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点之前睡觉是错的?医生劝告:过55岁,睡觉要尽量做到这4点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7 08:48 1

摘要:不是说早睡不好,而是“怎么睡”比“几点睡”更重要。很多人坚持晚上十一点之前上床,结果却越睡越累,越睡越焦虑。

“早睡早起身体好”,这句话我们听了几十年,可真到55岁以后,这句话可能就不太适用了。

不是说早睡不好,而是“怎么睡”比“几点睡”更重要。很多人坚持晚上十一点之前上床,结果却越睡越累,越睡越焦虑。

55岁以后,身体节奏在变,睡眠的规则也要跟着调整。不是谁说了算,而是身体自己在说话。

我们这代人,熬过风雨,也见过彩虹,现在最该做的,是学会顺着身体的节奏,好好睡觉,认真休息

首先得说清楚,“十一点之前睡觉”这句话,不是错了,而是不够对。年轻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自然规律。但55岁以后,“睡得早”不如“睡得对”。有的人九点上床,躺两个小时还在数绵羊;有的人十二点才躺下,反而一觉到天亮。关键不在时间,而在质量。

55岁之后,有四件“睡觉的事”,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第一件事是别逼自己早睡。很多人以为,早点上床就能早点睡着。“被动早睡”反而会扰乱生物钟。到了晚上,褪黑素还没分泌完,你强行关灯、闭眼,只会让大脑更清醒。长期下来,容易形成入睡困难,影响深层睡眠。

真正健康的睡眠,不是“早”,而是“稳”。每天固定时间上床、固定时间起床,比你提前一小时躺下更有意义。“规律作息”才是睡眠的底气。

第二件事是,午睡千万别乱来。午睡不是“越长越好”。很多人退休后时间充裕,中午一睡就是两小时,结果晚上睡不着,白天醒不透,恶性循环。

科学建议,午睡控制在20分钟左右最合适,超过30分钟容易进入深睡期,醒来后反而头昏脑涨。这个时间点,刚好缓解疲劳,又不干扰晚上的自然入睡。

别小看这20分钟,它能帮你降低血压、改善记忆、稳定情绪,比你强行赖床一小时有用多了。

第三件事是,别让手机带你熬夜。人到55岁,眼睛、脑子都不比年轻时候,睡前刷手机,不仅影响褪黑素分泌,还容易造成神经兴奋,影响入睡。

尤其是短视频、新闻、群聊天,信息量大、节奏快,很容易让大脑过度活跃。建议大家睡前一小时就放下手机,换成听轻音乐、泡泡脚、看看纸质书,让大脑降速,身体才知道要休息了。

第四件事,是学会接受“夜醒”这件事。很多人以为,半夜醒来就是睡不好。55岁以后,夜醒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只要你能在20分钟内重新入睡,不用太焦虑。

真正影响健康的,不是“醒没醒”,而是你对“醒来”这件事的心态。越是“怕睡不好”,越是“睡不好”。接受夜醒,顺其自然,比你强行数羊、翻来覆去更有效。

再多说两句,55岁以后,身体代谢减慢,褪黑素分泌减少,这不是病,是自然规律。我们不需要和它对抗,而是要顺着它去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

比如晚饭别太晚,睡前别喝茶,房间保持安静、温度适宜,这些小细节,对提升睡眠质量非常有帮助。别小看这些看似平常的动作,它们比吃一堆保健品更靠谱。

很多人问我:“医生,我是不是睡得太少?”睡眠时间没有绝对标准。只要你白天精神好、记忆力正常、不犯困,那就是“睡够了”。

一味追求8小时,反而给自己压力。55岁以后,“少而稳”比“长而乱”更重要

还有一个容易忽略的点是,白天的光照和活动量,直接影响晚上的睡眠。现在很多人白天不怎么出门,待在屋里,结果昼夜节律紊乱,晚上不想睡,早上起不来。

白天出去晒晒太阳、走走路、活动活动,能让身体更容易分辨“白天”和“夜晚”,强化睡眠节律。这是最天然的“助眠药”。

睡眠这件事,没有标准答案,但有一个通用的原则:顺着身体走,别逆着来

“十一点之前睡觉”,不是错,而是一个过时的“统一口号”。55岁以后,我们要学会听自己身体的“私人定制”。

睡觉不是一场比赛,不是比谁躺得早、睡得久,而是看谁能睡得自然、醒得轻松。

如果你已经过了55岁,请记住这四件事:

不要强迫自己早睡、午睡别太久、睡前远离手机、夜醒不必焦虑。

它们看起来简单,却藏着真正的智慧。

我们为家人操劳了大半辈子,是时候为自己“睡一个好觉”了。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 彭静,张梦婷,刘晓明.老年人睡眠障碍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22,25(7):852-856.

2. 刘芳,王旭.睡眠卫生教育对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21,35(2):215-218.

3. 王慧,李志宏.昼夜节律与睡眠健康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3,31(3):420-423.

来源:医璐健康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