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痛苦到了极点,没有了治愈的可能,为什么还不愿意放弃自己?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6 20:19 3

摘要:"我最想不通的一件事,就是重症监护室里的癌症终末期病人,明明痛苦到了极点,全身上下插满着管子,吃饭要用注射液,撒尿要用便袋,已经没有了治愈的可能,他们还不愿意放弃自己。

明明痛苦到了极点,全身上下插满了管子,没有了治愈的可能,为什么还不愿意放弃自己?
“一位三甲医院医生说:

"我最想不通的一件事,就是重症监护室里的癌症终末期病人,明明痛苦到了极点,全身上下插满着管子,吃饭要用注射液,撒尿要用便袋,已经没有了治愈的可能,他们还不愿意放弃自己。

后来再遇到类似的病人,我心里其实也会犯难。有天晚上,新收了一个80岁的杨奶奶,肝癌晚期,瘦得只剩皮包骨,家属却说她情绪特别稳定。查房的时候,她总爱问我一些生活里的小事,比如今天外头有没有太阳,护士长为什么新烫了头发,还有楼下花坛里的紫藤是不是又开了一茬。我问她疼痛度怎么样,还想不想请心理医生聊聊,她摆摆手,说,“小伙子,我这点疼,只要还能睁眼看看你们,算不了啥。”

杨奶奶的女儿是个老师,特别细心。每天下班后都来给她梳头,有时候还点播段评书给她听。说起来,她们家其实很早就知道治不了,杨奶奶自己也想回家,但女儿硬是坚持让她住院。“我就是想多陪陪你,”女儿笑着说,“咱娘俩还能拉拉家常,我就心安。”其实我们都知道,杨奶奶心里也不是真的盼着“变好”,反正只要每天能有女儿说说话,日子就还算值。后来她走的那天,护士说她握着她女儿的手,反而安慰女儿:“老师,别怕,妈先去开家长会了,你慢点来。”她女儿眼泪哗一下子就下来了。

还有个印象特别深的小故事,是一个40多岁的出租车司机,吴师傅。肝癌晚期,体型魁梧,可一病倒,身体一下就垮了。他最放不下的其实是陪了他二十多年的老车。我记得他有一次笑着和我们说:“我这车,一直舍不得换,车上全是老乘客的故事,哪天我真不行了,麻烦护士帮我跟车说声再见呗。”他没家属陪床,只有他的驾驶员师傅们常常三五成群地来看他。护士帮他和老伙计们开了个小视频会,他在视频里反而精神头特别足,一直聊着以前送客人的趣事。护士长最后还真跑楼下给他拍了照片,让他看看老车。吴师傅看完照片后,松了口气,第二天睡得出奇地安稳。

也有那种平时很少说话的人,比如4床的陈叔叔,肾癌晚期,年轻时是老师。平时不怎么和其他病友说话,也不叫护士帮忙,自己总静静地发呆。直到有一天他妹妹从老家带来一摞素描本,我们才发现陈叔叔年轻时喜欢画画,素描本里全是家乡的风景和亲人的画像。他其实已经很久握不稳铅笔,但看得出来每次翻画本的时候,他心里特别安定。后来陈叔叔的病危通知下来了,家属给他带来了孙子的照片。他盯着照片看了半天,和我们说,“我就想多看看,怕以后没机会了。”最后他留下话,把素描本留给孙子,说“以后他想家了,看一眼这些画,就当爷爷陪在身边”。

其实每一次夜班,每一个陪在病床前的家属,我们都能感觉到那种难以割舍的牵挂。有的人撑着不肯走,就是想等一句祝福、等一个拥抱;有的是因为放不下一个承诺,心里留着一点执念。我常常想,相比药物和机器,我们能做的其实有限,能给他们的温柔也有限。但只要他们还想多等一下、多说一句,只要床边还有一点爱能够传递,那无论结局如何,对他们来说就都是有意义的坚持。

有时候我们在查房之外,也会在走廊遇到家属,一起聊两句。有位阿姨说,她最感激的不是医院能让母亲多活多久,而是让她们在一起的最后一段能好好说再见。后来我慢慢明白,临终的坚持不是绝望,而是每个人独一无二的情感故事。

每次夜班结束,医院走廊静悄悄,重症监护室的灯还亮着。我看看那些床头的照片、画册、贴着字条的氧气瓶,会想起一个个真实的人和他们的家。生命快结束的时候,没有人计较呼吸还剩几次,更多的时候是抓紧最后的时间,把所有没来得及说的爱、没兑现的承诺,都尽量做完。这些时刻看似再微不足道,其实对他们来说就是全部的意义吧”。

我在上一篇文章中说过,癌症的晚期应该是做减法,不应该做加法,癌症患者到了临终期,中医有一个好方子,这就是生脉散,现在有中成药生脉饮口服液,可以扶正固本,,提高机体免疫力,也能够延长生命,但是,癌症的临终期是可以预防的,也就是说,如果在刚确诊的时候就进行中医药治疗,能够避免癌症发展到终末期。

来源:景福大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