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两天路过老城墙下的夜市,看见好多摊主在摆弄南瓜和糯米,才想起中元节快到了。记得小时候奶奶总在这时候忙活三天,现在她年纪大了手抖得厉害,很多事儿都交给我妈了。路上碰到王叔在超市买虾,说是给丈母娘带回去做椒盐虾,聊起来发现现在过节方式真不太一样了。
最近发现中元节那些老传统现在过法不一样了 看看身边的例子吧
这两天路过老城墙下的夜市,看见好多摊主在摆弄南瓜和糯米,才想起中元节快到了。记得小时候奶奶总在这时候忙活三天,现在她年纪大了手抖得厉害,很多事儿都交给我妈了。路上碰到王叔在超市买虾,说是给丈母娘带回去做椒盐虾,聊起来发现现在过节方式真不太一样了。
老张头家开了三十年的老面馆子,前两天突然摆出个红木托盘卖蜜汁肉。他儿子专门从深圳回来帮忙切肉,刀工比他爸还利索。不过老张总觉得儿子用烤箱烤出来的东西没味道,非要守着煤球炉子熏。肉切成梅花形是传统规矩,可他孙子非说切成方块省事,俩人吵了半小时才妥协,最后做成了半圆半方的样子。
隔壁李奶奶家蒸南瓜盏,光洗南瓜就折腾了大半天。现在超市买的南瓜太软捏不出形状,非得到城南集市场老刘那订手工晒的硬壳南瓜。孙子在直播教别人做微波炉版的,说十分钟搞定,李奶奶气得差点打他。说早年间南瓜能救荒,得按老规矩捏成莲花形状,否则不吉利。
河边上现在不让烧纸放灯了,改成放电子荷花灯,一群大妈举着手机拍来拍去。有个穿汉服的姑娘在摆摊教人包南瓜粽,说是抖音学的改良版,里面裹着五花肉。岸上城管过来提醒别往河里扔东西,她立马改口说是给游客当零食的,逗得周围人直乐。
城隍庙前的小广场挤满了人,穿校服的学生在发调查问卷,问大家要不要继续保留老习俗。穿西装的陈会计说他们公司年会准备弄个中元主题趴,想把椒盐虾做成迷你版当点心。旁边修表的老周摇头说这样太胡闹,当年他爷爷做虾都是现剖的,图个新鲜劲儿。
菜市场新来了个连锁店专做祭祀套餐,真空包装的三样菜整整齐齐码在冰柜里。卖豆腐的杨婶抱怨年轻人懒得动手,但又偷偷往儿子微信里塞钱,让他下次多买点手工做的。收银台旁边贴着通知,说下个月起禁止占道经营,以后得去指定区域摆摊。
那天傍晚去接我妈下班,看见她拎着虾和糯米往回走。路上碰见初中同学带着女儿在学捏南瓜盏,那小女孩捏得乱七八糟还美滋滋的。手机响了是快递,原来我妈让侄女网购的电子香炉到了,她说今年试着不用真火试试,环保最重要。
夜幕降临时,老城墙下的路灯亮起来了。河对岸新装的LED灯打出"慎终追远"四个字,岸边有几家人支着小桌子,有的煮肉有的剥虾。穿冲锋衣的年轻人举着三脚架拍vlog,对面传来奶奶们带着各地口音的闲聊声。远处传来鞭炮声,但闻不到往年的火药味了。
来源:老农伯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