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瑞士西部一个宁静的小村庄Neyruz,住着一位叫Estelle M.的年轻女子。三个月前,她迎来了一位新邻居。
小月新欧洲
2025年09月06日 19:28法国
在瑞士西部一个宁静的小村庄Neyruz,住着一位叫Estelle M.的年轻女子。三个月前,她迎来了一位新邻居。
邻居搬来,磨合期不可避免。本来,大多数人担心的无非是噪音、停车位,或者日常相处能否和谐。但这一次,问题完全出乎意料。
因为,这位新邻居,不仅和她同名同姓,而且,惊人的是——她们还是同一年出生的。换句话说,这栋楼里,突然出现了两个几乎一样“Estelle M.”。
一场因为太过相似而引起的“邮件地狱”就此展开。
起初,Estelle M.觉得这不过是个惊讶又好玩的小巧合。可没多久,她发现问题严重得超乎想象——她们的信件出了大麻烦。
每天邮递员送来的信,总有一半几率跑错了地方。
账单、银行对账单、保险通知,甚至一些涉及隐私的医疗文件,全都莫名其妙地落在对方的信箱里。等她意识到时,已经打开了信封,才发现这是属于“另一个自己”的信。
她无奈地对瑞士版《20 Minutes》记者抱怨:“我以前就有过跟重名的人搞混的情况,但这一次实在太复杂了。这已经严重影响到我的隐私生活。”
因为在拆开之前,她根本不知道——寄到手里的那份信,是不是真正属于她。
这样的情况,连瑞士邮政都忍不住摇头。发言人Patrick Stöpper对媒体直言:“这是一个极其罕见的案例。”
一般来说,即便同一个地址里出现重名,往往是因为一家人里有父子同名,或者夫妻的姓氏相同。但像这样,同一栋楼里,两个互不相干的人,名字、姓氏、生日、地址全都一模一样,确实闻所未闻。
瑞士邮政表示,他们的员工已经被要求对这个地址格外注意。甚至在邮政分拣柜上,专门贴了提醒标签。但问题还是不断发生。
更尴尬的是,最近有几次送错,竟然是因为新来的邮递员不熟悉情况,导致信件直接跑偏。
Stöpper只能解释:“我们会再加一道人工复核,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但无论如何,邮政方面也强调:最终的责任其实还在寄件人身上。Stöpper承认:“两位女士已经做得很好了,她们提到了所有可能区分她们的信息。而寄件人更有责任,寄出邮件的人必须在信封上写得足够明确,才能避免混淆。”
当然,两位“Estelle M.”自己也没坐以待毙。她们很快联系了邮政公司,试图找到解决办法。
结果,得到的答复却让她们更加无语。邮政公司建议:在信件收件人处加上第二个名字。
问题是:她们俩都没有中间名。
那就写清楚楼层和门牌号。她们照做了。甚至被要求加上丈夫的姓氏,用双姓来区分。她们也尝试过。
然而,依然没用。信件还是隔三差五被放错。
Estelle M.无奈地说:“我们已经把能写的全写了,可就是不行。我不想看到我的私人信件、银行账单、医疗保险文件,出现在我的重名邻居手里。”
事情最微妙的一点在于——两个Estelle的私交其实不错。她们相处融洽,也算邻里和谐。
可问题在于,没有人愿意天天当对方的“邮差”,更不愿意看见自己最私密的信件被另一个陌生人打开。
“我们相处得挺好,但说实话,我们真的已经厌倦了不停地给对方转交邮件。为什么邮递员不能做好分拣?这是我们的隐私问题!”她的语气中带着无奈,也带着一丝愤怒。
事情还不仅仅是普通信件。如果涉及挂号信或者官方文件,麻烦就更大了。
记者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如果一封来自法院或者税务局的推荐信,被错误地签收了,那责任该由谁来承担?
对此,邮政发言人Stöpper表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必须先看清楚:寄件人是否在信封上写清楚了收件人信息,信箱上是否标明清楚,以及邮件类型。
不过,他也补充了一点:如果因为邮政错误导致推荐信丢失或者误投,寄件人可以得到最高500瑞士法郎(约534欧元)的赔偿。
但可想而知,真正涉及到法律责任时,事情不是赔偿金能够解决的。
整件事荒唐到让人无奈:在同一栋楼里,生活着两个同名同姓、同年出生的人。每天,她们不得不打开信封,确认里面的内容是不是自己的;每天,她们还要重新分拣,把另一半邮件送到楼上的邻居家。
对邮政来说,这是“极其罕见”的案例;对两位当事人来说,却是每天都在经历的生活困扰。想想你每天都要和同名同姓的邻居核对信件,是不是很崩溃?
高度数字化的时代,似乎应该不存在这样的错误。但在Neyruz这个小村子里,两位完全不同的人,却因为命运的巧合,陷入了一个现实版的“身份困境”。
身份信息固然能帮助行政系统精准定位,但当细节高度重合时,我们依靠的系统,是否真的能保护我们的隐私?
眼下,这两个Estelle只能继续在“同名同姓的地狱”里周旋下去。
Ref:
来源:安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