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子贡事洒扫,客至,问曰:“夫子乎?”曰:“何老先生?”曰:“问时也。”子贡见之曰:“知也。”客曰:“年之季其几也?”笑答:“四季也。”客曰:“三季。”遂讨论不止,过午未休。子闻声而出,子贡问之,夫子初不答,察然后言:“三季也。”客乐而乐也,笑辞夫子。子贡问时,
明代陶希圣在《增广贤文》中有句话说道:“宁渡七月鬼,不惹三季人。”可见,“三季人”比“七月鬼”更令人憎恨。那么何为“三季人”?孔子在《子贡问时》中说:
朝,子贡事洒扫,客至,问曰:“夫子乎?”
曰:“何老先生?”
曰:“问时也。”
子贡见之曰:“知也。”
客曰:“年之季其几也?”
笑答:“四季也。”
客曰:“三季。”
遂讨论不止,过午未休。
子闻声而出,子贡问之,夫子初不答,察然后言:“三季也。”
客乐而乐也,笑辞夫子。
子贡问时,子曰:“四季也。”
子贡异色。子曰:“此时非彼时,客碧服苍颜,田间蚱尔,生于春而亡于秋,何见冬也?子与之论时,三日不绝也。”
子贡以为然。
“客碧服苍颜,田间蚱尔,生于春而亡于秋”,这就是孔子口中的“三季人”,与“三季人”争论,“三日不绝也”,这就是为什么俗话说的“宁渡七月鬼,不惹三季人”之原因。
可悲的是,现实生活中,孔子口中的“三季人”还真不少。尤其是在养老金问题讨论中,比比皆是。个别早退“中人”不与2014年之前退休的老人比退休金,偏偏与2024年退休的晚退中人比高低。
个别早退“中人”殊不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常乐。比较养老金多少时,只能与自己的过去比,与前人比,与同时期退休的群体比。如果与10年后的晚退中人比,只能说是自寻烦恼,徒增笑耳!
这不,一位网名为“cjs202020”的早退“中人”,在网上发布了一系列言论,这些言论既不符合事实,又违背法律,妖言惑众,误导网友。他在网络平台上声称:
“在过渡期内,早退‘中人’的养老金待遇与老人有一定的关联,略高于老人。这是淡泊明志又在胡说八道,14年9月养老金 > 15,16,17年退休是事实。
为什么作为一个政治老师善于胡说八道?关键是社保部忘了统筹兼顾,如果14年10月调资,老人未调,15年新老办法之差10%设置,16年20%…。能平稳过渡。副高老人加了460元,与老人平,15年退休调资起码达4600元,10%才能平。
略高于老人是神话,希望你稍微有点分析判断能力。否则全是胡说八道。五十多篇文章不知疲倦地胡说八道。真怀疑你精神方面是否有问题。其实你明白,我的质疑你无法证明你的任何论点论据,无法回答我给你的问题。”
这番言论看似义愤填膺,实则漏洞百出,充满了无端的指责和恶意的攻击。他的言论不仅人身攻击一位头条作者,更重要的是,他故意歪曲并低毁国家养老金政策,试图在公众中制造混乱,其真实目的令人怀疑。
要判断“cjs202020”的言论是否正确,我们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国家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的政策。2014年10月1日,我国启动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改革。
自此,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养老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次改革中,将退休人员分为了“老人”“中人”和“新人”。
2014年9月30日及以前退休的人员被称为“老人”,他们按照原有的退休政策,即“老人老办法”来计算养老金。退休金为退休前一个月工资的80-90%,其中工龄35年以下为80%,35年为85%,40年为90%。
而2014年10月1日及以后参加工作、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为“新人”,他们按照新的养老保险制度来计算养老金。其养老金按“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和晚退多得”原则发放。当然,“新人”还未到退休时间。
2014年之前参加工作,2014年之后退休的是“中人”,期中201年10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期间退休的人员则被称为过渡期“中人”,为了实现新老制度的平稳过渡,国家设置了十年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实行新老办法对比,保低限高。
什么叫“保低限高”?退休中人的养老金是按照新老办法对比计算,按照老办法计算的养老金高于新办法计算的,按照老办法计算的待遇执行;按照新办法计算高于老办法计算的,按照新办法计算的执行。
但新办法高于老办法的部分,是按照十年过渡期的比例计发,被称为保低限高的措施。十年过渡期比例是2015年退休的按10%发放高出部分,2016年退休的按20%发放,以此类推,2024年退休的按高出部分100%发放。
从政策的设计初衷来看,对于工龄相同、职务和职级相同、工作单位性质相同且属同一地区的“老人”和“中人”,“中人”的养老金一定比“老人”的养老金高。
这是因为“中人”在改革前的工作年限被视同为缴费年限,并且在过渡期内采用新老办法结合的方式计算养老金,新办法的计算方式更加科学合理,能够更好地体现个人的工作贡献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例如,张老师和李老师是同一所学校的教师,两人工龄相同,都是副高职称。张老师在2014年9月退休,属于“老人”;李老师在2015年退休,属于“中人”。
按照政策规定,李老师的养老金计算会考虑到他在改革前的视同缴费年限以及新办法中的一些因素,如个人账户养老金等。因此,李老师的养老金应该高于张老师。
为了更直观地说明问题,我们可以参考一些实际的数据。虽然不同地区的养老金具体数额会有所差异(可能较大),但总体趋势是一致的。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在一些试点地区,对“老人”和“中人”的养老金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相同条件下,“中人”的养老金普遍比“老人”高出一定比例。
以某省为例,对2014-2017年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进行抽样调查,发现“中人”的养老金平均比“老人”高出5%-20%。
这一数据充分证明了“cjs202020”所说的“2014年9月1日退休的老人比2015年、2016年和2017年退休的“中人”高”是完全错误的。他所谓的“事实”,并没有任何数据和事实依据,只是他个人的主观臆断。
“cjs202020”的谣言看似只是在网络上的几句言论,但实际上却带来了严重的危害。首先,他的言论扰乱了社会秩序。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迅速,一条谣言可能在短时间内就会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他的谣言让很多退休人员和即将退休的人员产生了困惑和焦虑,对国家的养老金政策产生了怀疑。一些不明真相的网友可能会受到他的误导,从而在网络上发表一些不当言论,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其次,他的言论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国家的养老金政策是经过科学研究和广泛论证后制定的,其目的是为了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而“cjs202020”故意歪曲政策,试图否定政策的公平性,这是对国家政策的不尊重,也是对广大退休人员的不负责。
此外,他对头条作者的恶意人身攻击也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每个人都有在网络上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但这种权利应该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内行使。他的攻击言论不仅伤害了他人的感情,也违反了网络文明和法律法规。
面对“cjs202020”这样的谣言,我们应该保持理性思考,不盲目跟风和人云亦云,不轻易相信。在网络信息纷繁复杂的今天,我们要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当我们看到一些关于养老金等重要政策的言论时,首先要查看其是否有可靠的来源和依据。如果言论缺乏数据支持、逻辑混乱,我们就要保持警惕,不要被其误导。
我们应通过官方渠道,如政府部门的网站、新闻媒体等,来获取准确的政策信息。我们还应该积极传播正确的信息,向身边的人宣传国家的养老金政策,让更多的人了解政策的内容和意义。
如果发现有像“cjs202020”的人在网络上散布谣言,我们应该及时举报,共同维护网络环境的健康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cjs202020”的行为反映出他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我们更应该坚守法律和道德底线,敬畏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尊重事实,尊重他人。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明白,谣言的传播不仅会伤害他人,也会损害自己的形象和声誉。一个人只有心怀正义、诚实守信,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在面对社会热点问题和政策改革时,我们应该以理性和客观的态度去看待,积极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cjs202020”的谣言终究会被事实所击破,国家的养老金政策是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我们要相信国家的决策,相信政策的实施能够保障广大退休人员的权益。
国家不会亏待每个时代退休的老人,企业退休人员也好,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也罢,不管是“老人”、“中人”和“新人”,国家都会根据既定的法律和养老金政策一视同仁,公平对待。
如果认为自己在养老金问题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可以用合法的手段与合法的渠道去取求解决,比如到当地社保局去反映问题,或通过信通机制或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去表达诉求。
然而,放着合法方式不用,在网上骂骂咧咧,辱骂参与养老金政策制订的专家学家,嫉妒晚退中人,人身攻击不同意见的作用,歪曲和诋毁国家既定的养老金政策,实乃祸国殃民,必须坚决反对!
先秦庄周在《逍遥游》中说:“子独不见狸牲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个别人为了私利,公然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和养老金过渡期期政策,颠倒黑白,掩盖事实,发表不负责任言论,误导公众!
每个人都应守护政策的公正,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无论是退休人员还是在职人员,都应该积极支持国家的改革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来源:拂光疏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