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最让人意难平的一件事:一代贤后被冤杀,一千多年都无法伸冤
唐朝曾经有这样一位皇后,她辅佐丈夫拯救了濒临破产的大唐帝国,但却在刀光剑影的政治斗争中遭人暗算,死后还被废为庶人,还背上了阴谋家的骂名。时至今日,无人替她鸣冤。
唐朝曾经有这样一位皇后,她辅佐丈夫拯救了濒临破产的大唐帝国,但却在刀光剑影的政治斗争中遭人暗算,死后还被废为庶人,还背上了阴谋家的骂名。时至今日,无人替她鸣冤。
在李唐王朝平叛的艰难岁月里,肃宗李亨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精神压力。每当前线传来捷报,这位忧思深重的君主便会喜形于色,迫不及待地与满朝文武分享胜利的喜悦;而一旦战事失利,他又会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地筹谋对策。这位历经十八年政治风波的帝王,既要驾驭朝堂上各怀心思的文
中国历史上有四大美女: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里的“羞花”代指杨玉环,也就是盛唐玄宗皇帝(李隆基)的宠妃。
别以为封王只是荣誉象征,谁要是“手握兵权+封王在身”,那已经不是宫里跑腿的奴仆了,而是翻云覆雨的大BOSS。更关键是,这样的“封王太监”中国历史上只有仨,而且,三个都掀了天。
李诵这人呐,德宗李适登基的头一年就把他立为太子了。不过德宗在位时间可长啦,整整二十六年呢,因此李诵实实在在地在太子这个储君之位上待了二十五年。
有一位开创了整个唐朝盛世的君主,在人生的末尾时期,心中满是悔恨,悔恨多年的努力付诸东流,感慨自己的人生如同一场以悲剧结尾的爱情故事。
762年5月,被软禁在甘露殿的李隆基咽下最后一口气。可谁能想到,13天后,他的儿子李亨也随他而去。
唐代宗李豫(727-779年),唐朝第九位皇帝,在位17年(762-779年),是安史之乱后力挽狂澜的守成之主,却终其一生深陷内忧外患的泥淖,其统治时期堪称大唐由盛转衰的缩影。
唐代宗时期的宰相元载,堪称中唐最具争议的政治人物之一。他凭借权谋之术攀至权力巅峰,却在极盛时身败名裂,其人生轨迹深刻折射出中唐政治生态的复杂性与脆弱性。
程元振(?—764年),唐朝肃宗、代宗时期的权宦,以拥立唐代宗上位发迹,后因专权误国、陷害忠良而臭名昭著。
唐肃宗李亨迎回太上皇李隆基及默许的“逼迁上皇”事件,是安史之乱后唐朝权力斗争的重要转折点,体现了父子关系的复杂性和皇权争夺的残酷性。
李辅国(703年—762年),本名李静忠,唐朝中期权宦,是中国历史上少数以宦官身份封王拜相的人物之一。
公元762年,唐朝接连经历了两位皇帝的驾崩——唐玄宗李隆基(太上皇)与其子唐肃宗李亨,这一事件不仅是父子权力博弈的终结,更成为盛唐转向中晚唐的关键节点。
唐肃宗李亨的死亡,是唐朝中期宫廷权力斗争的悲剧性结局。宝应元年(762年),李亨因长期患病无法理政,张皇后与宦官李辅国的矛盾激化。
原名冯元一,本是仕宦之家,父亲是北燕皇族后裔,母亲是隋朝宿国公麦铁杖的曾孙女,富极一方。但在他9岁那年,父亲获罪被杀,家破人亡,家族被籍没为奴,各自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