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九二二年一月十七日,凛冽朔风席卷长沙城。湖南劳工会领袖黄爱、庞人铨二君,于军阀赵恒惕“煽动工潮”的构陷之下惨遭捕杀。血光迸溅,天地同悲;志士头颅,竟成暴虐祭品。其时二人虽尚未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然其心志早已在毛泽东等共产主义思想先驱的引导下,与劳苦大众解放事
毛泽东挽黄爱、庞人铨手迹
一九二二年一月十七日,凛冽朔风席卷长沙城。湖南劳工会领袖黄爱、庞人铨二君,于军阀赵恒惕“煽动工潮”的构陷之下惨遭捕杀。血光迸溅,天地同悲;志士头颅,竟成暴虐祭品。其时二人虽尚未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然其心志早已在毛泽东等共产主义思想先驱的引导下,与劳苦大众解放事业紧密相连。
毛泽东同志痛闻噩耗,悲愤难抑,以血泪凝成挽联:“奋斗为众生,千古伤心是工运;取义拼一死,九泉含笑亦冤魂”。联中“千古伤心”者,是工运之途荆棘密布,是志士之血殷红刺目;而“九泉含笑”之语,则道出为真理献身者那超越生死的大义凛然。此联如一道撕裂黑暗的闪电,照彻了军阀凶残本质,更昭示了为民请命者不可摧折的魂魄。由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的万人追悼大会在长沙悲愤举行,控诉之声如惊雷滚过长空,痛斥军阀政权虐杀志士的滔天罪孽。这一血泪控诉,经《晨报》、《民国日报》等报刊疾呼,瞬间点燃全国工人与进步人士心中义愤的烈火。
黄庞之血,绝非徒然流淌。此惨案以其惊心动魄之状,成为中国共产党首次成功号召、凝聚全国工人阶级同声抗议的重大事件。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由此振臂一呼,将悲愤化作席卷神州大地的工运怒潮。五月的广州,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庄严决议,追认黄、庞为“中国工运先驱”;至一九五七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其为革命烈士——历史以最崇高的方式铭刻了这工运星火的播撒者。
从斗争策略层面审视,毛泽东同志于此事件中展现出卓越的组织与动员才能。长沙万人追悼之悲壮场景,不仅是对逝者的深情祭奠,更是对生者灵魂的深刻唤醒。其挽联如利刃剖开现实,既痛陈工运之艰险曲折,亦高扬殉道者那不朽的精神价值。此等直接、悲怆而又充满号召力的斗争艺术,为同年九月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提供了宝贵镜鉴。安源工运中那种系统组织、广泛联合、以斗争争取权益的成熟策略,正是对黄庞血案所获经验的淬炼与升华。黄庞以血肉之躯碰撞旧世界的铁壁,其牺牲为后继者铺就了通向胜利的基石。
回望百年前长沙城那血色冬日,黄爱、庞人铨二君为劳工利益慨然赴死,其血如星火点燃燎原之势。毛泽东同志那副挽联,不仅是对英魂的深情告慰,更是为后世留下一条关于奋斗与牺牲的精神路标。它无声地诉说着:为民请命的奋斗,纵使前路悲歌千古,亦当九死未悔;为正义而献身,哪怕长眠九泉,其精神亦将含笑永存于天地之间。这挽联所蕴含的磅礴力量,早已融入民族血脉,至今仍如洪钟大吕,在时代的长风中激荡不息,激励着后来者面对任何艰难险阻,始终保有那份为生民立命的赤子之心与义无反顾的勇毅担当。
来源:视角文章