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阳春三月,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山西大学体育学院支教团的20名志愿者奔赴临汾市大宁县,在城关小学、古乡小学、第一中学等7所中小学开展体育支教服务,以体育教学赋能乡村教育,助力学子成长。
阳春三月,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山西大学体育学院支教团的20名志愿者奔赴临汾市大宁县,在城关小学、古乡小学、第一中学等7所中小学开展体育支教服务,以体育教学赋能乡村教育,助力学子成长。
初到校园,面对学生好奇又羞涩的目光,支教团秉持“兴趣为先、寓教于乐”理念,将田径、篮球、足球等基础项目与游戏化教学相结合,开展体育支教志愿服务活动。大宁县城关小学,课间操活动中师生尽情舒展身体,支教志愿者与学生一起律动,神情专注,活力满满。大宁县东关小学一二年级以篮球、排球趣味游戏为主,增强学生身体协调性,激发运动兴趣;三至六年级重点开展篮球、排球基本技能训练,丰富校园体育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运动氛围。
太德乡中心小学的阳光操晨练,支教老师与学生一起击掌、跳跃,通过“镜面示范”“小组比拼”等方式,使课堂氛围迅速升温。古乡小学以七彩阳光广播体操、足球韵律操为载体,将标准化训练与趣味活动结合,通过动作接龙竞赛,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幸福学校作为专为全县留守儿童设立的寄宿制学校,徒手操教学融入音乐节奏、小组竞赛等元素,学生体能测试合格率提升约30%。第二中学聚焦中考体育,实施分层训练,助力提升初三学生800米、1000米测试成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支教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体育教学相结合,红色教育活动卓有成效。为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太德乡中心小学全体师生前往堡村崾阻击战纪念碑,参加清明祭扫活动,让红色基因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代代相传。八段锦教学不仅是一次体育锻炼,更是一场文化浸润,大宁一中开展以八段锦为主题的特色课程教学,师生了解八段锦渊源与养生原理,强健体魄,调节情绪,分组演练动作,培养传统文化认同感,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健康水平。后续,支教团还将结合二十四节气开发系列传统文化课程,组织红色故事分享会,演绎爱国主题短剧,进行爱国诗词朗诵,传承红色基因。
据悉,山西大学支教团持续深化“一县多品”体育支教模式,推动特色项目辐射全县各中小学校,对接公益资源为留守儿童学校捐赠器材,筹备体育精神征文、红色研学跑等活动,以体育为桥梁,助力乡村学子树立鸿鹄之志,奔赴光明前程。
来源:山西省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