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08年11月,慈禧和光绪已崩。摄政王载沣,在涵元殿收拾光绪皇帝旧物时,想起自己的兄长,不禁泪流满面。
1908年11月,慈禧和光绪已崩。摄政王载沣,在涵元殿收拾光绪皇帝旧物时,想起自己的兄长,不禁泪流满面。
袁世凯势力确实太大了,载沣身为摄政王,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他要掌权,就必须解决袁世凯,被大权在握的摄政王盯上,经历了他人生中最危机的一段时光。
不过那时的袁世凯,不知是否怀念,那个关键时刻护着他的李鸿章呢?
载沣
1901年秋天,李鸿章身体扛不住了。
临终前慈禧派人来问后事,李鸿章喘着气说:“直隶总督的位子,眼下只有袁世凯能扛”。
这个结果让人大出所料。
甲午战争后,李鸿章因为战败失势,袁世凯转头投奔李鸿章的死对头翁同龢,有次李鸿章当着满屋官员骂袁世凯:“小孩子懂什么练兵?我打几十年仗都不敢说练的动!”36岁的袁世凯满脸通红。
但李鸿章心里清楚,袁世凯是有才能的:当年要不是袁世凯带兵镇压兵变,大清的脸就丢光了。
他气的是,1885年他亲笔给朝廷写保举信,让才26岁的袁世凯一跃成为带兵首领。这份提拔之恩,袁世凯竟然不记得了。
袁世凯也没想到,李鸿章会推荐自己,他后续的所作所为,可能真的觉得对不起李鸿章吧。
李鸿章
李鸿章留下遗奏,向慈禧太后推荐了袁世凯。
李鸿章遗疏:"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环顾宇内,人才无出袁世凯右者。《李文忠公奏稿》卷八十"
盛宣怀从北京发电报提醒袁世凯:“北门锁钥(指直隶总督),非公莫属”。
袁世凯等慈禧太后诏书下来,42岁的他在挽联里表达:“我是李中堂的再传弟子”
这话不全是场面文章,袁世凯记住了这份恩情,他上任就把李鸿章的淮军旧部全收编进了北洋新军,并整军练兵。
袁世凯练兵也不是头一回了,他刚练兵时,也是李鸿章推荐的。
定武军
1895年冬,经李鸿章举荐,接手定武军不到半年的袁世凯,把这支队伍改名叫新建陆军,开始搞新式练兵。他的才能展现无余:
每天早晨五点,士兵爬起来,背上全套装备,在营区外跑十里地,到了掌灯前还得上课,军官一句句念,兵士坐着听。
袁世凯可不是光练的狠,他也舍得给钱,当兵的一个月能拿四两二钱银子,赶上普通农户大半年收成,为了防止克扣,到日子由袁世凯专设的粮饷局当面发。
小站新军
袁世凯硬生生把刚接管时德国教习嫌寒酸的定武军,训练的士气高昂成为日后掌控全国的北洋军,袁世凯还拿出自己的俸禄的一部分,每月亲自奖励优秀的士兵,以至于北洋军后期都只认袁世凯。
按照发展,袁世凯说不定到死也能名留千古,可谁让摄政王忌惮他呢?
现在载沣同样忌惮袁世凯,现在载沣成摄政王了,这次谁来保袁世凯?
袁世凯
1908年11月15日光绪帝去世次日,慈禧太后也去世了,25岁的摄政王载沣正式接管朝政。
次日朝会,载沣将弹劾袁世凯"揽权跋扈,植党营私"的折子摊在案上,满人亲贵铁良、良弼纷纷附和"袁世凯不除必成后患"。
但首席军机大臣奕劻当场反对:"北洋六镇新军都是袁党,冯国璋在保定、段祺瑞驻小站,若他们带兵闹事,京城能守住吗?"
在众人争论之时,张之洞跪地劝道:"主上年幼,万不可轻开杀戒!前明崇祯皇帝诛戮大臣自毁长城,臣恳请王爷三思,今日杀了袁世凯,北洋军兵变谁来平乱?
载沣一时也拿不定主意,这事终于拖到次年1月2日,载沣决定,把袁世凯罢官赶回原籍。
袁世凯被罢免,北洋军开始护主了。
袁世凯被罢免消息,传到北洋军中,段祺瑞亲自发报指挥北洋第三镇以冬季演练名义调驻北京南苑。
冯国璋作为陆军部军谘使(参谋),奏请举行实弹演习,将北洋主力集结至京郊,段、冯二人开始保护袁世凯。
段祺瑞利用南苑士兵聚赌事件,小题大做,下令炮兵对空发射实弹十二发镇压,炮声震动紫禁城。当时在养心殿议事的载沣闻声询问侍卫,侍卫回报:"段统制说南苑兵变,开炮镇压乱兵",载沣听后沉默良久。
载沣之所以沉默,是因为他听说:在前一天,段祺瑞已对部下明言:"若朝廷真要杀袁宫保,我们这些当兵的只能拼命!"-《段祺瑞年谱》。
袁世凯离开北京前,将府学胡同价值二十万两白银的宅邸赠予段祺瑞,段祺瑞至前门火车站送行,段祺瑞听说,袁世凯半路有可能被摄政王派人截杀,就全程安排北洋军护卫专列,段曾对部下表示:“袁公若有闪失,我辈皆愧对北洋袍泽。
北洋初期的兄弟情,为袁世凯提供了东山再起的资本,而袁世凯的手腕,当真不简单,他隐居时,做了一件事,使得载沣最终没有再次杀他。
段祺瑞、冯国璋
1909年秋天,河南洹上村庄园迎来了新主人袁世凯,这片庄园被袁世凯起名养寿园,袁世凯种了大片果树蔬菜,还专门开辟了区域养了猪、羊、鸡、鸭。
袁世凯这样做是为了低调保命,做给他的仇人载沣看的,他想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他特意安排人请来记者,给他在上海的《东方杂志》上登了一张照片,照片里的他戴着斗笠,披着蓑衣,像个普通老头一样坐在船头钓鱼,手里攥着钓竿,眼睛看着水面,还配了句诗“烟蓑雨笠一渔舟”。
这是他的手段,示敌以弱;也向世人宣布,我袁世凯活的好好的,我要是死了,大家觉得谁嫌疑最大?
袁世凯多重视这次拍照?他侄子袁乃宽后来讲起拍照那天,说袁世凯“一大早就起来洗漱换衣服,同一个姿势连着拍了三次才满意”,从衣着打扮到拍照姿势都是仔细琢磨过的。因为他知道,他身边时刻有人,看着他呢。
袁世凯披着蓑衣
袁世凯隐居时总是一身粗布衣裳,脚上穿着布鞋,去菜园子转悠,亲手摘点新鲜瓜果,还凑过去和雇来干农活的人拉家常,问问收成雨水之农事。
这套做派,是为了蒙骗朝廷派来盯着他的探子:袁得亮。
这位袁得亮,后来让袁世凯用认本家侄子,同时送钱的手段给拉拢了,每个月给载沣递的报告其实都是袁家的幕僚代写的,报告里翻来覆去就是那句“袁大人每天都在钓鱼、种地,教孩子们念书,一点做官的心思都没了”。
载沣就这样被蒙蔽了,可是袁世凯可没面上那么老实。
袁世凯的养寿园最里头藏着一间青砖小屋,内装发报机,全天候接收信息。此电报房,外观被设计为杂物间样式,这些信号直接连到北洋军最核心的军官那里,1911年武昌起义的消息不是清朝官府最先通报过来的,是这个秘密电报房以抢先一步送到袁世凯书桌上。
袁世凯不用演戏保命了,并且一步步扳倒了摄政王载沣。
1911年10月10日伟大的武昌城枪声一响,清政府表面上的平静被打破。
就在起义发生后的几天,在朱尔典代表的英国势力以及奕劻这些支持袁世凯的亲贵大臣共同活动下,清政府很快发出谕旨,任命袁世凯做湖广总督,袁世凯重新掌握了兵权。
袁世凯不会再把自己的命交给别人了。
武昌起义后,袁世凯左挡右攻,把清政府的虚弱无力完全暴露,载沣派去平乱的荫昌连军队都调集不起来,因为底下的士兵早就认定“我们是袁大帅的兵”。
袁世凯的高超手段,逼得载沣1911年不得不公开颁布《罪己诏》,解散了由皇族成员把持的内阁,载沣自己也辞去了监国摄政王的职位
袁世凯用手段摘下了这场斗争的“胜利”果实。
从当年戊戌变法差点被处决、到在洹上村装模作样钓鱼、再到如今掌控朝局,他在官场上沉浮了整整十四年,斯人已去。
参考资料:《载沣日记》《李文忠公奏稿》卷八十、《北洋军阀史料》、《戊戌日记》《段祺瑞年谱》《八十三天皇帝梦》《载沣日记》《清宫琐记》
来源:叫我丶嘉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