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凳上的生命礼赞:追记 “板凳妈妈” 许月华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31 11:56 1

摘要:2025 年 3 月 29 日凌晨,湖南湘潭市社会福利院的走廊里,两个褪色的小板凳永远停驻在值班室门前。它们的主人 —— 被称为 "板凳妈妈" 的许月华,带着 130 多名孤残儿童的依恋,走完了 69 年的坎坷人生路。这个用板凳支撑身躯的平凡女性,用半个世纪的

2025 年 3 月 29 日凌晨,湖南湘潭市社会福利院的走廊里,两个褪色的小板凳永远停驻在值班室门前。它们的主人 —— 被称为 "板凳妈妈" 的许月华,带着 130 多名孤残儿童的依恋,走完了 69 年的坎坷人生路。这个用板凳支撑身躯的平凡女性,用半个世纪的坚守,在苦难中书写出震撼人心的生命史诗。

1956 年出生的许月华,命运从一开始就布满荆棘。1 岁丧父,12 岁痛失母亲,这个单薄的女孩被迫到铁路边捡拾煤渣谋生。1968 年寒冬,当一列呼啸而过的火车夺去她的双腿时,所有人都以为这个孩子的人生将陷入无尽黑暗。然而,这个倔强的姑娘硬是用两个旧板凳支起了新生:她在地上反复练习平衡,膝盖磨出血泡变成老茧,最终创造了 "板凳行走法"。邻居回忆:"小华每天都要在巷子里来回走几百趟,汗水把裤管都浸透了。"

1973 年,17 岁的许月华被湘潭市社会福利院收养。这个曾经被命运抛弃的孩子,却在这里找到了最温暖的归属。尽管没有编制、没有工资,她主动承担起照顾婴幼儿的重任。每天清晨 5 点,她就用板凳支撑着身躯,挨个给孩子们换尿布、喂奶粉。为了哄生病的孩子吃药,她常常抱着孩子在走廊里一坐就是整夜。同事们记得:"许姐的围裙永远带着奶渍,裤腿总是湿漉漉的。"

在福利院工作的 32 年里,许月华独创了 "板凳育儿法":她将板凳当作移动操作台,在上面给孩子洗澡、做辅食;用板凳搭建临时护栏,防止孩子爬高摔落。孩子们亲切地称她的板凳为 "会唱歌的小马",因为只要板凳移动,就意味着 "妈妈" 来了。

许月华的生命字典里,没有 "血缘" 这个词。她照顾过的 130 多名孤残儿童中,有先天唇腭裂的 "小月亮",有脑瘫患儿 "石头",还有艾滋病孤儿 "阳阳"。为了给孩子们筹集医药费,她曾连续三年每天多做三份保洁工作;为了教聋哑儿童说话,她自学手语到深夜。养子张阳回忆:"妈妈的手掌特别粗糙,那是常年给我们洗衣做饭磨出来的。"

2015 年,许月华因积劳成疾住院治疗。躺在病床上,她仍牵挂着福利院的孩子们:"阳阳该换助听器了,小晶的康复训练不能停......" 得知她的病情后,已经成家立业的孩子们从全国各地赶来陪护,病房里摆满了他们送来的千纸鹤。

许月华的事迹通过短视频平台传播后,全网点击量突破 20 亿次。网友们自发发起 "板凳妈妈" 话题,分享自己与这位特殊母亲的故事。一位曾被她照顾的女孩在留言中写道:"妈妈用板凳丈量的不是地板,而是我们生命的长度。"

为传承她的精神,湘潭市设立 "板凳妈妈" 慈善基金,已资助 127 名残障儿童完成学业。社会福利院将她的值班室改建成 "爱心教育基地",陈列着她用过的板凳、补了又补的围裙,以及孩子们写给她的信。

当生命的年轮定格在 69 圈,许月华留下的不仅是两个磨得发亮的板凳,更是一座精神丰碑。她用残缺的身躯诠释了完整的爱,用凡人的力量创造了超凡的奇迹。正如她常说的:"我没有腿,但我的心能走到任何地方。"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这位 "板凳妈妈" 用一生告诉我们:真正的高贵,不在于健全的体魄,而在于永不弯曲的灵魂。

来源:纪百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