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人之间,本该相互支持和托举,可总有些不合时宜的行为,让人身心俱疲。
原创十点签约作者十点读书
2025年09月06日 18:31山东
十点读书雅君
,
将在09月09日 19:00 直播
预约
响午秋季上新|回归经典,舒适好鞋
▼点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十点主播楚翘朗读音频
家庭关系被处烂,离不开这5个行为,十点读书,13分钟
你的家庭里,有没有过这样的窒息时刻?
一遇到矛盾,就频繁翻旧账,揪着过去的错误不放;
但凡意见不合,就争执不休,一定要分出高下输赢;
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催婚催生,对你的个人选择指指点点……
家人之间,本该相互支持和托举,可总有些不合时宜的行为,让人身心俱疲。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马皑说:
一个家庭想要往上走,最大的阻碍不是贫穷,而是家庭中的内耗。
家庭内部的龃龉,看似不足为道,实则如同啃噬树根的白蚁,日积月累,终会侵害家庭的根基。
家庭关系被处烂,离不开这5个行为,如果中了3个以上,就要好好反省了。
作家林宛央分享过自己的经历。
以前,她特别追求和老公聊得来,凡事都希望两人达成一致。
本以为保持同频能让感情更和谐,可事实是,夫妻俩没少因此吵架。
他们看电影时,为各自喜欢的角色争论过;
聊热搜时,也因为观点差异闹过不愉快。
吵得最激烈的时候,两人甚至会上升到人品、三观,相互攻击,吵得面红耳赤。
和父母相处时也如此,林宛央发现,有些事一旦往深入聊,和谁都能吵起来,因为人和人的思想不可能完全一样。
后来,她放弃了与家人“求同”的想法,家庭氛围才渐渐和谐起来。
情感专家涂磊曾说:
一个人真正的幸福,不是得到的更多,而是计较的更少。
家里的事是琐碎的,若每件小事都要计较,争个对错,那大抵也走不了多远。
与家人相处,比较真更重要的是包容,比输赢更重要的是体谅。
如果总一点分歧就各不相让,一点不快就剑拔弩张,两颗心只会在针锋相对的过程,把彼此推远。
家是休憩的港湾,不是针锋相对的角斗场。
细枝末节的小事,不必争对错;日常付出的多少,不必算太清。
彼此之间,少一些锱铢必较,多一些体谅包容,感情才会深厚绵长。
美国著名管理学大师史蒂芬·柯维曾在书中指出,幸福感强的家庭,都遵守一条重要原则:
要事第一。
也就是,把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与家人互相商量着解决。
见过一些人,即便遇到影响家庭生活质量的大事,也一意孤行,不考虑家人意见。
殊不知,凡事自作主张,消磨了彼此的信任,也寒了家人的心。
作家莫言成名后,曾遇到过一位亲戚求助。
对方说自己家中困难,想向莫言借一笔钱救急。
莫言尽管手头宽裕,但并没有马上答应亲戚。
而是先和妻子说了情况,问她有什么意见。
妻子笑着说:“这事情你可以自己做主的。”
可莫言却说:
这是我们的共同财产,必须经过你的同意。
让妻子感动不已。
遇大事和家人商量,不仅可以让决策更稳妥,也是尊重和信任家人的表现。
若是做事独断专行,把家人的意见当耳旁风,只会让对方感到被漠视、被冷落,感情也会难以为继。
家庭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凡事共商,小家庭才会越来越有向心力。
做事前,多征询和考虑家人意见,彼此之间猜忌少了、矛盾少了,家庭氛围也会更和谐舒心。
最近重温电视剧《北上》,对顾阿莲母子长达数十年的不和,印象深刻。
顾阿莲身为区长,做事风格一贯强势,对儿子陈睿的教育也不例外。
她按照尖子生的标准培养儿子,给他请最好的老师,上最贵的辅导班,连儿子平日里和谁玩,她都要强势干预。
看到陈睿的几个发小成绩不好,她便告诫陈睿,要远离这帮“坏孩子”。
甚至还不和陈睿打招呼,让成绩顶尖的女同学来自家住,帮陈睿补课。
陈睿对此烦不胜烦,可他的意见和反抗,顾阿莲统统当耳旁风。
高考时,陈睿如母亲所愿,考了极高的分数。
顾阿莲乐不可支,以为儿子上重点大学,是板上钉钉的事。
谁料陈睿偏偏报了个二本,还选了最冷门的考古专业,毕业后一门心思研究沉船。
顾阿莲痛心疾首,劝儿子换个体面工作。
可陈睿总是置若罔闻,母子间的隔阂也越来越深。
一个家庭里,模糊的边界感,往往是很多悲剧的导火索。
越是以爱之名,入侵对方的私人空间,越会适得其反,激起对方的愤怒和反感。
亲人关系,不该是强势干涉家人的理由;
爱与关心,更不是剥夺家人自由的借口。
正如作家毕淑敏说的:
要学会和我们的父母亲密无间,倾听而不唯命是从;
和我们所爱的人唇齿相依,紧密而不混淆;
和我们的孩子亦师亦友,慈爱而不包办。
当亲人之间,都懂得亲而有度,近而有间,关系自然能舒适持久,感情也会愈发深厚。
有人曾问心理咨询师罗兰·米勒:
为什么一段关系,越是在意,越是心寒?
罗兰·米勒回答:
如果你期待对方做某件事、成为某个样子,而ta没有,你就痛苦了。
一段关系里,有在意,就难免有期盼。
可期待过高,不仅会让家人倍感压力,也会让自己困于执念,疲惫不堪。
生活中,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
期待孩子听话懂事,可他却整日调皮捣蛋不服管;
期待老公浪漫体贴,可他不是常年加班忘记纪念日,就是送礼永远踩不到审美点;
期待父母长辈们与时俱进,可他们总嫌麻烦,抗拒学习新事物……
种种期待落空的瞬间,难免会让人满心失落,甚至于愤懑不平,与家人怄气。
殊不知,世间本就没有人,应当活成你期待的样子。
用自己的意愿,强行绑架家人,只会把爱你的人越推越远。
网上有句话说得好:
没有100分的家人,只有50分的两个人。
如果家人的表现始终不顺心意,你不妨就只给出50分的期待,剩下的50分,留给自己,留给事业,留给精彩无限的世界。
当你不再强求家人如自己所愿,而是把专注力放在自己身上,终会走出执念的泥沼,收获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电视剧《亲爱的小孩》中,有一段令人窒息的情节。
方一诺和丈夫肖路在算家庭积蓄时,提到肖路的弟弟向家里借了两万多块钱,一次都没还过。
肖路闻言立刻沉下脸,指责一诺小肚鸡肠,和她翻起了旧账。
他说一诺父母出国旅游的钱,都是自己垫付的,总共掏了3万多;
逢年过节,他给一诺父母发的红包,也比给自己爸妈的多。
但方一诺也不是软柿子,立刻怼回去:
是我让你必须给我爸妈钱的吗?你装修房子我爸妈还给了你3万块钱,你怎么就不记得了?
肖路闻言很是不服,开始逮着一诺的痛处戳。
他说妻子刚生产后大便失禁,弄得满身脏污,还要自己去护理。
可一诺却提起肖路照护时嫌弃的表情,骂他没心没肺,“不是个人。”
两人越吵越激烈,什么难听的话都说尽了。
最后一诺怒吼着,把肖路推出了家门,两人的感情也就此分崩离析。
《稳场浪客》中有句话:
旧账翻了又能怎么样呢?不过是一个更难过,一个更恼怒罢了。
诚然,很多人翻旧账的目的,是为了唤起对方的愧疚和重视。
可事实往往是,每翻一次旧账,对方心里的伤疤就会被撕开一点,心里的怨气也会更重一分。
旧账翻到最后,感情淡了,耐心没了,关系也散了。
与其揪着过去不放,不如就事论事,把眼前的矛盾好好解开。
少谈过去的不愉快,多谈当下的需求与期待,才能让每次沟通成为深度了解彼此的契机,把家庭经营得和气美满。
听过一个概念:
底层家庭的囚徒困境。
意思是,家人之间越是互相攻击、消耗彼此的能量,就越会被困在底层,难有翻身之日。
家可以是温暖人的港湾,也可以伤人的战场。
区别就在于,我们用怎样的态度对待彼此。
唯有爱与体谅多一点,争吵和戾气才能少一点,整个家庭才会暖意融融,蒸蒸日上。
点亮
,愿我们都能用包容代替指责,用尊重化解隔阂,让家成为喜乐安宁的归宿,时时能予人滋养和力量。
来源:安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