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阿敏在其直播广告中选用的字体,是典型化的“江湖字体”,这代表了她的审美格调,同时也直接折射出她“批评”视频的专业水平。同意拙见者,可以在拙文留言区留言赐教了。
阿敏在其直播广告中选用的字体,是典型化的“江湖字体”,这代表了她的审美格调,同时也直接折射出她“批评”视频的专业水平。同意拙见者,可以在拙文留言区留言赐教了。
为什么必须否定阿敏
文/长安居
对于网络艺评人阿敏从出世到至今,我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印象转变,即从初始期的支持赞赏,到中间阶段的理智观察,再到当下的彻底否定。
我支持赞赏阿敏,是源于我一向认为在所有艺术创作领域,都需要一个多元共处的包容环境。在这一环境里,批评的声音尤其弥足珍贵,因为有价值的艺术批评不仅会积极影响、丰富创作者和欣赏者的审美理念,而且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这个时代的精神气候及格调。
阿敏以批评者的形象在今天的书画圈儿登场,敢于公开表达自己的各种异见,她的这一姿态当然值得赞赏。
客观说,阿敏早期的几个视频做得不错,言辞犀利又不乏幽默感,所以阿敏很快收获了大量支持者,我也是其中之一。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发现阿敏根本不懂专业,这是指她对历史上已有确切定位之艺术大师的辉煌成就一无所知,她只是精于用一种以贬损为主体的恶语相加方式去先声夺人。至于此刻,阿敏的批评已异化为无知、刻毒的贬损。
当下阿敏说话的腔调,完全“画官”“书官”化了
当艺术批评降格为耍狠斗气的“小儿科”贬损伎俩,那么艺术批评必要的专业锋芒,也不必再用专业知识来作为支撑。如此一来,严谨的艺术批评与街边悍妇的粗鄙骂街又有什么区别?!
通过对阿敏初始期之后几个短视频的研判,我发现她对中国画、书法等的专业常识一窍不通,她所擅长的不过是用粗野鄙俗的刺激性语词,来煽动其视频受众的狂躁情绪,继而借助乌合之众群体的情绪躁动,来掩盖个人专业能力方面的贫乏和无知。
彼时的阿敏,在我的眼中,已经由一个批评者形象,转换为一书画圈儿的网络“洪*位*冰”形象,她原有的批评者形象完全塌陷了。可以这么说,在此阶段,有人如果还愿意成为阿敏粉丝者,在其血液中一定隐藏着与“洪*位*冰”相仿的恶劣毒素。这决非危言耸听。
两年之前,阿敏批评当代书画名家的时候,某些身处艺术“体质”要津的名家,在被批评后都会不屑地说,“阿敏在蹭他们的流量”。这种回应体现了这类人群特有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实在非常可怜。
吊诡加玄幻的是,阿敏当下说话的腔调、风格,已达到与那些美术书法界官*僚、艺*阀高度神似的地步。
比如,现在如有人批评阿敏,她也会学着那些“名家”的口吻,嘲笑讥讽所有批评者都是在蹭她的流量。阿敏最终居然活成原先她最讨厌的那种模样,这是否过于离奇古怪了?
研究历史的史家无不公认,善于装神弄鬼的洪*天*王倘若真的夺了大*清的江山,他的“证*泉”一定会比大*清朝还要腐*朽、败坏百倍千倍。同理,阿敏幸好没有在美术界书法界掌*权,假如她真的碰巧掌*权了,不难想见,她一定要比现在这些在美术、书法界尸位素餐的“画*官”“书*官”们,还要无耻百倍千倍不止。
以上所述,是我要对阿敏“艺术批评”做出彻底否定,并揭穿她“骗子”本来面目的重要理由。
在专业层面,阿敏的“艺术批评”悉为无视事实的贬损、咒骂,她的“批评”不过是朝着被批评对象蛮狠地兜头泼上一盆秽物,用此发泄一番后,来达到一种所谓“惊世骇俗”的轰动效应。
在阿敏本人层面,她所追求的也并非艺术批评内涵中,所蕴藏的“德*先生”气质,她所向往的是,唯其一家之谬见才是第一“正说”,舍此之外,均是歪理邪说,而普天之下,也只有她才最“懂艺术”。
可是,阿敏真懂艺术吗?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读者诸君,阿敏根本不懂艺术,究其本质,她是一个如假包换的“骗子”,可谓无耻之尤。阿敏的内心丑陋至极。
在阿敏以“批评家”身份横空出世的两年间,不乏有对她批评声音的出现。比较有代表性的,可以归为以下三类:
一,全国各高校美术史论教授群体质疑阿敏的批评资格问题。这一群体的普遍意见大略可总结为,阿敏没有经过专门的学术训练,所以她没有批评的资格。这显然是谬论。书画批评等不需要“准入机制”,假如为批评设立了“准入机制”,就相当于为批评加设了一道“绊马索”,这道“绊马索”除了能滋生利益交换之类的腐**败,并消灭批评,委实没有其他作用了。
包括书画批评在内的一切艺术批评,说到底,不过是把一个道理说清楚就行,学院派批评和网络批评在表现方式上固然不同,但其理一也。因而学院派批评可以存在,网络批评也可以存在。用批评“资格”之说来否定阿敏,难以服人。
二,又有很多人质疑阿敏本人既不会写也不会画,故而她的批评是水上浮萍云云。艺术批评、书画批评是一种审美判断,这种判断力可以从实践中得来,也可以从对审美知识(智识)、经验的不断积累中得来。前贤所言“观千剑而后识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从这一角度来否定阿敏,一样难以服人。
三,有一自称学者,心底阴暗、变态的王姓男士,以专揭阿敏个人生活的隐私为能事,以期用此把阿敏的名声“搞臭”“搞砸”,并试图把阿敏丑化为人人都能随便穿一下的“破鞋”,这种卑劣伎俩,实下三*滥流氓之属,简直比阿敏更加无耻,此“王学者”的丑行为人深深不齿也。更有搞笑人物,指斥阿敏为“境外滴*对*势力”之一员。言此者,大抵颇有创作相声的天赋,“境*外*滴对势力”能看上愚蠢到极点的阿敏吗?阿敏荒谬不学是真,但100%与“境外滴*对*势力”无关。是故,以超越艺术批评本身的“批评”方式,给阿敏乱扣“脏帽子”,也难以否定阿敏。
因为一直没有人能立足于阿敏所发表视频的本身,对之进行以“事实感”为依据、为基础的有效批评,所以区区阿敏才能成为一个“现象”,且祸乱至今。阿敏亵渎、糟践了严肃神圣的艺术批评。
很多人说,本人和阿敏是“同路人”,不必“相煎太急”。
我和阿敏怎么可能是同路人呢?在专业立场方面,我的批评主张和理念是,艺术批评可以有尖锐的话语冲突,这种冲突在被批评对象来说,也许会被误解为一种“敌意”或“伤害”,但尖锐的批评语词务必建立在“事实感”的基础之上,进之上升到一个相应的理智高度。一言以蔽之,我的批评固然粗浅,然而其目的则立足于建设,决非为了破坏。
阿敏则完全不同了,她的“批评”直接就能被看做是一种极端情绪的无序宣泄,亦即她心中对批评对象天然的刻骨愤懑,早已超出了理智所能承载的范围。阿敏假借“批评”名义的非理性贬损,一如那些流氓无产者假借“革**命”名义的暴力破坏。从本质上解读,阿敏的“批评”与痞子的“革**命”如出一辙,没有任何区别。
除却专业立场上存在的根本不同,我和阿敏最大的不同更体现于,我愿意在批评的过程中,追求、捍卫平*等、自*油的皿*竹精神。有关于此者,应为艺术批评的灵魂所在。
尊重、捍卫一切盐论、观点表达的自*油,是一个艺术批评人物必须恪守的终极底线,没有对这一底线的尊重和捍卫,注定会走向理智批评的反面。
西哲伏尔泰有名言曰,“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对于他者自油发盐的权利要做到“誓死捍卫”,堪为一个批评者平生必须时刻付诸实践的第一准则。网络上对我诽谤、诋毁的恶棍文章不计其数,但我永远不会用投诉的方式去屏蔽这些文章,更加不会与之“打官司”,因为我所信奉的价值观就是“誓死捍卫”对方自油表达的权利。
“笔墨官司笔墨打”,有人骂我,我也会反过来“骂”他,谁骂得有理或无理,交于舆论公允评价可也,我相信大多数读者的智商,以及区分是非美丑的能力。而用下作、卑鄙、暗黑的方式,对不同观点的盐论进行非文明的回应,比如向网络管理方进行恶意投诉之类,已然可称作是大伤规则的丑行之举了,这种丑行一旦发生,此等丑类岂非艺术批评的最大敌人?
在先前的几个月,我随手写过几篇批评阿敏的文章,这些短文都是信手挥洒,无关痛痒的小小文章,权当在彻底否定阿敏之前,即对其发起最后夺命总攻之前,先端给阿敏和读者的几道开胃小菜。
出人意料的是,阿敏要求他人悉以圣人的标准,对自己却全是贱人的标准。几篇批评阿敏的拙文均遭恶意投诉,其中一篇被恶意投诉成功,限制了分享功能。就投诉页面显示,恶意投诉人署名为“刘某某”,请问阿敏小姐,此“刘某某”是你“刘阿敏”吗?如果是,阁下这种过于虚弱、卑劣的行为,是否也太烂一点儿了?
阿敏“批评”他人的视频被投诉后,她会作呼天抢地状,对投诉者痛骂不已;批评阿敏的拙文屡遭恶意投诉,阿敏也会对此小人痛骂不已吗?
由此一例,足能尽窥阿敏的霸道——她可以随意四处攻讦、侮辱他人,但他人却不能对她说一个“不”字,阿敏的霸道与那些蛮横无赖的“书*官”“画*官”,还不是一丘之貉吗?我又怎么可能与阿敏这种无耻之徒是“同路人”呢?
阿敏不唯不是我的“同路人”,从她对拙文下黑手的那一刻起,我已经把她定为批评的敌人。针对艺术批评的敌人,唯一能做的,就是运用理智之剑,把她打回原形。阿敏就是一个货真价实的“骗子”。
艺术批评是一项弘扬自油意志的高尚精神活动,艺术批评同时也意味对真理和皿竹的守护。设若前述内容是艺术批评大义精要的根本,那么当下的阿敏不止走向了大义的反面,且越走越远了。所以,我必须否定阿敏。
系列批评阿敏之拙文《阿敏及“敏粉”的双标》,将在下周刊出,敬请读者诸君多予垂注、支持。
最后,我要正告阿敏,在此拙文面世后,千万不要重蹈前次的暗黑老路,务必学会自重自爱,学会尊重他者的批评。
假如阿敏智商有亏,仍旧不能学会包容不同的声音,您不妨把伏尔泰的那句名言抄写一百遍,也许对祛除阁下的野蛮和愚蠢有所助益。
来源:真情记录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