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陵园为什么不让人害怕?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6 14:58 3

摘要:去年清明节,有个爷爷在烈士陵园待了一整夜,他给每个烈士墓都擦了一遍,擦到自己老战友的墓时,手在墓碑上摸了又摸,说“你走的时候才20岁,现在我孙子都20岁了,他考上了大学,跟你当年一样,想当解放军”。旁边的人劝他“大爷,太晚了,回去吧”,他说“我再陪他们坐会儿,

深夜的墓地常被恐怖片当布景,可中国的烈士陵园,凌晨三点都有老人在打扫,情侣在散步,甚至有人带着孩子去喂猫。

这不是电影里的情节,是真实发生在每个城市的日常——烈士陵园从不是恐怖故事的背景,反而成了中国人最敢深夜去的地方。

中国人对烈士陵园的感情,不是怕,是刻在骨头里的亲。爷爷那辈人参加过战争,提到烈士陵园就哭,说那是自己的老班长,老战友长眠的地方。

他们去的时候,会带点酒,带点烟,蹲在墓前说“老班长,我来看你了”,像平时跟邻居聊天一样。

去年清明节,有个爷爷在烈士陵园待了一整夜,他给每个烈士墓都擦了一遍,擦到自己老战友的墓时,手在墓碑上摸了又摸,说“你走的时候才20岁,现在我孙子都20岁了,他考上了大学,跟你当年一样,想当解放军”。旁边的人劝他“大爷,太晚了,回去吧”,他说“我再陪他们坐会儿,他们生前跟我一起守过阵地,现在我陪他们守守这园子”。

黄继光烈士墓前,每天都有游客放满了橘子——他生前说过,最想吃家乡的橘子。现在每年橘子熟了,全国的人都往那寄,墓前的橘子堆得像小山,连蚂蚁都不敢爬上去。不是怕,是连虫子都知道,这是英雄的地盘。

有个小女孩跟着妈妈去烈士陵园,她把自己攒的糖放在黄继光墓前,说“叔叔,我给你带糖了,甜的”。妈妈问她“你不怕吗”,她仰着头说“叔叔是英雄,英雄只会保护小孩”。旁边的老人听见了,抹了抹眼睛说“这孩子,跟我孙女一样,都知道疼英雄”。

烈士陵园里的草——比公园的还嫩。不是因为没人踩,是因为有人经常打扫,有人照顾。每个烈士陵园都有护园人,他们每天早早就来,扫落叶,浇花,擦墓碑。

有个护园的阿姨,在烈士陵园待了20年,她说“我儿子是解放军,去年牺牲了,我把他葬在这里,跟他的战友们在一起。现在我每天给他们打扫,就像给儿子打扫房间一样”。她的儿子墓前,每天都有小朋友放的画,画里有解放军,有飞机,有彩虹。阿姨说“这些孩子,比我还懂英雄”。

那些说烈士陵园恐怖的人,是不是忘了,他们的命是烈士用命换的?你在空调房里吃着外卖刷恐怖片,觉得墓地可怕,可烈士牺牲的时候,连句“怕”都没说过。

黄继光扑向敌人碉堡的时候,怕吗?他怕的是战友们被敌人的机枪扫到,怕的是阵地丢了;董存瑞炸碉堡的时候,怕吗?他怕的是部队冲不上去,怕的是新中国建不起来。他们不怕自己死,怕的是国家亡了,民族灭了,怕的是后人过不上好日子。你现在能坐在沙发上刷手机,能跟朋友去吃火锅,能陪孩子去公园,都是他们用命换的,你有什么资格说他们的墓地恐怖?

有人做过调查,问100个年轻人“你敢深夜去烈士陵园吗”,98个说“敢”,剩下2个说“怕什么?比家楼下的巷子还安全”。为什么?因为他们知道,烈士不会害他们,反而会护着他们。就像小时候,爸爸站在你身后,你什么都不怕。

去年冬天,有个女孩深夜去烈士陵园,她想给烈士们唱首歌。她到的时候,发现已经有几个年轻人在那里了,他们带着吉他,坐在台阶上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女孩走过去,跟他们一起唱,唱着唱着,眼泪掉了下来。旁边的老人听见了,也跟着唱,声音越来越大,整个烈士陵园都回荡着歌声。

烈士陵园不是恐怖的地方,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那些说怕的人,要么是没良心,要么是没脑子——你怕的不是烈士,是自己的良心,因为你知道,先烈的牺牲,是为了让子孙后代过上幸福的生活。有人问“时代会不会变”,我告诉你,不会。因为只要有中国人在,烈士就不会被忘记,烈士陵园就永远是最温暖的地方。就像妈妈的怀抱,永远不会冷。

有人说“烈士陵园里的风都是暖的”,可不是吗?你去看看,每个墓碑前都有鲜花,每个烈士都有后人记得。有个老人在烈士陵园里种了一排树,他说“等这些树长大了,就能给烈士们遮阴了”。现在那些树已经长得很高了,枝叶茂盛,像一把把伞,罩着下面的烈士墓。风一吹,树叶沙沙响,像烈士们在跟后人说话:“我们没白死,你们过得好,我们就放心了。”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