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重庆三峡学院的一桩采购案火了。一台标价75万元的普联路由器,在电商平台只卖299元,这价格差得离谱,网友们都炸锅了:"这是把政府采购当提款机了吧?" 好在官方通报很快来了,分管副院长等多人被立案调查,中标公司被罚9000元并列入黑名单三年。虽然没查出利益输
最近重庆三峡学院的一桩采购案火了。一台标价75万元的普联路由器,在电商平台只卖299元,这价格差得离谱,网友们都炸锅了:"这是把政府采购当提款机了吧?" 好在官方通报很快来了,分管副院长等多人被立案调查,中标公司被罚9000元并列入黑名单三年。虽然没查出利益输送,但这事儿还是让人后背发凉——政府采购的钱都是纳税人的血汗钱,怎么能这么打水漂?
说起政府采购里的猫腻,还真不少。早在2010年,辽宁抚顺财政局就花2300元一个买了7个苹果iPod Touch当U盘用,总价近1.6万元,而当时市面上32G的U盘最贵才1099元。2015年广州天河区某街道更绝,27个U盘预算2.7万元,平均一个要1000元,比市场价高了10倍。这些"天价采购"看似荒诞,背后暴露的是政府采购体系的深层漏洞。
首先是预算编制太随意。很多采购单位根本不做市场调研,拍脑袋定预算。像这次重庆三峡学院的路由器采购,预算75万和实际市场价差了2500倍,这种明显不合理的预算居然能通过审批,可见内控机制形同虚设。2025年最新数据显示,全国政府采购规模超3万亿元,但审计发现多地存在围标串标、违规转包等问题,涉及金额动辄上千万。
其次是评标流程走过场。这次事件中,专家评审被通报"流于形式"。事实上,很多评标专家根本不认真审核参数,甚至和供应商串通一气。2024年11月,9家IT供应商因提供虚假材料、串通投标被列入黑名单,其中两家公司因围标各被罚7万多元。更讽刺的是,有些采购项目明明可以用国产设备,却非要指定进口品牌,背后难免让人怀疑有利益输送。
最关键的是监管机制不健全。目前政府采购的监管主要依赖财政部门,但财政部门人手有限,很难做到全程监督。2025年财政部启动专项整治,重点打击采购人设置歧视条款、代理机构乱收费、供应商虚假应标等行为,对违规企业实施全国禁入。比如某供应商因在一地被禁入,到另一地投标仍被取消资格,这说明监管力度在加大,但执行层面还需加强。
要堵住这些漏洞,得从根子上改革。首先要推行电子化招标,像湖北"楚天云采"平台和西安"智慧移动交易系统",实现全流程线上操作,投标文件在线提交、开标过程全程直播,大大减少人为干预。其次要建立供应商信用体系,将围标串标、虚假应标的企业列入黑名单,三年内禁止参与政府采购。2025年新版公共信用信息目录已将政府采购严重失信行为纳入重点监管,企业一旦失信,融资、投标都会受限。
更重要的是强化采购人责任。三门峡市财政局的做法值得借鉴:他们将绩效评估贯穿采购全流程,事前评估项目必要性,事中监控资金使用,事后考核实施效果,对绩效差的项目负责人追责。同时引入第三方审计,对重大项目进行独立验收,避免"自己采购自己验收"的弊端。
政府采购无小事,每一分钱都关系着民生福祉。这次重庆三峡学院的事件虽然得到处理,但类似问题可能还在暗处滋生。作为普通老百姓,我们能做的就是多关注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发现异常及时举报。毕竟,只有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真正守护好我们的"钱袋子"。
你觉得该如何彻底堵住政府采购的漏洞?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和风静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