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头部企业成本冲入六元附近,生猪养殖行业即将发生大洗牌,猪哥靓团队今年已经开启第五轮全国调研了,特别推出《六元时代》系列合集,与广大的粉丝朋友一同分享这个时代是怎么到来的,同时畅想行业的未来。
规模化的体制优势不是中小型猪场能够抗衡的
随着越来越多的头部企业成本冲入六元附近,生猪养殖行业即将发生大洗牌,猪哥靓团队今年已经开启第五轮全国调研了,特别推出《六元时代》系列合集,与广大的粉丝朋友一同分享这个时代是怎么到来的,同时畅想行业的未来。
近年来,生猪养殖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饲料成本持续攀升、非洲猪瘟疫情常态化、环保压力加大、市场价格波动剧烈。在这种背景下,如何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生产效益成为每个养殖企业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传统的养殖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行业亟需一种创新性的破局之道。
集团公司通过一系列战略性布局,成功探索出了一条从高价抢购猪苗开始,到实现完全成本5元的创新路径。这套战略不仅涵盖了品种改良、饲养管理优化,还包括供应链整合和代养户筛选等多维度创新,为整个行业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发展模式
集团公司开始下场养猪,大概的成本迭代路径是下面这样的:
一、战略起点:高价抢购优质猪苗,布局放养业务
在战略实施初期,集团公司采取的决策几乎都是一致性的: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抢购优质猪苗。这一决策背后有着深远的战略考量。
优质猪苗的价值发现:在生猪养殖行业,猪苗质量直接影响后续的料肉比、成活率和生长速度。高质量猪苗虽然购买成本较高,但能够显著降低后期的饲养成本和医疗费用,从整体上降低完全成本。
放养业务的战略定位:通过发展放养业务,企业能够快速扩大养殖规模,抢占市场份额,同时分散养殖风险。放养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减轻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压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人才与技术积累:在放养业务开展过程中,企业积累了大量的饲养管理经验和技术人才,为后续的产业链整合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品种升级:布局最新品种母猪场,打造双阴仔猪
意识到外购猪苗的不可控性后,企业开始向上游延伸,布局自己的种猪资源。
高端种猪的引种与选育:企业引进全球最优秀的种猪品种品系,如这几年热门的新美系,法系,新丹系,PIC等,通过科学的选育方案,培育出适应中国饲养环境的高产种猪群。
双阴仔猪的优势:双阴(蓝耳病毒和伪狂犬病毒阴性)仔猪具有健康状况好、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等特点。通过打造双阴仔猪,企业从源头上确保了猪群的健康度,为后续的低成本养殖创造了条件。
基因技术的应用:企业建立完善的基因评估体系,利用基因组选择技术加快遗传进展,不断提高种猪的生产性能。
三、白名单体系:优质供应商的筛选与管理机制
为了保障外购仔猪的质量,企业建立了一套科学的白名单体系,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筛选和动态管理。
供应商评估指标体系:企业建立了包括料肉比、成活率、生长速度、健康度等在内的多维评估体系,对合作母猪场进行全面评估和排名。
数据驱动的采购决策:通过信息化系统,企业实时收集和分析各母猪场的生产数据,将采购资源向优质供应商倾斜,形成良性循环。
战略合作与深度协同:与优秀母猪场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通过技术输出、管理协同和资金支持,帮助供应商提升生产水平,实现共赢发展。
四、自有种源:实现仔猪自给自足,保障供应链安全
随着自有母猪场的建成投产,企业逐步实现了仔猪的自给自足,完成了产业链的关键整合。
供应链安全保障:自有母猪场的建设使企业摆脱了对外部猪苗的依赖,有效应对市场波动和供应链中断风险。
质量全程可控:从种源到仔猪的整个生产过程完全可控,确保了猪苗的质量稳定性和健康度,为下游的放养业务提供了可靠保障。
成本优化效应:自有母猪场规模效应显著,仔猪生产成本比外购低15%-20%,进一步降低了完全成本。
五、规模扩张:利用高品质仔猪攻城略地
凭借高品质仔猪的优势,企业的放养业务迅速扩张,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差异化竞争策略:通过提供健康度高、生长性能好的仔猪,企业在代养户中建立了良好口碑,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优势。
快速复制模式:形成了一套可快速复制的放养管理模式,包括标准化饲养流程、疾病防控方案和技术服务体系,支持业务的快速扩张。
数据赋能决策: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识别优势区域和优质客户,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扩张效率和成功率。
六、代养户优化:筛选与淘汰,提升整体养殖效率
企业意识到,代养户的管理水平与栏舍条件,直接影响养殖效益,因此建立了严格的代养户筛选和淘汰机制。
代养户评估标准:制定详细的评估标准,包括栏舍条件、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历史业绩等维度,对代养户进行全面评估。
分级管理体系:根据评估结果,将代养户分为A、B、C三级,实施差异化扶持政策,资源向优质代养户倾斜。
淘汰与优化机制:定期对代养户进行评估,淘汰栏舍条件差、管理水平低、料肉比高的代养户,优化代养户结构,提升整体养殖效率。
七、密度优化:降低投苗密度,提升健康度与料肉比
通过降低投苗密度,企业实现了猪群健康度和养殖效益的显著提升。
低密度饲养的优势:降低饲养密度可以减少猪群应激,降低疾病传播风险,提高猪群健康度和均匀度,从而改善饲料转化率。
精准投苗模型:根据栏舍条件、季节变化和猪苗特性,建立精准的投苗模型,实现投苗密度的精细化管理。
效益对比分析:数据显示,适当降低投苗密度虽然减少了单批出栏量,但通过提高成活率、降低料肉比和缩短饲养周期,综合经济效益反而提升20%以上。
八、成本突破:完全成本向5元迈进的技术路径
通过全产业链的优化和整合,企业的完全成本持续下降,逐步向5元的目标迈进。
成本结构分析:对养殖成本进行详细拆解,识别关键成本驱动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降本措施。
技术创新降本:通过品种改良、营养优化、环境控制、健康管理等技术创新,全方位降低生产成本。
管理模式优化:推行精细化管理,降低人力成本;实施集中采购,降低饲料和兽药成本;优化资金结构,降低财务成本。
数据监测与持续改进:建立成本监测体系,实时跟踪成本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形成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
结语:行业变革的启示与展望
集团公司的放养模式成功实践,为整个生猪养殖行业提供了宝贵经验:通过全产业链布局、品种改良、精细化管理和技术创新,完全成本降至5元以下并非遥不可及。
未来,生猪养殖行业的竞争将不再是简单的规模竞争,而是整体运营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的竞争。只有那些能够持续创新、不断优化管理模式、精准把握行业趋势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行业发展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从过去的粗放式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从单一环节竞争转向全产业链整合。这种变革不仅提高了行业门槛,也为有战略眼光和创新精神的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通过该企业的案例,我们看到了中国生猪养殖业的未来发展方向:高效、环保、低成本、可持续。这条路虽然充满挑战,但前景广阔,值得整个行业共同努力和探索。
来源:猪哥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