口就能给出答案,简直是自带“超能”的滤镜。
退伍后,我曾打算用我在部队曾经学到的那点英语知识,去某所学校当一名代课老师,哪怕是“合同工”性质的我都心甘情愿。
偏偏退伍后招工进了企业。在企业工作期间,尽管上班再忙我都丝毫没有放松对英语知识的继续学习。每到周日,我总会来到恩施的711厂,去这个厂英语工作室找一位叫张守群的老师为我辅导英语。
记得,当时的医院、学校等一些单位为职工评定技术职称,经常请张老师去辅导英语。哪怕再忙我都会请假去参加学习,目的是为了有朝一日在某所学校去当一名英语老师。
我对老师的神往已是入了骨子了的。到《恩施日报》工作后,常常被邀请到一些新闻培训班讲课,每每听到有人喊我“老师”时,我那个心里呀就像喝了蜜似的;退休后定居北京,去公园锻炼,每当有人称呼我“老师”时,我都要高兴好一阵子。
命运垂青,终于迎来了站在讲台的那一刻,我仿佛与学生建立起了一种奇妙的连接。那种知识传递的喜悦感、成就感,我都体验到了。
△上二图:湖北民族大学2025级新生开始军训啦!
老师这个名词在我心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教师这份职业的伟大意义。每次看到学生们因为我的讲解而恍然大悟时,每一次看到他们交上来的作业由我批改时,我的脸上总是挂满笑容。
讲台虽小,却承载着人生大大的梦想。我也深知,虽然走上了大学讲台,这是一项带有政治任务性质的支教,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但我知足矣!因为通过这一种特殊的形式,实现了人生梦想,至少也算得上一名“准字号”老师了吧!
到湖北民族大学报到上班后,《湖北民族大学》校报、校新闻网很快发出消息,称我的到来,为湖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
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在竞技场上,这是竞技者的灵魂誓言;置身职场,这是奋进者的中锋号角。我积极响应号召,加入到高校与新闻媒体互聘交流的支教队伍中,不负时代,也不负退休后精彩的晚年生活……(胡仁钧文/图,欢迎转发)【待续:《讲台圆梦》(上·节选)⑥到校报到时为我配备了一名助教,突如其来的感动至今还是滚烫滚烫的】
来源:陶钧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