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的书法大师梁启超:写字仗笔力,笔力有无定字的好坏!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7-22 20:33 3

摘要: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

梁启超画像

曾参与“公车上书”,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宣传改良,民国后涉足政坛,晚年专注学术,执教清华等校,著述编为《饮冰室合集》,有“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家教佳话,如下图所示。

梁启超子女: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书法上,他早年习馆阁体,后师法康有为精研北碑汉隶,形成碑帖互参的独特风格:楷书古朴刚健,行书刚健灵动,隶书凝练厚重。其书法理论见于《书法指导》,强调书法的娱乐与美学价值。

试凭他流水寄情,却道海棠依旧;但镇日绣簾高卷,为妨双燕归来”,是1924年梁启超集宋人词句。

书法理论家陈振濂称赞梁启超为“中国近代书法美学的第一人”。

著名金石学家马衡对其行楷书推崇有加,认为“兼收博取,自抒新意,金石之气亦复盎然纸上,晚清以后殆无有出其右者” 。作品兼具学者气韵与碑派骨力,影响深远。

下面针对清华学校为什么要成立书法研究会,以及梁启超为什么要研究书法和作书法方面的演讲,简单介绍如下:

一、时代背景与个人境遇

20世纪20年代,中国正处于社会变革、文化思潮碰撞交融的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冲击让传统艺术面临着新的审视与挑战。 同时,以“尊碑抑帖”为重要特征的碑学思潮余波未平,书法界对于书法艺术的理论与实践探讨十分热烈。

“清诗不敢私囊箧,明月儻肯留庭隅”,1926年农历六月,梁启超应友人“杏村仁兄”所求而作。

而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 他在退出政坛后,专注于学术研究和教育事业,任教于清华国学研究院,在文化界有着极高的威望和广泛的影响力。

二、书法演讲的发起

清华学校教职员书法研究会成立(清华学校教职员书法研究会成立于1926年初。首任会长为沈尹默。梁启超也曾作为指导者为研究会作演讲,分享书法美学思想和习书经验。1926年10月,梁启超应邀为研究会作了题为《书法指导》的演讲,由研究院学生周传儒记录,整理后发表在《清华周刊》上),旨在提升教职员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和鉴赏、创作水平。 当时,学校里汇聚了一批对传统文化有深厚感情和研究的学者,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大家的重视。梁启超在书法方面造诣颇深,又热衷文化传播,所以被邀请作为演讲嘉宾。

砥德砺才隆我祉福,蒙庥请禊邀于嘉徵”,为友人“国豪仁弟”的“嘉礼”(如婚礼等)敬贺1925所作

三、演讲内容要点

在演讲中,梁启超从多个角度阐述了他对书法的见解,以下是梁启超关于书法的经典语录,仅供参考,对错勿怪:

1、关于书法的娱乐性与便利性

第1句:

要在各种娱乐之中,选择一种最优美、最便利的娱乐工具,我的意见——亦许是偏见,以为要算写字。

第2句:

“惟有写字,不管人多人少,同乐亦可,独乐亦可,最为便利,不必一定要有同伴。”

荷扇夏凉绿衣持节,杏烘春昼红粉阑粧”,是应友人“聚裳仁弟”索书创作,以书法呈现生活雅趣1926年作

第3句:

“惟有写字,不择时候,不择地方,早上可以,晚上也可以,户内可以,户外亦可以。只需桌子笔墨,随时随地可以娱乐,非常的自由。”

第4句:

“写字虽不是第一项的娱乐,然不失为第一等的娱乐。”

“清风明月不论价,红树青山合有诗”,1926年农历三月,梁启超为友人“颂蘧仁兄”创作

2、关于书法的独特性与艺术要素

第5句:

“中国写字有特别的工具,就成为特别的美术。”

第6句:

“向来写字的人,最主要的,有一句话:‘计白当黑。’写字的时候,先计算白的地方,然后把黑的笔画嵌上去:一方面从白的地方看美,一方面从黑的地方看美。”

第7句:

“写字完全仗笔力,笔力的有无,断定字的好坏。”

第8句:

“美术有一种要素,就是表现个性。个性的表现,各种美术都可以,即如图画、雕刻、建筑,无不有个性存乎其中。但是表现得最亲切、最真实,莫如写字。前人曾说:‘言为心声,字为心画。’”

3、关于书法学习中的模仿

第9句:

“模仿是好的,不是坏的;是有益的,不是无益的。无论何种事业,都是如此,作人亦然。历史上伟大的人物,又何尝没有模仿?”

4、关于学书法碑帖选择

第10句:

“学书法选择碑,首选是六朝碑,其次是唐楷。”“学写字,最好造像中从《魏灵藏》《始平公》《杨大眼》入手,笨极、呆极,但是很稠密,全身的力都在上面,打得紧,不油滑。”

张迁碑拓片

梁启超临《张迁碑》

来源:马铃薯是白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