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前,如何靠装拉肚子,在巴基斯坦隐身?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31 15:00 1

摘要:1971年7月1日这天,温斯顿·洛德在家里收拾行装。他的中国血统妻子贝蒂(她的中国名字叫包柏漪)在一旁帮忙。洛德马上就要作为基辛格的主要助手跟随基辛格开始那酝酿已久的秘密访华之行。这个时刻,他真是既兴奋,又苦恼。

1971年7月1日这天,温斯顿·洛德在家里收拾行装。他的中国血统妻子贝蒂(她的中国名字叫包柏漪)在一旁帮忙。洛德马上就要作为基辛格的主要助手跟随基辛格开始那酝酿已久的秘密访华之行。这个时刻,他真是既兴奋,又苦恼。

兴奋的是这次神秘的旅行事关重大,而且富于冒险的色彩,就像它的代号“波罗行动”一样,使人联想起数百年前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的探险行动。

苦恼的是,他要去的是贝蒂的母国,要是能告诉贝蒂,她会多么高兴啊。但是国家安全委员会作了规定,他不能违反规定告诉妻子。洛德十分爱他的妻子,好几次都几乎将秘密告诉她,只是严格的纪律使他终于控制住了自己的感情。

基辛格在启程的这一天还和尼克松总统会晤了三次,最后一遍审查那些为出访准备的文件。尼克松激动的神色中也透露出遗憾,大约是遗憾这次自己未能亲自去北京。基辛格想,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实现突破带来的喜悦与成功会使所有的人兴奋,更何况总统本人就是决策的制定者。

尼克松最后一次浏览了代号为“波罗”的厚厚一大册黑皮书,然后签了字,交给了基辛格。

1971年7月7日晚,叶海亚总统在金碧辉煌、富于伊斯兰风格的总统府宴会厅设宴,招待执行接待基辛格的秘密任务的中国朋友。

中国外交部的代表章文晋、王海容、唐闻生、唐龙彬和执行领航任务的领队徐柏龄、领航员刘志义、随机报务员王今亮,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张彤,应邀出席宴会。巴基斯坦出席作陪的有陆军参谋长哈莱德将军、外交秘书舒尔坦,以及国务秘书、安全委员会主席等军政要员。

由总统出面设宴招待这几位由周恩来总理派来的执行特别使命的人员,在外交礼仪上已经是破格了,属于很高的礼遇款待。叶海亚总统待人热情友好,十分健谈,风趣地按伊斯兰教的风俗,以真主的名义向客人祝福。

宴会上,叶海亚总统高度赞扬了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为发展中美关系所表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的伟大气魄。叶海亚总统是中国人的朋友,也是美国人的朋友,他为自己能得到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信任,为发展中美两国友好关系而传递信息、安排会晤感到荣耀。

在叶海亚的亲自安排下,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张彤被特别允许自由出入总统府。张彤将中国领导人的信件直接转给叶海亚总统。叶海亚亲自记下要点后将其放进总统专用信封,经双层密封后由信使携往美国,交给巴基斯坦驻美国大使希拉利。希拉利无权启封,必须亲自当面交给尼克松或基辛格。

当不久前确定了基辛格将由伊斯兰堡秘密飞往北京后,叶海亚又亲自安排、亲自过问具体计划,指定由外交国务秘书(相当于外交部长)舒尔坦·汗具体负责。计划之中的每一个细节,叶海亚都要过问与推敲。叶海亚不但提供了巴航的波音707专机供秘密飞行使用,还委派他所信任的专用飞机驾驶员来驾驶飞机。

在一切准备就绪以后,尼克松仍不免因前途未卜而惴惴不安。尼克松甚至要求叶海亚“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要叶海亚在基辛格访华期间前往北京,以便万一会谈出现僵局时叶海亚能从中斡旋。但是,由于这个时候东巴基斯坦要求独立,发生战争,形势十分危急,叶海亚确实爱莫能助,无法离开。

我方的人员在离开北京前,都是由周恩来总理亲自交待任务,亲自嘱咐绝对保密、周到有礼等注意事项。7月3月,周恩来派出伊尔18型专机将徐柏龄、刘志义和王今亮三人秘密送到曾经巴基斯坦临时首都拉瓦尔品第(1959-1965年为巴临时首都)。为了不引起外界猜疑,那架专机立即飞回北京。徐柏龄等三人在戒备森严的军用停机坪下了飞机。巴方已经做好准备,未经任何检查手续,便在恰克拉拉基地司令陪同下,乘坐我国驻巴大使的汽车直接驶往我国大使馆。7月4日,我领航小组同巴方飞行员在我大使馆晤面,周密地研究了试航计划。我方人员详细地向巴航飞行员介绍了飞行航线、导航设备和机场情况。7月6日,巴航派出一架波音707专机,由巴航飞行员驾驶试航北京,在我方人员领航下安全地在北京南苑军用机场降落。

这时,根据周恩来总理的安排,我国外交部的代表章文晋、王海容、唐闻生、唐龙彬四人已经在南苑机场等候。飞机加油后,立即飞回拉瓦尔品第,顺利地完成了试航任务。

宴会进行中,当叶海亚总统得知徐柏龄曾经多次为周恩来总理驾过专机时,风趣地说:

“倘若周总理访问欧洲途经巴基斯坦,我们一定热情邀请他来巴基斯坦访问。他要是不来,我就命令所有歼击机起飞拦截,将周总理座机迫降在伊斯兰堡。你可以报告周总理,我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巴基斯坦人民想念他。”

这位军人出身的总统,以他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对周恩来总理的热爱与倾慕。当基辛格秘密访问北京的消息正式公布以后,不少西方报刊说叶海亚总统通过安排基辛格秘密访华得到了多少好处,这纯属揣测与编造。叶海亚亲自安排了这次现代外交史上最有名的遁身术,为这个复杂而冒险的计划绞尽了脑汁,却没有对中国或美国要求任何报答。

一架波音707飞机在太平洋上空飞行。

机舱里装满了各种电子设备。人们一眼就可以看出,这不是客机,是一架军用战术指挥飞机。座椅并不舒服。基辛格带的随行人员有助手温斯顿·洛德,年纪轻,笔头快,博学多才;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中国问题专家约翰·霍尔德里奇,职业外交官,会讲中国话,曾在美国驻香港总领事馆和东南亚其他地方工作过;亚洲问题专家理查德·斯迈泽,国务院公认的日本问题专家;还有特工人员约翰·雷迪和加里·麦克劳德。

在整个行程中,基辛格都与华盛顿保持着机密的电讯往来。为了保密,联系都用化名,把基辛格叫“首长”,把中国人叫“主人”。

基辛格在巴基斯坦停留与转飞北京的安排,都是通过中央情报局的保密电讯由驻巴大使法兰跟叶海亚总统精心策划的。为了使基辛格在巴基斯坦摆脱到处会遇到的高级官员礼节性的拜访,需要叶海亚表面上邀请基辛格到一个山间别墅进行秘密会谈。

这样做,基辛格在巴基斯坦的停留时间就不得不定为72小时。而按照公布的行程表,基辛格在巴基斯坦只停留48小时,大致相当于他在印度的停留时间。当时,东巴基斯坦正发生战乱,大批孟加拉难民涌入印度。按国际惯例,在巴基斯坦比在印度多逗留一天就会被理解为偏袒巴基斯坦,从而引起新德里、美国官方机构、新闻机构、尤其是国会的注意。那样做,叶海亚就得两天不露面,这就有从巴基斯坦方面泄露机密的风险。

怎么办呢?

为了避免上述种种麻烦,基辛格只好自己想办法,准备到达伊斯兰堡后装病称肚痛,还需要装得越来越厉害。这样,叶海亚总统就在晚宴上出面邀请他到位于穆里北边群山中的纳蒂亚加利总统别墅去休养。以此为借口,基辛格就能在巴基斯坦多停一天,使他有两天时间,实现秘密访问北京的计划。这样做,也还有难题要解决。那就是,基辛格“病”了,怎么能够阻止大使馆的医生尽责赶来给他治病?又怎能限制那些经过多年外交训练的大使馆人员不去看望基辛格而听候指示呢?

精明能干的法兰大使还是想出了办法。法兰准备在基辛格到达之前,将他的几个要员设法打发离开。

法兰把自己的计划用密电汇报说:准备让医生出差,不在伊斯兰堡。护士就不难对付了;让副大使去欧洲休假;让美国开发署长回国探亲;让那些敏感的人士尽可能都不在。事后,基辛格回忆道:“在长期卓越的外交史上,一位大使因总统代表来访而把他的全部要员赶出城去,居然引为自豪,而且他还因为很有办法而受到华盛顿表扬,这是破天荒第一次。”

基辛格乘那架军用飞机两天后到达西贡,同南越阮文绍总统和邦克大使晤谈。在西贡,那些蜂群一样的记者无不紧盯着基辛格的一举一动。《纽约时报》头版报道了他的活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每晚电视新闻”节目里播送了他同主持人沃尔特·克朗凯特的长篇谈话。他力图缓和将来秘密访华消息公布之后造成的冲击,在谈到乒乓外交和美国放宽贸易限制的时候,阐释了美国决定试图接近中国主要是出于强调全球均势的需要。

7月4日,他到达曼谷,那里的记者不多,渲染也少。他对记者们一言不发;有关他的新闻没有登上报纸的头版。

7月6日,他飞抵新德里,机场外面出现了反美示威,骚乱者扔了鸡蛋、西红柿,迫使基辛格从边门溜出飞机场。《纽约时报》把这条消息登在第42页上。他在德里会见了英迪拉·甘地总理、斯·辛格外长、拉姆国防部长。

7月7日晚,在新德里宾馆,洛德拿着几份材料,兴冲冲走进基辛格的卧房,喊着:“博士,博士。”

洛德没见着基辛格的身影。从盥洗室里传出基辛格懊丧的声音:“温斯顿,我在这儿。明天要装拉肚子,今天就来真格的啦!真糟糕!”

传出抽水马桶冲水的声音。

基辛格走出盥洗室,自我解嘲地说:“我这个凡人,如此放肆地讲假话,上帝要惩罚我了。”洛德也急了:“天报应,弄假成真了。明日你到伊斯兰堡还拉肚子,‘波罗计划’岂不吹了?”

基辛格苦苦一笑:“只好咬咬牙,强顶过去。”

7月8日,星期四,基辛格飞到了巴基斯坦新建的首都伊斯兰堡,巴基斯坦外交国务秘书舒尔坦和美国驻巴大使法兰在机场上迎接。水泥停机坪被炎热的太阳晒得热气烤人,只有几个记者在转悠。巴基斯坦采取了严格的保安措施,使记者们无法找基辛格谈话。他们隔着保安人员看见基辛格朝他们打着无话可说的手势,也就无精打采地缩进机场大厅躲太阳去了。

基辛格擦着汗,钻进了舒尔坦的“皇冠”轿车。一溜小车驶出机场,开向伊斯兰堡城区。

车内,舒尔坦低声而郑重地告诉基辛格:“请放心,一切都按计划准备好了。”

基辛格微微抬起右手挥了挥表示感谢,说:“我既兴奋,又感到茫然,愿伊斯兰的真主保佑我成功。”舒尔坦真诚地说:“你放心。中国人是讲信用的,讲话算数。我在北京当大使住了好几年,打过不少交道,他们给我印象很深。”

基辛格的车队十分惹眼地穿行在伊斯兰堡街头,基辛格完全按照预定的计划行事:他在法兰大使的官邸与使馆留下来的人员共进午餐。他与叶海亚总统会晤。

叶海亚总统很高兴。他俩并坐在大沙发上,叶海亚得意地低声说:“我今天亲自检查了一遍准备工作,每一个环节都落实了。嘿嘿,博士先生,我本人就最喜欢冒险,想不到你这个哈佛教授也有这个嗜好。”

“我也不喜欢平淡无奇,”基辛格笑着说,“巨大的成功往往是给承担巨大风险的奋斗者的报酬。”

“我真羡慕你这次秘密之行,要是我俩现在能换一下位置就好了。”叶海亚说。

“我不换。我可不愿接管东巴那些麻烦事。”基辛格又说。

黄昏时分,叶海亚总统在基辛格下榻的政府宾馆举行宴会,并在宴会中开始执行计划。先是由舒尔坦十分遗憾地告诉大家,尊贵的客人“偶感不适,肚子疼了”。

接着,叶海亚总统便煞有其事地站起来高声宣布:“我原定在现在这个美好的时刻举行盛大国宴,为我们尊敬的客人基辛格博士洗尘。因为博士先生偶感不适,身体欠佳,只好抱歉改期。”

宴席上的宾客及主人们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他准是得了“德里痢疾”,有的说来去匆匆的旅行者常常是会得病的,也有的人暗暗揣测基辛格是不是要潜往东巴,去帮助叶海亚排解战乱危机。谁都没有想到他要去中国。

叶海亚表情严肃地继续说:“伊斯兰堡天气太热,会影响客人复原,我安排他到北边群山里的纳蒂亚加利总统别墅去休养。希望他尽快康复。”

基辛格也按计划演戏,装着神态迟疑地表示不同意:“感激总统好意。这事太麻烦了。”

叶海亚马上异常恳切地说:“博士先生,在一个穆斯林国家里,要由主人的意志而不是由客人的意志来决定。”

基辛格随行的特工人员并不知道这是在演戏,信以为真。他们按照白宫的规定,派了一个同事连夜赶往纳蒂亚加利,先行去了解情况。到半夜12点钟左右,这位先行的特工人员打电话回来,报告他已勘察过纳蒂亚加利的宾馆,认为不宜于居住。基辛格获知后,毫无办法,只好要求巴基斯坦方面把这位倒霉的特工人员扣留在纳蒂亚加利,直到基辛格从北京回来。

基辛格参加叶海亚的宴会以后回到宾馆的住房,已经是夜里1点钟。离第二天规定起床的时间还有四个半小时。可是,基辛格辗转反侧不能成寐。这个自信心特别强的人,第一次感到前途凶吉难卜。他想象不到明天在北京会遇到什么情况,他跟总统两个人花了许多心血准备的近十个方案明天顶不顶用?到一个他从未去过的首都执行如此重大的任务,而且又与国内完全断绝了联系,他开始感到有些没把握了。

这也是他任职以来的第一次。

下午,叶海亚告诉他,中国不仅派了三个人来领航,共同操作飞机,还派了一个四人高级代表团作陪,这些人都住在中国大使馆。叶海亚还告诉他,由于美国坚持保密,很伤了中国人的自尊心;中国人可能希望把全部情况公布出来。回想起叶海亚说的这些话,他心里更是空洞洞地没有底。

他对中国人尽管作了诸多研究,毕竟都是纸上的材料,他对他们还没有具体的感性认识。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来源:之华说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